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放烧复合伤所致造血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体外照射及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对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影响。同种小鼠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对基质细胞贴壁率和基质祖细胞 (CFU F)集落形成的影响 ,以及放射损伤复合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 2 2 )g ,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烧伤小鼠血清的制备 :根据公式S(cm ) 2 =9 13W2 / 3(W =体重 ,g)计算动物体表面积 ,背部剪毛后 ,3%凝固汽油烧 7s,致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放射损伤后Notch信号的表达。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放射损伤模型,采用RT-PCR检测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Notch1、Jagged1、Hes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未见Notch1受体、Notch1配体Jagged1、Notch通路活化的下游基因Hes1mRNA的表达,给予^60Coγ射线照射后2h即可见上述基因的表达,照射后4h达高峰,8~12h恢复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γ射线作用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后有Notch通路的活化。Notch通路参与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放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PF4对造血的辐射防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放射组,②PF4保护组,③对照组.小鼠照射前分别于26和20 h腹腔内注射PF4,每次剂量50 μg/kg.于照射后3 d取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计数培养后3、7和14 d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CFU-F);在培养后10 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组中,照射组3 d的CFU-F数量与PF4保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和14 d的CFU-F数量PF4保护组较照射组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3组中照射组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其余两组,S,G2+M期细胞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结论PF4对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凋亡率变化。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小鼠经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时间的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结果 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时间延长,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有所恢复,凋亡率也逐渐降低,但14d时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6.0Gy^60Coγ射线可抑制骨髓基质细胞VFGF表达,引起细胞凋亡。说明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辐射残留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基质细胞对骨髓的造血起着重要的调控和支持作用。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协同作用,并通过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和表达多种粘附因子形成了一个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网络体系。基质细胞以其较大的辐射抗性对造血系统辐射残留损伤的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放射复合伤对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粘附功能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粘附阻断实验等方法,检测50Gyγ射线全身照射、15%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和放射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Ⅳ)等成分的变化以及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n和ColⅣ的水平具有以单烧组>正常组>复合伤组>单放组的特点。②伤后第3~7天,单烧组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单放组和伤后第3天的复合伤组则反之。③分别用VCAM1、Fn、Ln和ColⅣ单抗处理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率较未加单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放射复合伤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辐射残留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微环境特别是基质细胞对骨髓的造血起着重要的调控和支持作用。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协同作用,并通过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和表达多种粘附因子形成了一个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网络体系。基质细胞以其较大的辐射抗性对造血系统辐射残留损伤的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髓基质细胞异常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HIE)的重要组成成分。它通过与造血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机体在生理状况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某些生...  相似文献   

9.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张洪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60-263,F000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同种异体移植对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小鼠造血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扩增,并将第三代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同种接受全身大剂量射线照射的小鼠,测定移植后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观测各组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辐射造血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经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小鼠,其WBC、RBC、PLT、HGB在移植后15-20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BC、PLT、HGB:P〈0.01;RBC:P〈0.05),移植组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在脾脏定居,增强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数量,促进损伤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0.
11.
光镜见小鼠骨髓细胞体外液体培养后贴壁的基质细胞呈多种形态,并有消长过程。本文以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实验所见支持光镜所得结果。骨髓基质细胞有多种形态,分别具有巨噬细胞样、成纤维细胞样和网状细胞样细胞的某些特征。在体外液体培养的早期,巨噬样细胞较多;而培养两周后的贴壁基质细胞中,成纤维细胞样和网状细胞样的细胞比例增多,相互交错联结成层成同,形成体外造血微环境样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烧伤情况下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单系造血的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融合培养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动态观察15%Ⅲ度烧伤时骨髓基质细胞对粒单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当在烧伤组基质细胞层上培养正常骨髓细胞的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3,5,7,10天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同时培养的烧伤小鼠骨髓细胞CFU-GM时,其集落生成能力在伤后1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鼠受到照射后,辛伐他汀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6只8周龄清洁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于6.0 Gy 60Coγ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 分别胃饲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16 mg/kg,1次/d),直至处死。于照射后第3、7、10、14 天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测量骨髓造血面积,观察照射后第10天小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及第28天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第3、7、10、14 天辛伐他汀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CD34+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外周血红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照射后第28天辛伐他汀组小鼠骨小梁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CFU-S数(11±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4±3)个。2组小鼠骨髓造血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成骨细胞增生、增加骨髓CD34+细胞率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辐射后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骨髓造血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对 GM-CFU-C 生长的影响及照射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及细胞悬液均有增高 GM-CFU-C 产率的作用。这种刺激性影响与基质细胞贴壁层的细胞密度和细胞悬液的浓度没有依赖关系。1~5Gyγ线照射的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和细胞悬液支持 GM-CFU-C 集落生成的作用明显削弱。文中讨论了造血基质细胞的辐射损伤在放射病骨髓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回输体内后,促进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或不加入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并与单纯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的扩增及末扩增造血细胞进行比较,动态观察小鼠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其一般状况和生存宰。结果 ①单纯细胞因子介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促进造血恢复的能力;②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R诱导Jurkat 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DNR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而白血病骨髓基质保护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Jurkat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结论:G0/G1期阻滞是骨髓基质细胞保护白血病细胞的机制之一,但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多。结论 ①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辐照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BMSC)预先强化,再经体外培养、富集后与骨髓细胞(BMC)一起经尾静脉输注给全身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采用股骨BMC计数,CFU-GM和CFU-S测定及股骨切片组织学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这种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的BMSC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的促进作用不是由于其中含有造血干细胞(HSC)所致,而是通过其经血循环迁徒至造血组织后对同时输入BMC中的HSC增殖和向粒系分化发挥支持和刺激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放烧复合伤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CFUF)的影响。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检测经50Gyγ射线放射损伤、15%Ⅲ度体表面积烧伤和放烧复合伤小鼠于伤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单放组和复合伤组于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烧组;单烧组除伤后第3天低于正常组外(P<0.05),至伤后第14天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单放组骨髓基质细胞在伤后3天和7天经21天培养时呈小团片状生长,至培养第28天时仍未长满培养皿底。结论单放组和复合伤组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后恢复缓慢;放烧复合伤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损伤具有放射损伤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放射损伤的细胞遗传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报道了3例受源强320GBq的137Cs连续照射达120~180天。临床诊断为亚急性重度 放射病。根据照后一年多系统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现3例患者的畸变细胞率均在30~40%,明显增高,证实她们曾受到大剂量的照射。进一分析各种类型畸变, 非稳定性畸变(Cu)和稳定性畸变(Cs)均占一定比例,表明连续照射所致亚急放射损伤者,他们既有近期受照所诱发的Cu畸变; 向时又有早期受照残存的Cs畸变, 因此对亚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畸变观察,除采甩常规分析Cu畸变的方法外,应同时采用核分析方法,观察Cs畸变,这是亚急性放射损伤者细胞遗传学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