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叉头蛋白3(Foxp3)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Foxp3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6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Foxp3蛋白呈强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51/65)、80.0%(52/65)和88.6%(39/44);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很弱,阳性表达率为20.0%(13/65)。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P值均<0.05),后3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ox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不相关(P值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01,P=0.023),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58,P=0.004)。结论胃癌病灶中的Foxp3蛋白可能成为术前判断胃癌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Twist蛋白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Twist蛋白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结肠癌及切端结肠组织Twist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阳性率(72.9%)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水平(Ⅰ期10.0%、Ⅱ期66.7%、Ⅲ期88.0%、Ⅳ期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Ⅲ、Ⅳ期结肠癌组织Twis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Ⅳ期又显著高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升高,且会随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而升高.提示Twist蛋白表达在结肠癌发生、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恶性肿瘤进展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51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及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KAI1蛋白表达,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K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明显相关;KAI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AI1蛋白低表达在胃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NGAL重组蛋白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ev-NGA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用tev酶进行酶切获得NGAL重组蛋白;Transwell与基质胶实验检测NGAL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GAL对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不同肿瘤分期结肠癌患者血液中NGAL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pet32a-tev-NGAL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体外表达与纯化获得NGAL重组蛋白;该蛋白促进SW480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NGAL激活EMT信号通路;ELISA结果表明,NGAL表达量与肿瘤恶化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NGAL通过激活EM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SW480转移.  相似文献   

5.
Tiam1表达与大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HTK〗探讨Tiam1与大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HTW〗方法〓〖HT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5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标志物CK20 mRNA的表达以及Tiam1在大肠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10cm的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Tiam1 mRNA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HTW〗结果〓〖HTK〗51例中18例(35.29%)检测到外周血微转移。Tiam1 mRNA在有外周血微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及无外周血微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2.11±2.38)×10-4、(15.78±5.01)×1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Tiam1 mRNA的表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肿瘤直径、外周血CEA值无相关关系(P>0.05), 但与肿瘤外周血微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HTW〗结论〓〖HTK〗Tiam1与大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Tiam1 mRNA含量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尤其是外周血微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病理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照的20例癌旁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1(AQ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与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AQP-1与蛋白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AQP-1蛋白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行相关性分析提示,在结直肠癌中,AQP-1蛋白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AQP-1和HIF-1α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在结直肠肿瘤的迁徙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p53,nm23及PCNA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p53、nm23及PCNA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患者p53、nm23及PCNA的表达。结果:结肠癌患者中p53、nm23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是53%,70%,82%,p53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P<0.05)、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nm23阳性率与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PCNA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与nm23表达两者呈负相关(r=-0.402),p53阳性、nm23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53阴性、nm23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p53、nm23及PC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中均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iaml与大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5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标志物CK20 mRNA的表达以及Tiaml在大肠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10 cm的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Tiaml mRNA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51例中18例(35.29%)检测到外周血微转移.Tiaml mRNA在有外周血微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及无外周血微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2.11 4±2.38)×10-4、(15.78±5.01)×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Ti-aml mRNA的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肿瘤直径、外周血CEA值无相关关系(P>0.05),但与肿瘤外周血微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Tiaml与大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Tiaml mRNA含量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尤其是外周血微转移.  相似文献   

