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gSO4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熟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MgSO4实验用药组,用6MeV电子线对实验大鼠行20Gv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cGy/min;实验用药组大鼠于照射前1d、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d分别给予10%的MgSO4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7、14和30d处死大鼠,取其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上述时间点,脑内海马区S-100和NSE表达有时间规律,照射后1周S-100蛋白的表达和照射后24hNSE的表达组间存在一定差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NSE表达显著下降(P〈0.05),S-100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在照射后7d,MgSO4可明显抑制S-100的表达(P〈0.05),诱导NSE的表达(P〈0.05)。结论 脑组织中S-100和NSE表达水平的变化是辐射诱导的急性脑损伤的敏感指标,MgSO4可降低S-100的表达水平并升高NSE在神经元中的含量,早期使用对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脑照射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微血管损伤及海马组织中Ca、Mg、Cu、Fe、Zn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这些元素在放射性脑损伤(RB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防护组(4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10%MgSO4溶液+单次全脑20 Gy电子束照射)和照射组(4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次全脑20 Gy电子束照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3只。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HE染色观察脑组织微血管损伤程度,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海马组织中Ca、Mg、Cu、Fe、Zn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照射组在照后7、14、30 d与空白组相比,脑含水量升高(t=-3.21、-2.11、2.82,P<0.05),防护组在照后7、14、30 d低于照射组(t=2.84、4.33、1.90,P<0.05)。RBI模型中出现微血管栓塞,防护组较照射组减轻。照射组Ca含量在照后各时间点及Fe含量在照后1、3、7 d与空白组相比含量升高(t=11.41、6.81、14.03、17.17、6.89、9.12和5.43、5.66、3.60,P<0.05),且照射组Ca含量在照后各时间点较防护组增加(t=5.35、5.28、11.02、14.26、5.68、9.10,P<0.05);照射组Cu含量在照后1、7、14、60 d及Zn含量在照后1、7、14、30、60 d低于空白组(t=4.24、3.76、4.76、3.86和5.25、4.78、26.53、6.67、11.37,P<0.05),防护组Cu含量在照后各时间点低于照射组(t=4.23、3.57、4.01、4.73、3.78、3.44,P<0.05),Zn含量在照后14 d高于照射组(t=6.21,P<0.05);照射组Mg含量在照后7 d降低(t=5.85,P<0.05)。结论 RBI模型中Ca、Fe、Cu、Zn含量失衡,补充MgSO4可以纠正Ca、Fe、Cu、Zn含量的失衡,并可以减轻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硫酸镁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熟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镁实验用药组,用6MeV电子线对实验大鼠进行20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分别于1d、7d、14d和30d处死,取其脑组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相对浓度,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硫酸镁实验用药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力在照射后7d呈逐渐上升趋势,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使用硫酸镁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脂质过氧化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黄体酮已被许多实验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检测脑组织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din F2α,8-iso PGF2α)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来观察黄体酮是否可以减轻脑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自主活动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照射区皮肤情况及体重变化,末次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放射疗程中及结束后均未出现异常神经系统体征;两组的自主活动、每日摄食、饮水量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翟磊  杨烽  周洲  李积胜  张瑞军 《武警医学》2003,14(12):715-718
 目的研究急性弥漫性脑损伤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时程变化的影响,为确定军事训练伤的救治时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armaarou's颅脑损伤装置制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用伊文氏蓝(Evans blue EB)示踪BBB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急性弥漫性脑损伤后24h组脑含水量为(84.17±0.36)%,较正常对照组(78.34±0.37)%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但急性弥漫性脑损伤后6 h组脑组织中EB含量为(378.10±28.14)μgg,较正常对照组(11.67±2.47)μg/g相比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完全一致,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脑损伤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创伤组和高压氧(HBO)组。采用BIM-Ⅲ型撞击机撞击大鼠右侧颅顶,复制闭合性颅脑损伤,于伤后24小时由心脏取血处死,测定脑组织含水率、伊文斯蓝(EB)含量及脑组织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脑外伤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含水率、脑组织及血浆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右侧脑组织含水率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对侧(P<0.01或P<0.05),右侧脑组织EB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P>0.05;(2)HBO组右侧脑组织含水率及脑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脑外伤组(P<0.01或P<0.05),而与对照组及左侧无明显差别;血浆MDA、脑EB含量与对照组、脑外伤组及左侧均无明显差别。结论:HBO能减少脑外伤脑组织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大鼠大脑损伤后皮质NMDA受体活性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脑损伤后释放的谷氨酸通过其受体,主要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而发挥神经元兴奋毒作用;通过对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和含水量的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作脑损伤模型,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对伤后不同时间的大鼠伤侧大脑皮质NMDA受体进行测定,用干湿法测脑皮质含水量。结果伤后30分钟脑皮质含水量开始增加,伤后6小时达高峰,伤后168小时恢复正常;NMDA受体的最大结合量(Bmax)于伤后15分钟开始升高,伤后30分钟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于伤后6小时达最低值,以后逐步升高,伤后72小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实验结果提示NMDA受体过度激活是脑损伤后早期继发性脑水肿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大鼠迟发型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及高压氧治疗对迟发性脑损伤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Ischiropoulos的方法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1、3、5、7、14、21d等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并与高压氧治疗组比较,以此评价高压氧的治疗作用。