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36年Vorony开始进行人的同种肾移殖,但由于没有认识免疫学的个体特异性、异体排斥作用,病人在48h后死亡。1944年 Medawa发现了“二次排斥”,认识到器官移植免疫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已日臻成熟,手术成功率逐年上升。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移植排斥,目前免疫抑制剂是降低移植排斥最有效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器官存活率。国内外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很快,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也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增殖及对移植器官攻击的能力,以保护移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剂量偏低达不到抑制排斥的目的,偏高则可因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又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是必要的,同时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本文就我院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副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首都医药》2006,13(14):37-39
免疫抑制的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是人类科学领域发展史上迈出的巨大一步。截止2001年,全球的肾脏移植总数达到53万余例,存活率最长达36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密不可分,但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于器官移植的新一代免疫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临床上在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对排异反应的免疫机理的认识及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有了重大突破.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仍没有开发出既能阻止排异反应的发生又对正常器官无损害的特效药物.理想的免疫抑制剂是仅能抑制T细胞或B细胞集落对捐献器官引起的特异反应.不幸的是,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因此对移植器官或组织仍有损害作用,开发特异性和选择性较强的免疫抑制剂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四种新型免疫抑制剂——rapamycin、咪唑立宾(mi-zoribin)、mycophenolate mofetil和15-deoxysper-gualin,且就各药的作用机理、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基宗  周澄宇 《药品评价》2005,2(4):266-267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功能为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应用于器官移植(如心、肝、肾、肺和骨髓移植等)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治疗。免疫抑制剂一般可分为类固醇类药物、抗代谢药、T淋巴细胞抑制剂、抗体类免疫抑制剂4大类,且近年有许多  相似文献   

7.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岚  邱丽珍 《中国药房》2001,12(1):52-53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用于防治排斥反应,即干扰受体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对非自身细胞的清除。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和抗代谢药。这些药物的特点是选择性差,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代,每个时代都以当时最安全、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为其特征。1硫唑嘌呤时代1954年,人类第1例同卵双生子间肾脏移植的手术取得成功以后,至今40多年[1],医学家们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有了许多重大的突破。1963年,人类施行了第1例成功的人体肝脏移植,但在之后的10年…  相似文献   

8.
新型免疫抑制剂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亚  王明伟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9):1109-1113
自从1986年环孢菌素首次用于控制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以来,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相继进入临床实践.与环孢菌素相比,这些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疗效卓著、不良反应较小.其中,他克莫司、西罗莫司、FTY720和15-脱氧精胍菌素的应用更为广泛.从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不良反应对这几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控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抑制剂,由于选择性和特异性的限制,在阻止和治疗排斥反应及移植物的抗宿主病(GVHD)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受者的免疫防卫能力,致使受者抗感染能力下降,恶性病变的危险增加;除造血和免疫系统外,还损伤肝、肾和消化道功能,造成神经和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引发某些过敏反应等。 环孢素A(CsA)问世之后,新免疫抑制剂的研制本着高效和低毒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爱琴  魏国义 《中国药房》2008,19(2):140-142
排斥反应一直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一大难题,器官移植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抗争史,也使人们对排斥反应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针对器官移植后机体易发生排斥反应,通过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积极预防排斥反应和合并症的发生,对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十分重要。本文拟系统地对排斥反应类型及特点、免疫抑制剂及临床治疗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应用已久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eytoxan,CTX)、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等在器官移植抗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上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后期以来,免疫抑制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归成  徐红冰  寿佳慧 《上海医药》2002,23(7):310-312
近代器官移植由于还未能彻底解决人体排异反应的难题,所以常影响移植器官存活的时间。为此世界各国的医药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同种移植器官排斥免疫学的研究,如采用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供移植用器官的保存方法、手术前预处理方式的改进等,还应用免疫抑制剂这一重要手段来减少排斥反应。 传统免疫抑制剂有硫唑嘌呤、强的松等,但使用效果往往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初瑞士学者Borel等从土壤中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消耗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统计,并结合文献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我院该类药物用药总金额保持逐年上升,器官移植患者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年度用药金额与之走势相似;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DNA或RNA合成抑制剂(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类药物应用最多;临床应用以合资和进口品种为主,国产品种相对较少。结论:该类药物费用增加很快,我院免疫抑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消耗品种较为稳定,能够保障患者需要。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后可能出现免疫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现临床主要通过对移植组织标本进行活检,进一步评估供体质量,诊断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活检出现的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以非编码RNA为基础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中应运而生,本文就非编码RNA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弋  付鹏  张怡  沈中阳 《中国药师》2010,13(11):1646-1648
目的:了解器官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用药现状和依从性,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段。方法:在门诊对50位器官移植患者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服药依从性和药疗知识的了解进行评分。结果:不同移植时间、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认知程度、不同医疗结算方式、不同服药种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对药疗知识的了解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层次的器官移植患者依从性和药疗知识存在差异,有待于通过健康教育有关措施改变现状,从而提高移植患者依从性,保证药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排斥反应是影响异体器官移植术后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预防排斥反应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移植物的存活率,但临床上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需要对治疗药物进行浓度监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分析法及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分析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以该测定方法作为治疗药物监测的金标准。基于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将免疫抑制剂的检测方法分为全血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与血浆型免疫抑制剂的检测,并分别对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直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娟  黄洁  胡盛寿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1137-1140
硫唑嘌呤+环孢素A+泼尼松是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经典方案。随着新抗增殖因子及新的免疫诱导因子的出现,新的治疗方法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在免疫抑制治疗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预防以及血管排斥的治疗。如何保护肾功能、延缓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发展、降低机会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仍然是免疫抑制治疗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剂FTY72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Y720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器官移植、自体免疫疾病、肿瘤和炎症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在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应用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应用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与环孢素A、他克莫司(FK506)等免疫抑制剂相比,具有活性高毒性低的优点。现综述FTY720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Y720是一种来源于子囊菌冬虫夏草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与常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相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主要通过致淋巴细胞凋亡及归巢效应等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在多种动物模型的同种异体移植中具有抑制移植物排斥作用,在人体肾脏移植中也呈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故在临床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