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通标识输液器在门急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急诊输液室治疗的学龄前儿童1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卡通标识输液器进行输液,比较两组患儿对输液的恐惧程度、配合程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Ⅰ级恐惧程度比例为62.86%,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Ⅱ级和Ⅲ级恐惧程度比例分别为21.43%和15.71%,均低于对照组的37.14%和32.86%(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通标识输液器可降低学龄前儿童对静脉输液的恐惧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依从性,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利于儿科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
郝玲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05-406
目的学龄前患儿常因不配合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为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学龄前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方法262例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学龄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7例运用沟通技巧实施心理疏导,对照组85例则予以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学龄前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覃花桃  王婉  黄玫 《吉林医学》2011,(32):6925-692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家属配合宣教对门诊输液儿童的效果。方法:将在门诊输液的儿童160例,分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和家属的配合宣教,并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记录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过程是否顺利,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操作。结果:观察组经过心理疏导和实施家属配合宣教,能缓解患儿恐惧疼痛和反抗心理,主动配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与实施家属配合宣教对缓解儿童输液恐惧心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 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3例学龄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2例和研究组351例.治疗过程中给予研究组患儿激励式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则进行一般常规心理干预.比较2种方案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积极配合数、一般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抵抗数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研究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3.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1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励式心理干预使学龄前儿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配合度大大提高,对一次性成功完成静脉穿刺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莹 《大家健康》2013,(17):6-7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输液采用护理干预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150例学龄前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5例患儿,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输液,对照组额外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输液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67%(71/75),对照组则为73.33%(55/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恐惧心理进行干预后可知,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合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输液采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静脉穿刺恐惧,提高他们的穿刺依从性,从而使得穿刺成功率增高,而满意度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蔡玉新 《吉林医学》2011,(32):6905-690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即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输液中舒适护理、拔针时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儿哭闹情况、主动配合情况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患儿哭闹,并提高配合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65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451例)和对照组(4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9.0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9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236例依从性好(57.00%);观察组患儿352例依从性好(78.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配合无痛技术对门诊输液儿童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门诊输液20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疏导配合实施无痛技术;观察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恐惧心理减轻,抗拒心理降低,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疏导配合无痛技术能缓解输液儿童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学龄前儿童的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首次在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4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前瞻性护理,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率为94.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5%、家长满意度为9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80.5%、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应用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输液采用护理干预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150例学龄前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5例患儿,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输液,对照组额外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输液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67%(71/75),对照组则为73.33%(55/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恐惧心理进行干预后可知,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合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输液采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静脉穿刺恐惧,提高他们的穿刺依从性,从而使得穿刺成功率增高,而满意度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童趣化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输液治疗的12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诱导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时患儿情绪、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脱针率、渗液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稳定率为76.56%(4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3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针率及渗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为93.75%(6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诱导,可有效稳定接受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脱针率和渗液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无痛穿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的需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需静脉输液患儿常规穿刺技术,给予观察组需静脉输液患儿无痛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家属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静脉输液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83.33%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患儿输液成功率8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穿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中的配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还能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门诊输液室儿童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12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175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将95例运用心理疏导护理的作为研究组,80例普通护理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静脉穿刺配合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静脉穿刺配合情况好,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治疗后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护理在输液室儿童治疗过程中,有效缓解患儿恐惧疼痛和反抗心理,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患儿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11-2016.09进行静脉输液的256例患儿分两组,对照组128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记录患儿是否配合穿刺,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患儿疼痛度,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等,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配合度、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静脉炎发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液的患儿采用整体护理干预,通过获取患儿配合、减轻患儿疼痛等促进患儿疾病的恢复,同时有利于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樊启宜  陈瑞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78-1379,1400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静脉穿刺法对儿童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儿科2012年2-10月选取的206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穿刺法,干预组除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或缓解患儿疼痛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受到患儿的欢迎,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在输液时的穿刺次数、配合度、不良事件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静脉输液小儿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穿刺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方法 观察4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输液前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输液前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并对两组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能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辅助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6例输液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124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1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患儿依从性、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及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效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降低患儿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适用于儿科病房、门急诊输液室等静脉穿刺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情景游戏为中心的输液室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及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将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3例患儿按照输液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在输液室中予以常规流程行静脉输液,仅予输液前宣教、告知注意事项等;观察组47例则在输液室增加情景游戏。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的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中哭闹、面部表情、主动伸手、肢体活动、安慰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室增加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