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住我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的时机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名,按照进行手术的时机将110名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从急性阑尾炎发病起,7天内进行手术的病例,为早期治疗组(A组),一组为从急性阑尾炎发病起,7天后手术的病例,为晚期治疗组(B组)。结果: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感染程度与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恰当的选择手术时机,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1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于术后1~2周治愈出院.结论肥胖、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切口选择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如果对以上影响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3月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并发切口感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均与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间、病例诊断分型及腹腔留置引流等有关;手术时间越长或炎症重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术中加强无菌操作和切口的保护,以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充分冲洗腹腔切口各层,并在术后合理运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时机与术后感染相关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手术时机作为依据,分为两组,早期手术为观察组患者治疗方式,延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乙级愈合患者多于对照组,丙级愈合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为了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应该及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9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和腹腔脓肿发生率.结果 与OA组相比,L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安全有效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生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18例患者为感染组,以1∶10的比例在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阑尾炎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发病至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体重指数高、非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时间长、探查切口、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合并有糖尿病及贫血等因素是引起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西磊  邵海红 《当代医学》2011,17(32):107-108
目的探讨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7月收治1053例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55例,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结果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感染与年龄、B呲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选择、发病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可以通过迅速掌握发病处理时机,合理选择手术切口,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三法联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时联合3种方法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病人25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8例于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术中使用腹膜外翻技术,关腹后切几用碘伏冲洗;对照组128例于关腹后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组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17例,研究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阑尾炎时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使腹膜外翻以及用碘伏冲洗切口3种方法联合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邓华林 《求医问药》2014,(15):195-196
目的:调查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预防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行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OR值分析相关的单因素,并对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依据及手术切口首次换药的时间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P<0.05),上述4项因素是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手术时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抗生素的应用依据及对手术切口进行首次换药的时间是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在开展此类外科手术时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并没有中转开腹手术,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试验组患者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以及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何定先 《吉林医学》2014,(11):2325-232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预防感染的时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开始使用抗生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从而促进产妇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根治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出现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结果:1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3%(13/196例);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体质指数( BMI)、合并糖尿病、阑尾化脓坏疽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肥胖、伴基础疾病、阑尾化脓坏疽等因素可使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增加,了解上述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8759.25±275.94)vs(6372.86±219.67)],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32±8.57)vs(45.41±7.62)].结论 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评价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手术治疗12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59例应用腹腔镜治疗,68例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住院花费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增加,但术后疼痛程度轻、术后进食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优于传统手术方法,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发生率6.1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是否引流无关;切口感染与患病至手术时间≥24 h、手术切口为探查切口、阑尾炎切除方法为逆行切除、手术时间≥1 h、阑尾炎病理类型为坏疽性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至手术时间、切口类型、阑尾切除方法、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肠道恢复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32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肠道功能及早恢复,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程、手术操作时间、切口保护方式、腹膜缝合方式、腹腔引流物安放部位、切口清洗及甲硝唑应用情况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相关数据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这些因素及措施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应采取早期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改良缝合腹膜、双氧水冲洗切口、引流口另行戳口、术前术后应用甲硝唑等措施,以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张裕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96-3097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瘢痕不明显,而且医疗费用较腹腔镜技术低,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阑尾切除术的15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3例,对切口感染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和无感染组患者在年龄、BMI、手术时间、阑尾坏疽和化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与患者年龄、BMI、阑尾病理状态、手术时间等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