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鼻导管吸痰在胸外科病人呼吸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不能有效咳嗽排痰,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滁留的胸部创伤和开胸手术后病人,采用经鼻导管吸痰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经鼻导管吸痰应用前、后两个时期胸外科病人呼吸衰竭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结果:应用经鼻导管吸痰方法以前,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因呼吸衰竭而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为3.8%(11/287);应用该方法以后,共54人次接受了该项操作,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因呼吸衰竭发生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为1.3%(4/318),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导管吸痰能够有效清除严重胸部创伤和胸科手术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因呼吸道分泌物滁留导致的呼吸衰竭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在救治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对 1 997年间我院行气管切开的 37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分析。 37例患者GCS评分 3~ 8分 ,其中保守治疗 1 4例 ,急诊手术治疗 2 3例。气管切开后常规进行了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7例中生存 2 7例 ,死亡 1 0例 ,病死率 2 7.0 %。气管切开后 94 .6%呼吸改善 ,78.4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完全纠正 ,1 8.9%SaO2 改善。痰培养显示气管切开后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 ,对常用的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耐药率高达 84 .6% ,泰能的耐药率最低为 1 4 .3%。提示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通气 ,纠正低氧血症。气管切开后应常规进行痰培养 ,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经呼吸道给药是防治肺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认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痰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良好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可以减轻病人出现的不适反应,提高吸痰质量。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障碍等.为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及维持正常通气氧合,保持呼吸道通畅就成为关键,而气管湿化、吸痰则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对18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规范和常规两种方法进行观察护理,探索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付玉华 《黑龙江医学》2011,35(2):153-154
严格、细致、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优质的气管导管、适宜的气囊压力、合理的气道湿化、适时的呼吸道清理,可以延长经鼻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避免气管切开及其并发症,为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1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两种方法的肺部感染率、平均吸痰时间、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的次数分别是10.2次和14.6次,P<0.01、吸痰的量分别是50.2ml和45.7ml,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是46.55%和65.5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气管损伤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1].由于气管损伤患者的耗氧量增加,体力、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目前,临床多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2].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气管吸痰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憋气、呛咳、心悸、烦躁、大汗,严重时可发生呼吸暂停.通过心电监护仪比较吸痰前后,患者多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为此,笔者对如何有效实施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吸痰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婵 《广东医学》2007,28(4):678-678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  相似文献   

9.
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导致呼吸困难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套管在我科主要适用喉癌或鼻咽癌喉转移造成的呼吸困难中的一种急救治疗措施,临床护士护理不适当或痰液形成不能及时吸出,很容易造成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影响病人有效呼吸,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现将我科近期内由于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导致呼吸困难一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进行湿化,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更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根据患者痰液粘稠程度给予湿化护理的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重症昏迷、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患者昏迷,痰液无法咳出,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詹明萍  苟杨  李容  王诗香 《西部医学》2012,24(1):179-1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舒适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RICU病房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有咳嗽声或呼吸窘迫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吸痰舒适度和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由于鼻咽部及皮肤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破坏,极易导致甚至加重下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后,分泌物痰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南。以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集气管深部分泌物痰液较为困难,一是直接用无菌棉签采集吸痰管外的分泌物痰液,二是在吸痰管内采集分泌物痰液,此方法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14.
积极科学地应用改进鼻饲法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气管切开并鼻饲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刘惠勤 《甘肃医药》2012,(12):945-947
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心理支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控制与治疗等。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治疗共计23天,4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病情趋于平稳后成功撤离呼吸机;1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日后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转院治疗。结论: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减少和延迟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徐琳  古巧芳  赵静 《中外医疗》2011,30(26):146-147
目的探讨小儿脑肿瘤术后经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方法对10例脑肿瘤术后小儿经气管切开口行气管插管给予有效湿化、及时吸痰、保证管道固定通畅,避免管道过度刺激,减少无效吸痰次数,减少小儿气道痉挛和缺氧的几率,保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果 16例患儿中有10例行气管切开后在气管切开处放置合适口径的气管插管,患儿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以上,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论脑干肿瘤手术难度高,手术耗时长,术中需要行气管插管;小儿气管细短、柔软且血运丰富,术后昏迷时间久常需要行气管切开以便维持呼吸功能。经气管切开口气管插管是一种用维持术后脑干肿瘤患儿呼吸功能的特殊插管方式,细致、及时、准确的做好该种插管方式的护理是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与被褥、枕芯所含致病菌的相关性.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探讨一些临床可行性实验数据.方法 对气管切开患者在不同时段分别对患者痰液以及使用的被褥枕芯进行细菌培养.然后列表进行分析,研究被褥枕芯的细菌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致病菌种类和患者所使用的被褥、枕芯中致病菌的种类有相当高的一致性.一致性的比例达到80.0%.不一致的比例达20.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痰液菌种与被褥、枕芯菌种有密切的相关性.加强被褥、枕芯的消毒处理对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气管滴药方法湿化气道,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及气道出血等情况. 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结痂以及气道出血情况减少,痰液容易吸出,刺激性咳嗽相对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 x2检验,多项指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应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方便,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1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对两种方法的肺部感染率、平均吸痰时间、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的次数分别是10.2次和14.6次,P<0.01、吸痰的量分别是50.2ml和45.7ml,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是46.55%和65.5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吸痰效果,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避免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12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了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可以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