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6):1308-1310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为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例,在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并给予优质护理,即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通路,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措施护理。结果:经两性霉素B和相应支持治疗和优质护理的8例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为4例,好转为2例,另2例(1例因抗隐球菌等疗效不佳而自动出院,1例因隐瞒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史而导致延迟治疗而效果不佳,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结论: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配以优质护理,能减轻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0):2854-285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真菌治疗中的药学服务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从协助医师优化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使用两性霉素B期间,患者出现顽固性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建议医师降低两性霉素B剂量,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结果: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患者未再出现低血钾;经系统抗真菌治疗11周后,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的心得是:遵循指南,但不失灵活处理;主动服务,细节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2-1083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以及对这种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等作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0 .5~ 1 1岁 ,给予两性霉素 B,静脉滴注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 93.8%。  相似文献   

7.
大蒜注射液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念珠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亚非  汪能平 《医药导报》2004,23(9):0665-0666
目的:探讨大蒜注射液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1例,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1例,肺念珠菌病60例;对照组123例,其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62例,肺念珠菌病61例。治疗组以大蒜注射液40~80 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 mL中静脉滴注,qd;对照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采用两性霉素B 1 mg·kg 1静脉滴注或0.1~0.5 mg鞘内给药,肺念珠菌病采用氟康唑片200 mg,po,qd。以上药物疗程均为10~20 d。结果:治疗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率67.2%,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治愈率69.4%,总有效率93.6%(均P>0.05);治疗组肺念珠菌病治愈率78.3%,总有效率93.3%,氟康唑片对照组治愈率75.4%,总有效率78.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注射液具有抑制、杀灭真菌作用,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两性霉素B注射剂疗效相当;治疗肺念珠菌病疗效优于氟康唑片。大蒜注射液不良反应少,特别适用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而致肝肾功能损害和二重感染的慢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华栋  范学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36-2137
目的:对比观察两性霉素B(AMB)和AM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AMB组和AMB脂质体组,分别给予AMB及AMB脂质体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AMB鞘内注射,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AM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AM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脑优于普通AM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抗真菌治疗中进行药学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儿童的药物治疗过程,从抗菌药物方案制定、给药剂量确定、疗效监护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提供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抗真菌治疗期间,患儿出现肾功能损害及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建议医师降低两性霉素B剂量,停用甘露醇、呋塞米以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同时予以补钾治疗。调整治疗方案后,患儿肾功能恢复正常、未再出现低血钾。经系统抗真菌治疗,患儿病情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此外,临床药师对维持治疗的抗真菌药物的选择给出药学建议,并被临床医师采纳。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的监护,为其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药学建议,对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起到了良好作用,体现了药学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钾及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根据每日血钾监测情况,积极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钾和口服枸橼酸钾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高颅压进行监护。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近8年来本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有6,3,2,2例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比较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用与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用,其治疗痊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霉菌培养。  相似文献   

13.
银春莲  黄欣欣 《中国药房》2011,(36):3415-341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降颅内高压、应用激素、保肝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以1mg·kg-1·d-1为首次剂量逐渐递增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注射剂200mg·kg-1·d-1,首次剂量加倍。2组均治疗45d,均于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脑脊液蛋白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蛋白量下降至正常率为84.6%,对照组为5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19.2%)、对照组有4例(15.4%)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明显降低脑脊液蛋白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建玲,陈建华我院于1992年3月~1995年3月共收治2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应用两性霉素8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7~58岁...  相似文献   

15.
葛北海  肖劲松 《医药导报》2010,29(10):1305-1307
目的 探讨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2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组采用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死亡各2例;对照组治愈、好转各2例,死亡6例. 治疗组头痛、颈项强直消失时间(61.47±6.28)d,脑脊液涂片及培养阴转时间(83.88±7.84) d,对照组分别为(78.12±9.79)和(97.21±10.95)d. 结论 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能提高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对伴有爱滋病(AIDS)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理想的临床治疗措施尚不清楚。但不具AIDS的此类疾病,传统疗法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进行治疗。其原因之一是两性霉素B对脑部穿透力较差,氟胞嘧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但因氟胞嘧啶具有骨髓抑制作用,从而限制它在伴有爱滋病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中的应用。因此有些医生仅单用两性霉素B来治疗上述疾病。由于隐球菌性脑腹炎患者经常复发,因  相似文献   

17.
王平艳  孙烨  林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85-108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再经血液传播至脑内,偶可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30%~60%发生在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如艾滋病、结核病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本病治疗首选药物为两性霉素B.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身体更快康复,护士密切做好护理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联合静脉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定时鞘内注射AMB治疗,同时静脉滴注AMB,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 5例患者均获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毒副作用。结论 AMB鞘内注射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疗效。方法24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比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和死亡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性脑膜炎在AIDS患者中是威胁生命的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在AIDS病人的所有机会性感染中占5%~10%,即使采用常规疗法治疗AIDS患者该真菌感染的复发率还是高,4个月内复发接近34%,因此大部分病人采用抑制疗法来控制感染,但是复发还会发生。三唑氟康唑(Fluconazole)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显示出前景,并且较两性霉素B呈现出较好的耐受性。氟康唑较两性霉素B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