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裴莉  龚洪翰  曾献军  周俊杰 《江西医药》2009,44(7):651-652,66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uff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方法及所获得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30例,共计病灶35个。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2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3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将所得图像传送MultiModalitu工作站得ADC图及时间一信号曲线。结果DWI显示100%的恶性病变(16/16)和94.7%的良性病变(18/19),敏感性为97.1%(34/35)。相对ADC值的良性/正常、恶性/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显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DC值结合MR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行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形态及分布,ADC值,两者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形态主要以类圆形为主(76.0%),边缘以光滑(72.0%)为主,乳腺癌的形态主要以分叶形为主(60.7%),边缘以毛刺征(60.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良性病变TIC曲线形态以Ⅰ型(68.0%)为主,恶性病变以Ⅲ型(78.6%)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乳腺癌ADC值≤1.22×10-3 mm2/s,80.0%乳腺良性病变ADC值>1.22×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单一诊断(均P< 0.05).结论 DWI联合TIC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华  李敏  邓德茂 《河北医药》2016,(4):582-58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 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 BI-RADS 分级为Ⅳ级及以下的乳腺病变患者的 MR 资料,其中不典型乳腺癌18例,良性病变12例,测量病变的 DWI 的表观扩散系数(B =1000 s/ mm2时 ADC 值)及描绘 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本组病例在 DWI 上,当 B =1000 s/ mm2时,以 ADC 值1.4276×10-3 mm2/ 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以此值为标准可判定30例乳腺病变中分别有恶性病变20例及良性病变1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DWI 中 ADC 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应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其中有恶性病变23例和良性病变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联合应用 DWI 及 TlWI 动态增强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判定,其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90.91℅。结论综合应用磁共振态增强扫描以及 DWI 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病变57个病灶行MR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绘制病灶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曲线类型、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在b取50 s/mm2和800 s/mm2情况下,本组良性病变ADC值为(1.483±0.358)×10-3mm2/s,明显大于恶性病变的(0.952±0.148)×10-3 mm2/s(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为1.219×10-3mm2/s.该值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0.8%.ADC值与DCE-MRI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为93.8%和88.0%.ADC值与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 DWI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将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3.0T 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观察组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检出率90.00%与对照组检出率66.00%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特异度80.00%和敏感度82.00%与对照组特异度70.00%和敏感度68.00%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3.0T MR动态增强扫描能有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能提高患者的检出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31-133
目的比较良恶性椎体骨折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良性椎体骨折28例和恶性椎体骨折20例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比较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恶性椎体骨折诊断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信号敏感性93.3%,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敏感性86.76%;化学位移成像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良恶性椎体骨折鉴别中诊断中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定量分析具有更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病变强化特征、强化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疾病40例,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统计良恶性病变形态学改变、强化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结果良性病变增强后大部分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强化均匀。Ⅰ型曲线占68%,Ⅰ/型曲线占52%,早期强化率〈50%,50%-100%,〉100%均可见。峰值时间〉3min占89%。恶性病变多呈分叶状,边缘有毛刺,环形强化及Ⅲ型曲线为特征表现。Ⅱ型曲线占78%,与良性病变有明显重叠早期强化率均大于100%,峰值时间≤3min占87%。结论分析乳腺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可提高对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60例乳腺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资料,利用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对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结果:良性43例(55个结节),恶性17例(20个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9.1%,准确性为88.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其独到的优势,可提高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MR功能成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90例,其中良性肿瘤50例,乳腺癌40例,并同时予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氢离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增强检查对其资料进行检查,并将成型的图像信息分析结果于病理检验结果对比,得出DWI、1H-MRS及动态增强两两结合、三项结合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DWI及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6.67%、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0.00%,其MRS+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3.33%、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82.00%,其DWI+MRS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0.00%、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84.00%,其DWI+MRS+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97.78%、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98.00%,与上述三项两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DWI及动态增强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检查及两项联合检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 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钼靶摄影及超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病变的术前DWI、钼靶摄影及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测定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DWI扫描: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9%(20/22),恶性病变ADC值为(0.955±0.199)×10^ -3 mm^2/s;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3%(5/6),ADC值为(1.660±0.339)×10^ -3 mm^2/s,两者A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5)。(2)钼靶摄影: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1.8%(18/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3.3%(2/6)。(3)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4%(19/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50.0%(3/6)。三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P>0.05),但在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DWI序列明显好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 DWI序列对于发现乳腺病变以及在良恶性诊断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意义。方法对47例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进行DWI扫描,之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以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不同的图像表现。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中均可表现为高、中、低信号,通过LAVA动态增强扫描,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而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P〈0.01)。结论常规MRI在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较差,而使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乳腺癌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120例185个肝占住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现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0.11)×10^-3mm^2/s、(1.72±0.12)×10^-3mm^2/s、(1.03±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ADC为(0.81±0.09),最大强化率为(138.98±36.34),1 min强化率为(132.87±35.35),2 min强化率为(133.09±41.21),流出分数为(17.72±7.88).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效果较为理想,与病理学诊断较为接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曹英  任静  王闽  杨宇洁  程祝忠  肖燕  许国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73-874,I000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I扩散加权成像,其中软组织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20例.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软组织恶性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值(0.95±0.31)×10-3mm2/s明显低于软组织良性肿瘤的ADC值(1.87±0.66)×10-3mm2/s和肌肉组织( 1.62±0.50)×10-3mm2/s的ADC值(t=2.975、2.067,P<0.05),软组织良性肿瘤与肌肉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为s1.35×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9%.结论 软组织肿瘤ADC值测定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贺山  管京乐 《安徽医药》2013,17(6):1003-1004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患者MRI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均行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并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21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6例,良性病灶5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及时间一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