9.
腹膜乳斑与肿瘤腹膜种植性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斑最早是由RonRecklinghausen在 186 3年提出的 ,这种在幼兔的网膜和膈膜所见到的白色斑点 ,在他最初的文章中 ,描写为包绕着毛细血管网结缔组织小体的聚积〔1〕。此后乳斑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在某些实验动物上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虽然乳斑在各种动物中表现有所不同 ,但基本组成是由含有或不含有血管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 ,它们在腹腔免疫机能方面具有重要功能。1 乳斑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李继承等〔2〕,通过人与小鼠膈腹膜乳斑的研究观察认为 ,乳斑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 ,其形态不一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乳斑和附近间皮上有许多腹膜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转录调控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s 5,KLF5)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etalloproteincoe,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LF5蛋白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结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KLF5、MMP-2、MMP-9、TIM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关系;记录结肠癌各项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LF5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KLF5、MMP-2、MMP-9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TIMP-I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强于原发肿瘤组织(P<0.05).KLF5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KLF5与MMP-2、KLF5与MMP-9、MMP-2与MMP-9之间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s=0.387、0.447、0.519,P<0.05),MMP-9与TIMP-1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22,P<0.05);KLF5与TIMP-1之间、MMP-2与TIMP-1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s=0.218、0.261,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KLF5蛋白表达上调,该蛋白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其机制与KLF5蛋白可能调节MMP-2、MMP-9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MMP-7的表达及对微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的表达及对微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5 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 8例正常组织MMP 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在 5 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 7的阳性表达率为 73.2 % ,MVD值为 36 .4 1± 5 .7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 .0 1)。MMP 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相关性 (P <0 .0 5或P <0 .0 1) ;结直肠癌的MVD值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MMP 7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MMP 7表达阴性者 (P <0 .0 1)。结论 MMP 7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MMP 7和MVD对结直肠癌的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常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31-734,73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CD44v6蛋白表达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技术(S-P法)、流式细胞术(FCM)、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68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DRG-1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DR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肿瘤浸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转移无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NDRG-1与P53(野生型)在大肠癌浸润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或调控作用,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NDRG-1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两基因对临床的大肠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激活蛋白-1(AP-1)与DNA探针结合活性的变化及AP-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对3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组织和切端结肠组织AP-1与DNA探针的结合活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AP-1与DNA探针的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AP-1结合活性在不同的肿瘤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大肠癌组织分期的进展,AP-1结合活性显著升高,提示AP-1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大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其活化促进了大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KDR)与原发性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74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发现淋巴转移36例,未发现淋巴转移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VEGF-C及其KDR的表达。结果VEGF-C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R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P<0.01)。结论VEGF-C的表达增高主要与癌细胞基因突变有关,而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癌灶的大小及癌细胞密度无关。VEGF-C及其KDR表达的强弱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录产物MALA1的表达水平与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MALA1基因在70例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对Ⅰ期和Ⅱ期NSCLC患者超过5年的随访期中发现,MALA1高表达的患者死亡率超过40%(12/28),而MALA1低表达的患者死亡率仅有9%(2/22)(P=0.01)。说明高表达量的MALA1很可能是早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此外,也发现了MALA1基因与肿瘤组织的转移有关。结论:MALA1的转录水平不仅可以作为预测发生肿瘤转移的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并有望在今后用于早期NSCLC患者的诊断或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5例大肠原发性,16例淋巴结转移癌及5例肝转移癌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为50.9%(28/55),其中T1-T2组为85.7%(6/7),T3-T4组为45.8%(22/48);DukesA-B为66.7%(18/24),Dukes C为25%(5/20);淋巴结转移组为35%(7/20),淋巴结转移8癌及肝转移癌的E-cadherin率分别为56.3%与60%。结论:E-cadherin下调与肿瘤侵袭、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大癌肝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Bai X  Li SY  An P  Yu B  Cai H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28-213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相关蛋白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法,对比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经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细胞转染方法,将差异蛋白基因导入到结直肠癌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与正常肠黏膜蛋白质组分在PH7.0—9.5范围内有明显差别。分析1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点在癌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下调,5个蛋白点在原发灶组织中表达上调,6个蛋白点在肝转移组织中表达上调。经质谱鉴定,碳酸酐酶Ⅱ(CAⅡ)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磷酸甘油酸激酶Ⅰ、延胡索酸水合酶、醛缩酶A在原发灶中表达上调。精氨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A3在肝转移灶中表达上调。将碳酸酐酶ⅡcDNA克隆转染HR-8348细胞后,癌细胞侵袭、趋化运动能力及耐药性均明显减弱。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碳酸酐酶Ⅱ表达下调和精氨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A3增强表达可使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并促进肝转移发生。  相似文献   

19.
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63例中国人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2)应用PCR扩增nm23-H1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第2-5位外显子后,经SSCP法初步筛查基因突变并对异常带型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大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基因第2-4位外显子在63例大肠癌组织中(其中20例标本有淋巴结转移)未发现异常突变,仅有15例大肠癌组织nm23-H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存在突变,其第360位碱基发生T-C置换(同义突变);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粘膜组织中有表达,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其癌旁粘膜组织低,并与肿瘤转移有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突变的大肠癌组织中为小概率事件,大肠癌病类型,有无转移与nm23-H1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与大肠癌的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Ets-1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切端组织中Ets-1 mRNA转录水平。结果:全部大肠癌组织中可见Ets-1的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Ets-1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切端组织(P〈0.05)。Ets-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明显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与大肠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s-1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Ets-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的良好参考指标。并可为将来大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治疗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