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健康女性大学生体质成分和骨密度(BMD),了解正常青年女性全身骨量和体质成分的变化和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66例年龄16~24岁的健康女性大学生全身各部位的体质成分及骨密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平均值分别为18.7岁、158.6cm、55.3kg和21.1kg/m2;全身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平均值分别为(2282.0±305.0g和(1.120±0.069)g/cm2;平均瘦体重为(34.7±3.3)kg,总体脂平均为(17.2±9.0)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32.0±5.4)%,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各年龄组之间身高、体重、BMI、总体重、总体脂、瘦体重以及体脂百分比等各项测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身高、体重、BMI、瘦体重、总体脂及体脂百分比均与BMC和BMD呈正相关。体质成分及BMC、BMD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但当BMI超过23kg/m2后,瘦体重不再增加,显著增加的是体脂百分比。结论:随着BMI的增加,体脂的增加可能是影响女性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成分对正常糖耐量(NGT)及2型糖尿病(T2DM) 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选择87例门诊及体检中心成年男性就诊者,其中57例为2型糖尿病(T2DM组),30例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年龄35~64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AP)腰1至腰4、左侧股骨颈(FN)、左髋部总体(T hip)及全身骨密度(T BMD),同时测定体成分,计算出瘦体质量(LTM)、体脂量(FTM)、躯干体脂比(Tru fat%)及总体脂比(Fat%)。分析体成分对2组研究对象骨密度的影响。结果:NGT组瘦体质量与股骨颈BMD正相关(r=0.411,P=0.024),T2DM组两者不相关;T2DM组体脂比与腰椎BMD负相关(r=-0.311,P=0.023),而NGT组两者无关。两组的体脂比均与全身BMD显著负相关。NGT组LTM是腰椎、股骨颈及髋部总体BMD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依次b=0.509,0.411,0.585,P<0.01或0.05, R2=0.169~0.342);T2DM组,LTM是腰椎(b=0.330,P<0.05,R2=0.109)和髋部BMD(b=0.462,P<0.01,R2=0.213)的唯一预测因素,而非股骨颈BMD的预测因素。结论:相对于正常糖耐量男性,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的瘦体质量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减弱。无论糖耐量正常与否,成年男性体脂比例的增加不利于骨量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背景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T2DM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各30例。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全身体脂情况(包括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内脏脂肪含量所占比率(A/G),身体各部分(包括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主干)体脂情况(包括脂肪质量和瘦质量),男性患者身体各部分骨矿含量及L1~4骨矿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HbA1c、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SBP、DBP、T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脂联素高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BMI、腰臀比、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A/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左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主干脂肪质量及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骨矿含量、右臂骨矿含量、左腿骨矿含量、右腿骨矿含量、主干骨矿含量、L1~4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达格列净在降糖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改善超重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明显减少患者的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同时具有不影响患者肌肉含量和骨矿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男生全身骨量与体成分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眷期男弦骨量和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青春期骨骼的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北京市郊区171名男生(平均年龄为13.7岁)骨矿物含量(BMC)、骨密度(BMD)和体成分,计算体脂百分比(PBF),测定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结果全身骨矿物含量平均为1.9408kg,全身BMD平均为0.766g/cm^2,肌肉组织重平均为37.9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19.3%。体重、BMI、肌内组织重与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高迭r=0.866、r=0.815、r=0.737(P〈0.01);体脂百分比与全身的BMC和BMD为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1,r=0.461。结论肌内组织重可能是影响青春期男弦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骼肌含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0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中老年T2DM患者共324例,根据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量减少组(176例)和肌量正常组(148例),测量身体成分和相关临床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骼肌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T2DM患者肌量减少组年龄高于肌量正常组(P=0.000),肌量减少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全身骨骼肌含量、上肢和下肢骨骼肌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肌量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MI与年龄、病程、体脂百分比、促甲状腺激素(TSH)呈负相关(P<0.05),与BMI、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BMC、体脂百分比对中老年T2DM患者ASMI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BMC、体脂百分比是中老年T2DM患者骨骼肌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278例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BMD测定结果与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B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8例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7.0%(75/278)。年龄〉50岁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年龄≤50岁者;体重≤60 kg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体重〉60 kg者;身高≤155 cm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身高〉155 cm者;BMI≤20 kg/m^2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BMI〉20 kg/m^2者;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者,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降低主要发生于腰椎骨,年龄≥50岁、绝经、体重≤60 kg、身高≤155 cm、BMI≤20 kg/m^2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继洪  杨延斌  黎慧萍  曹海伟 《广东医学》2006,27(12):1867-1868
