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中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国外文献仅见个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HD向NHL转化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3岁。1965年11月16日因胸痛,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系统,包括何杰金氏病(HD)和被统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一组血源性肿瘤。这些肿瘤首发于淋巴结并最终扩散到其他器官。胸部、腹部和盆腔的淋巴结内和结外组织疾病的各种表现对影像学诊断提出了挑战。虽然统称为恶性淋巴瘤,但HD在表现形式、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与NHL有重要区别,而且NHL各亚型之间也明显不同,这也将对以影像技术评估病人的策略产生影响。胸部初诊时,约85%的HD患者具有一组或更  相似文献   

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近年来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强力联合化疗的应用,使疗效提高,但在临床研究中,强力联合化疗,多不用于高龄者。 NHL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往往也见于高龄者,对这些高龄者的治疗,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5.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淋巴组织的恶性疾病,虽在罕见病例中组织细胞也被牵连,但主要牵连淋巴细胞。NHL的发病率肯定在增加,在美国约为何杰金氏病(HD)的三倍。据估计,1986年美国约发生27,200名新病人,死亡约14,600名,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发生12,300例,死亡约6,600例。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目前,对HD与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督、流行病学及其最后结局(SEER)的资料,对1973~1987年初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后并发何杰金氏病(HD)的发生率进行评价。其分布地区约占全部人口的10%。按照NHL的国际工作分类和HD的“Rye”系统分类标准复查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HD中R-S细胞或异型单核细胞的免疫表现型,白细胞普通抗原(LCA),L-26阳性,Leu-M_1阴性者为B-细胞型NHL;LCA,UCHL-1和/或Leu-22,L-26,Leu-M_1阴性者为T-细胞型NHL。Leu-M_1阳性,LCA阴性或Leu-M_1和LCA均阴性者为非淋巴细胞为主型HD。已报告的29153例NHL患者中,有14例并发HD。经病理复查确诊者有9例。与普通人  相似文献   

8.
金杏泉  俞鲁谊 《肿瘤》1992,12(4):178-179
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发病随年龄上升,中位年龄在40~50岁以后,国外报道中位年龄60~65岁。在NHL中,老年病人约占18~38%。本文回顾性分析1973年10月~1990年9月本科收治年龄≥65岁的NHL患者61例,占同期779例NHL的8%,现将可估价的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92例远期疗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26例何杰金氏病(HD)和66例非何杰金氏病(NHL)的治疗结果。5年存活率和10年存活率HD为53.8%和42.3%,NHL为10.6%和3.0%(P<0.01)。本组结果,不论是HD还是NHL,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ⅠⅡ期疗效明显优于ⅢⅣ期病例;无全身症状者(A期)的5年存活率为36.5%(19/52),而有全身症状者(B期)仅5%(2/40)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组结果还表明,不论是HD还是NHL,实行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力争首程治疗完全缓解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总结我科1978~1986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中,应用COPP(环磷酰胺、长春碱新,平阳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2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简称HD)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病(简称NHL)17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35.7年。临床病理分析:ⅡA 2例、ⅡB 2例,Ⅲ  相似文献   

11.
恶性淋巴瘤(ML)包括何杰金氏病(ND)与非何杰金化淋巴瘤(NHL)。目前已成为儿童期常见的实体瘤。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儿童淋巴瘤给多少个化疗疗程为宜,报道不一.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16岁以下儿童淋巴瘤58例(HD:17例,NHL:41例),其中46例有五年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在46例患者中,NHL33例,HD13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7.3岁.在13例HD中,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削减型3例.在33例NHL中,低度恶性10例,中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17例.表浅淋巴结HD13例,N…  相似文献   

12.
骨髓检查对恶性淋巴瘤分期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杰金氏病(简称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简称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二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NHL的预后较劣,是一组不稳定且有多中心性起源可能性的疾病。在正常骨髓内有淋巴滤泡存在,故在NHL早期病程中可能发生骨髓受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为了选择最佳首次治疗方案,必须作到分期准确。文献报道骨髓受累发生率在HD介于5-22%之间,而NHL则高达15-63%。骨髓检查对二者的准确分期都很有帮助。本文报道NHL90例的骨體检查结果。材料与方法 1978~1981共4年间我科收治病理证实之NHL患者90例,年龄为7-76岁,男女之比为1.8∶1。组织学分类依Rapapport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查体和血尿,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检查。部分患者作了双  相似文献   

1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病程中、血中出现原淋巴细胞者,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型白血病(NHLL)。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观察患者的时间长短和血液学检查的频率、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等有关。本文总结我院在1980-1984年间收治经病理、血液学检查证实的NHLL25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复习有关文献,浅谈鉴别诊断等若干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0年1月至1984年2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共238例,全部作了骨髓检查。其中何杰金氏病45例,占18.9%;NHL193例,占81.1%。  相似文献   

14.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β_2—微球蛋白(β_2—m)、铁蛋白(SF)RIA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大量报导,特别发现多种血液病及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浓度异常增高,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_2—m、SFRIA结果,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文选用1988年~1992年收治的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7例,年龄5岁~77岁,平均41岁。何杰金氏病(HD)31例,非何杰金氏病(NHL)112例。  相似文献   

16.
121例鼻及鼻咽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献瑜  吴秋良 《癌症》1992,11(4):267-269
本文对121例鼻、鼻咽恶性淋巴瘤作临床病理分析。121例中HD占15.7%,NHL占84.3%。男:女为1.95:1。患者最小3岁男性为淋巴母细胞NHL,最大74岁为混合B细胞NHL,大体形态分巨块型、结节型、粗隆型、溃烂型四个肉眼类型。镜下则分非何杰金淋巴瘤及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组织类型。还讨论了鼻咽淋巴瘤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及如何确定原发及继发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为了探讨与骨髓移植有关的心脏综合征,对63例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年龄15~55岁,平均32岁。急性白血病(AL)2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7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例。何杰金氏病(HD)2例,恶性黑素瘤(MM)2例,其它实体瘤5例和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中55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6例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前患者使用环磷酰胺、6-硫鸟嘌呤、胞嘧啶阿拉伯糖苷和氯  相似文献   

18.
曾经报导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L-NHL)的自然消退率约为10%~20%,但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NHL)的自然消退却很少报导。其自然消退的机制可能是患者伴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增加了宿主的免疫力,引起肿瘤的消退。作者报导1例与AIDS相关的高恶性、淋巴结外NHL的自然消退。患者男,30岁,有卡氏肺囊虫病、鸟型结核杆菌菌血症和口腔  相似文献   

19.
乳腺局限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种罕见肿瘤,在1467例淋巴结外局限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发生在乳腺仅33例(占2.2%)。本文复习Mem-orial医院1970~1984年间18例乳腺局限性NHL, 年龄22~76岁(中位数53岁),均为女性。有肿块或局部不适,无一例有B症状。左侧8例,右侧10例,无双侧性。肿块大小1.5~12cm,大于5 cm者3例。血浆乳酸脱氨酶(LDH)145~396μ/L(正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何杰金氏病(HD)的临床行为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因此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国Stanford大学医院Ⅰ、Ⅱ期HD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95%,Ⅲ、Ⅳ期亦可达75%。日本各期HD患者的相应数字为50~6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相对HD有更为恶性的临床经过,初诊时40~80%患者已属晚期,治疗则以化疗为主、某些局部区域放疗为辅,但疗效不理想。近15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原发于结外(E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