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CO中毒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TUNEL染色表明,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减少。CO中毒动物,高压氧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较轻,各时间点海马区损伤均较轻;凋亡神经元数目较少,尤以CO中毒后第5天和第7天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CO中毒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尤以CO暴露后第3、5天明显(P〈0.01)。结论急性CO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元变性坏死,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照射条件下皮质下白质区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以单次2、10和30 Gy照射大鼠全脑后24 h、1周和1个月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内Tau-1和Tau-5的表达,并分析剂量、照射后时间的影响。结果 照射后24 h Tau-1的表达迅速升高达到峰值,1周后开始下降,其表达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1个月后恢复照射前水平。Tau-5的表达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脑受电离辐射后早期,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出现迅速的一过性去磷酸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这提示Tau蛋白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后,用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镁的培养基培养神经干细胞,选择出硫酸镁的合适浓度为1.25 mg/ml。将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照射+硫酸镁组,照射+硫酸镁组神经干细胞加入1.25 mg/ml的硫酸镁培养24 h后,分别用2和4 Gy 60Co γ射线对单纯照射组及照射+硫酸镁组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48和72 h用CCK-8对各组进行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的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各时间点反映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t=5.33~8.44,P<0.05),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30.60~71.22,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硫酸镁组除24 h时间点外余各时间反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有所上升(t=2.45~4.71,P<0.05),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t=6.73~41.12,P<0.05)。结论 硫酸镁具有减轻电离辐射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损伤,降低电离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2.
镁离子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腩损伤是脑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几年对Mg2+的研究证明了其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是目前综合性评价前景较好的神经保护剂。该文综述了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Mg2+变化情况及产生原因,并从减轻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分析了Mg2+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硫酸镁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按标准选取3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在入院后15min内接受静脉注射硫酸镁16mmol,24h内再接受静脉滴注硫酸镁65 mmol,对照组不用此药。3d后查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2周后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个月后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受试组与对照组的NSE分别为(24.8±19.2)μg/L和(49.7±23.1)μg/L;GCS分别为12.3±3.3和9.8±2.8;GOS分别为3.6±1.4和3.1±1.6;两组间NSE和GCS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而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硫酸镁治疗脑外伤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脑损伤是脑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脑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渐推广,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而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显得较为迫切。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为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5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FBs数量。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时NMDA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百日咳菌液(BP)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IBE)对3HMK801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特异结合的影响。从大鼠左颈总动脉注入BP,制备IBE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①对照组(NS,n=11);②IBE组(BP,n=12);③MK801+BP预处理组(MK801,n=4)。02ml/kg体重生理盐水或BP注入左颈总动脉作为NS或BP组;每天腹腔注射05mgMK801/kg体重,共2天,然后注入BP为MK801组。注射BP24小时后断头取脑。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3HMK801的特异结合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Scatchard作图。结果,NS及BP组的Bmax分别为0623±0082和0606±0087pmol/mg蛋白质(t=048,P>005),Kd分别为431±42和305±30μmol/L(t=78,P<005)。MK801预处理减少NMDA受体的特异结合。表明在此脑水肿模型中NMDA受体总数未发生变化,但亲和力明显增高,其增高能被预先腹腔注入的MK801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大鼠神经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自由落体致大脑运动皮质区脑挫伤组、脑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组.先制备大鼠TBI模型.体外培养、纯化并鉴定嗅鞘细胞后将其移植入损伤脑组织周围.术后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感觉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电生理检测后,取损伤处及其邻近脑组织以突触素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突触数量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经鉴定为嗅鞘细胞,移植入损伤脑组织后14 d,嗅鞘细胞移植组的CSEP和MEP较单纯损伤组明显改善.且突触数量增多.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生理功能恢复,并增加突触数量,为临床应用嗅鞘细胞治疗脑外伤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