目的研究成年人骨密度(BMD)、骨量(BMC)、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及价值评价。方法对788例18岁以上来院就诊及健康查体者的身高、骨密度及全身成分进行测定,骨密度及全身成分分析数据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进行测量。对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结果进行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骨量、体重与年龄呈负的直线关系,三者与身高呈正的直线关系;体重与骨量、脂肪含量呈正的直线相关(P〈0.05);而总体上骨密度、骨量呈正的直线相关,但男性骨量与骨密度无直线相关。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骨密度、骨量、体重与年龄、身高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指标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洁  伊万  李欣 《新疆医学》2009,39(10):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0M)男性患者骨量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入住我科的40~70岁男性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血糖、HbAlc、胰岛素、血脂进行检测,随机选取30例骨质正常作为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进行比较。结果:与骨质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和骨质减少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明显降低(P〈0.01),以Neck、Ward’s三角区最明显,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明显降低(P〈0.01)。腰椎和股骨近端BMD与BMI、2hlns呈正相关,与HbAlc呈负相关。结论:Neck、Ward’s三角区可作为T2DM男性患者早骨量丢失观察的重要部位,其腰椎和股骨近端骨量变化与胰岛素、C肽水平密切相关,高BMI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
李东  薛延  李红  鲍杰  王芊  邓丽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35-123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指骨骨密度(BMD)改变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方法 采用Metriscan骨密度仪检测指骨BMD。结果 (1)指骨BMD与腰椎(L2-4)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37,0.715,P〈0.05);(2)正常女性峰值骨量为31~40岁;(3)糖尿病组指骨BMD与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绝经后T2DM妇女指骨BMD与正常组、T2DM组绝经前的妇女及男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指骨BMD与腰椎及股骨颈BMD有明显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丢失的规律与正常人相近,而LDM患者指骨BMD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异常(IGT)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游离脂肪酸、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计算Homa-IR,以探讨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游离脂肪酸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初发T2DM组60例,IGT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其中老年初发T2DM组分有MS亚组和无MS亚组,IGT组分肥胖及超重亚组和体重正常亚组,正常对照组分肥胖及超重亚组和体重正常亚组,各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检测各组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餐后2 h血糖、空腹、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分别测各组体重Kg、身高m,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测腰围(W)、臀围(H),计算腰臀比值(WHR)。结果老年初发T2DM和IGT组的TC、TG、FINS、INS2 h、Ho-ma-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初发T2DM组和IGT组FF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DM有MS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无MS亚组,IGT组肥胖及超重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体重正常亚组,正常对照组肥胖及超重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体重正常亚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FINS、TG、HbA1C、BMI、FFA是影响Homa-IR水平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63、0.458、-0.115、-0.132、0.381、0.127),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8、0.001、0.000)。结论T2型DM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Homa-IR明显升高,其中T2DM有并MS亚组水平高于无MS亚组,FFA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及血清骨钙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劼  黄仲奎  黄松  罗佐杰 《广西医学》2009,31(6):774-77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及血清骨钙素变化。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105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及93例绝经后健康对照者的全身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计算校正骨矿含量(CBM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对两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骨密度、骨矿含量、CBMC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的CBMC有小于对照组的趋势;糖尿病组血清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但其骨强度有下降趋势,骨转换率增高,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老年成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非老年成人T2DM 23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 h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采集研究对象空腹血清,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C-C)。采用I’acn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该样本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在性别、年龄、HbA1c、FBG、PBG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量减少组的BMI、腰围、体脂含量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lt;0.05),骨量减少组的空腹INS、C肽、IR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lt;0.05),骨量减少组的TC、TG、LDL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lt;0.05),而HDL 则低于骨量正常组(P&lt;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最终变量BMI、TC、空腹C肽进入回归方程(P&lt;0.05),OR的估计值分别为0.735、1.157、0.606,OR的95%置信区间分别是0.535~0.921、1.102~1.314、0.431~0.854。结论:在非老年的成人T2DM患者中,随着TC水平的增加,以及BMI指数、空腹C肽值的降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含量,分析与骨密度(BMD)、体脂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分3组:正常对照组28例、糖尿病非肥胖组30例、糖尿病肥胖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各部位BMD、体内脂肪百分比。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2-%B)、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糖尿病非肥胖组hs—CRP、抵抗素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2.34±0.75)mg/L比(1.98±2.24)mg/L;(20.19±11.20)μg/L比(15.59±11.10)μg/L,均P〈0.05],糖尿病肥胖组hs—CRP[(4.94±2.35)mg/L]、抵抗素[(25.83±9.56)μg/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亦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BMI存在负相关(r=-0.252,P〈0.05),与hs—CRP、HOMA2-%B、HOMA2-IR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63、0.225、0.667,均P〈0.05),而与各部位BMD无相关性。