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 ,其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我科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0月用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ofGinkgobiloba ,EGb)金纳多(EGb76 1)治疗VD 118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EGb76 1治疗组 (A组 ) 118例 ,男 76例 ,女 42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年龄 6 7.8岁 ;病程 0 .5~ 8年 ,平均1.8年。常规治疗组 (B组 ) 80例 ,男 5 1例 ,女 2 9例 ,年龄 6 0~ 87岁 ,平均年龄 6 6 .9岁 ;病程 0 .5~ 7年 ,平均 1.7年。方法 :(1)A组给予金纳多 7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每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14和21d组。用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并用HE染色检查大鼠海马的缺血程度。结果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中,VaD模型组大鼠的电击次数、电击时间、潜伏期及主动逃避时间与干预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台实验中,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改善其智能,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患者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制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银杏叶制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银杏叶制剂金纳多治疗组与脑复康对照组 ,全部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 3、6月 ,分别测试其智能及社会功能状态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社会功能活动检查量表 (FAQ)。 结果 治疗 3月和 6月后 ,治疗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FAQ评分于治疗 6月后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银杏叶制剂能持续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 ,能延缓痴呆的发展 ,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智能障碍综合征,脑卒中是其主要病因。近年来我们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VD患者4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与尼麦角林组(对照组),各40例.临床疗效按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优于尼麦角林.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药物,银杏叶提取物在中国早已用于各种健康紊乱的治疗。其标准化的提取物在德国和法国已被广泛用于包括记忆和注意障碍、意识错乱、抑郁、焦虑、头晕、耳鸣和头痛。其作用机制可能反映提取物中多种成分的作用,包括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液供应,降低血流速度,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和减少氧自由基。Birks等对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痴呆或认知功能减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7.
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本研究用国产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 ,与国产脑复康进行对比观察 ,以探讨哈伯因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记忆功能的治疗情况 ,并对哈伯因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定。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 ,男6 6例 ,女 3 4例 ;年龄 42~ 79岁 ,平均年龄 6 5.9±6 .46岁 ;病程 :~ 1年 57例 ,1~ 2年 2 2例 ,2~ 3年1 5例 ,>3年 6例。本组冠心病 75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3例 ,风心病 1例 ,伴房颤者 1 6例 ,房早、室早和传导阻滞者 1 2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 6 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压氧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8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丹参20ml加入0.9%NS250 ml中静滴,脑复康50ml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2疗程;高压氧组40例.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12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评分,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症状改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DL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89.7%)优于对照组(47.1%).结论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有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达纳康治疗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4 0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0例 VD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5 8~ 79岁 ,平均 6 6 .5岁 ;病程 2周至 1.5年。积分≤ 2 0分。有高血压病史 2 2例 ,糖尿病史 16例 ,冠心病史 8例 ;痴呆轻度 14例 ,中度痴呆 2 6例。对照组 4 0例 ,其性别、年龄、病程与治疗组有可比性。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糖尿病史 12例 ,冠心病史9例。两组均行头颅 CT或 MRI证实为多发性梗死灶。严重痴呆 (MMSE评分 <5分者 )以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Ap、VEGF的含量变化,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β-Ap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VEGF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片能改善VD病人的认知功能,降低β-Ap含量,增加VEGF含量.从而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改善脑血流,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PSD-95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造模14 d后用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将大鼠断头取脑后,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方法观察大鼠海马PSD-95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存在记忆障碍,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有大量凋亡神经元,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海马CA1及CA3区PSD-95蛋白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明显促进VD大鼠海马组织PSD-95蛋白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VD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脑梗死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脑梗死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脱水、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为91.5%,而对照组分别为26.1%和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 ( VAD)是因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综合征 ,治疗重点是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 ,但改善脑功能 ,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和增强认知能力 ,也是治疗 VAD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 ,以喜得镇为代表的脑血管扩张剂具有改善 VAD患者智能的作用 ,因而有关学者在评价改善 VAD患者脑功能的药物时 ,常以喜得镇作为参照药物 [2 ]。近年来 ,人们发现钙离子拮抗剂西比灵能够选择性扩张脑血管 ,对 VAD的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3~ 5]。本研究以 1 1 8例 VAD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双盲法比较了西比灵与喜…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VaO)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逐渐建立。已有2个很好的工具可用于VaD的诊断——NINDS—AIREN和ADDTC。尽管NINDS—AIREN和NINCDS—ADRDA标准可用来区分单纯性VaD和单纯性Alzheimer病,但VaD与Alzheimer病的鉴别以及混合性痴呆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系列研究已证实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VaD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善认知功能,而且还对脑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将60只3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Egb组,每组2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动脉即两血管法(2-VO)建立VD模型,Egb组给予100mg·kg^-1·d^-1的Egb761溶液腹腔注射,V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半个月后应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p38MAPK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l区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前4dEgb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50.12±6.09)S、(43.32±4.18)S、(40.34±3.27)S、(39.13±3.85)S],明显小于模型组[(83.78±8.32)S、(79.86±9.13)S、(77.39±6.03)S、(75.23±5.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57、16.24、24.22、22.99,P均〈0.01);Egb组停留原平台象限时间[(27.35±5.36)S],大于模型组[(19.62±4.8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P〈0.01)。大鼠海马CAI区凋亡细胞数、P—p38/β-action的比较:Egb组分别为138.39±9.28、0.462±0.035,明显低于VD模型组(216.58±12.18、0.926±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6、19.33,P〈0.01)。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显著增强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了海马区神经元凋亡,p38MAPK通路可能参与其中,这可能是Egb761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种病理机制和病变类型参与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临床上已经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文章对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采用抗脑衰胶囊治疗39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智力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9例患者中男 30例 ,女 9例 ;年龄 40~ 88岁 ,平均 6 3.6± 0 .2 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 16例 ,中学 2 0例 ,大学 3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1第四版 R《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痴呆标准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既往有卒中发作史 ;4病情波动呈阶梯样进展 ;5多合并高多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6 Halhic-ski缺血量表记分 >7分 ;7CT及 MRI证实脑内有多灶性皮层或皮层… 相似文献
20.
通络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络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免煎中药颗粒,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积分升高,BBS、ADL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中药治疗VD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