hs—CRP与腰围(WC)、体重指数(BMI)、HOMA2-IR、上肢脂肪百分比、大腿脂肪百分比、躯干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百分比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773、0.594、0.662、0.540、0.557、0.530、0.561,均P〈0.01),与抵抗素、躯干BMD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563、0.224,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等因素之后,hs—CRP仍与WC、BMI、HOMA2-IR、抵抗素和大腿脂肪百分比%独立相关。结论抵抗素与HOMA2-%B、HOMA2-IR相关,表明其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s—CRP是已知的炎症因子.hs—CRP与抵抗素的紧密联系提示抵抗素也可能是炎症因子之一。中心性肥胖可能是导致CRP、抵抗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和(或)肥胖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测仪对125例Ⅱ型DM患者进行腰椎(L1~L4)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及身体成分检测,按体重指数(BMI)将DM患者分为非肥胖(BMI〈25 kg/m2)组(DMNO组)和肥胖(BMI≥25 kg/m2)组(DMO组),分析各组身体成分与BMD的相关性。结果①DMO组所测部位BMD和身体成分质量及脂肪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DMNO组,但其所测部位肌肉量百分比显著低于DMNO组。②在DMN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左髋各部(Wards三角除外)BMD,L1、L2、L3BMD等呈显著正相关。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股骨全部、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肌肉质量分别与大粗隆和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仅全身和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L1 BMD呈显著正相关。③在DM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和股骨全部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椎BMD无显著正相关。全身脂肪质量分别与L3BMD和L4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脂肪质量仅与L4BMD呈显著正相关。余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男性2型DM患者,无论肥胖与否,肌肉质量主要与髋部BMD有明显相关性,脂肪质量只与腰椎BMD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代谢、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后汉族妇女354例,其中骨质疏松组(A组)90例、2型糖尿病组(B组)96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组(C组)90例、健康老年对照组(D组)78例。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指标:BALP、TRACP-5b;糖代谢指标:Hb A1c、FINS。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后比较LRP5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CC型与CT/TT型相比腰椎骨密度增高(P〈0.05),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仍有显著差异(P〈0.01);D组LRP5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与HbA1c相关(P〈0.05),CC型较CT/TT型HbA1c高,经年龄、绝经年限、BMI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LRP5基因型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提示LRP5基因可能是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易感基因。2型糖尿病患者BMD增高,可能与BMI、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LRP5基因可能不是上海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骨形成、骨吸收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组(DM)148例,葡萄糖耐量低减组(IGT)3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0例,健康对照组(Contr01)50例,分别测定血浆葡萄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腰椎(L2、L3、L4)和髋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BMD),并对上述指标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四组间方差分析显示BMD在Ward三角、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GP水平在四组呈递增趋势,尿DPD/Cr水平在四组呈递减趋势,方差分析显示尿DPD/Cr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尿DPD/Cr水平随HbA1c水平递增逐渐增高。结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GT),骨吸收已呈现高于同龄正常人水平,糖尿病患者骨形成低于同龄正常人而骨吸收高于同龄正常人,骨平衡呈现负平衡,骨量逐渐丢失;IGT开始骨密度已较正常人低,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减少骨吸收和延缓骨量下降具有保护作用。应在糖调节受损的早期阶段对骨质疏松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曹晶  江霞 《医学综述》2014,(11):2078-208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对1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腰椎(L2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对1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测定,对两组骨密度水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对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男性T2DM患者除L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健康组(P<0.05),女性T2DM患者除L4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健康组(P<0.05)。T2DM组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49.43%,健康组为17.07%(P<0.05)。T2DM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BMI、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较健康组低,骨质疏松发病率较健康组高,且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BMI、胰岛功能均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兰州市汉族人群护骨素(OP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质疏松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COPD患者178例和老年健康组对照195例,测定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体重指数、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受试者股骨颈和腰椎(L1~L4)骨密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OPG基因启动子区G209A与T245G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关系。结果 COPD组OPG基因启动子区G209A与T245G基因的AAGG、GATG、GG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5%、27.2%和72.3%,对照组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2%、26.9%和70.9%,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亚组的体重指数、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不同骨量患者OPG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老年汉族COPD患者OPG基因启动子区G209A与T245G基因多态性与患者肺功能下降、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不是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