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在前列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CyclinD1在5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CyclinD1在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均阴性表达,在57例前列腺癌组标本中,CyclinD1阳性率为38.60%,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Gleason评分<7分组阳性率28.57%,Gl-eason评分≥7分组阳性率54.55%,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3.845505,P <0.05)。说明CyclinD1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和强度随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检测CyclinD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较好地为临床诊断、分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SSF1A与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RASSF1A及Cyclin D1在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导管内癌组RASSF1A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P〈0.01),而cyclinD1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CyclinD1表达呈增高趋势(P〈0.01)。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中RASSF1A与CyclinD1两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ASSF1A与CyclinD1两种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为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CyclinD1基因在3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过表达阳性率为4167%(15/36),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果提示,测定子宫内膜癌CyclinD1蛋白有助于确定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判断肿瘤转移及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clinD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正常卵巢、良性肿瘤各10例,卵巢恶性肿瘤40例)中CyclinD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高低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达82.5%,其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组织(P<0.05)。(2)CyclinD1强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CyclinD1在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及转移监测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FOXQ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FOXQ1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中FOXQ1阳性表达率与CyclinD1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FOXQ1和CyclinD1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联合检测FOXQ1和CyclinD1可用于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连接素(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及Ki-67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别对各级胶质瘤以及正常脑组织中的β-catenin、CyclinD1及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β-catenin、CyclinD1及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β-catenin、CyclinD1及Ki-67的表达强度均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增强(P<0.05);β-catenin、CyclinD1及Ki-67三者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中β-catenin与CyclinD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且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起促进作用。β-catenin、CyclinD1与Ki-67三者的联合检测在胶质瘤的诊断及其恶性程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TEN,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5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PTEN、Cy-clinD1表达。结果 CyclinD1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CyclinD1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r=0.782,P〈0.01)。结论 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上调,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异常,PTEN,CyclinD1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TEN、P27和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TEN、P27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1)PTEN和P27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它们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它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PTEN和P27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yclinD1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3)胃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P27和PTEN均呈负相关,P27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TEN、P27和CyclinD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PTEN、P27和CyclinD1,可能有助于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CyclinD1表达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的平滑肌细胞(ASMCs),给予ERK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抑制剂PD98059干预ASMCs生长,依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2)哮喘对照组;(3)E组:EGF20 ng/mL;(4)P+E组,PD98059 10μmol/L1 h后添加EGF 20 ng/mL;(5)PD组,PD98059 10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和cyclinD1的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cyclinD1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哮喘对照组比较,E组ASMCs S+G2/M期比例、吸光度A值、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cyclinD1 mRNA的A值均显著升高,PD组均显著降低(P0.05)。P+E组与哮喘对照在此4项指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2)哮喘(对照组、E组、PD组和P+E组)组与正常对照组,其S+G2/M期比例、吸光度A值、cyclinD1蛋白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ERK活性促进哮喘大鼠ASMCs的增殖,增加cyclinD1在哮喘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导致气道重塑的形成,提示ERK可能对CyclinD1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SH2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MSH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7%(36/67),CyclinD1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8%(32/67)。MSH2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MSH2和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r=-0.251,P=0.040)。结论CyclinD1可能通过下调MSH2蛋白水平,影响DNA错配修复系统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CyclinD1 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多药耐药基因 (MDR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鼠抗人CyclinD1及鼠抗人MDR1单克隆抗体对 40例石蜡包埋的原发性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与 10例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 CyclinD1及MDR1在NSCLC中均有较高的表达 ,其阳性率分别为 67 5 %和 47 5 % ;而在肺良性病变中 ,CyclinD1无 1例表达 ,而MDR1有 1例表达 ,阳性率为 10 % ;在NSCLC中 ,CyclinD1表达与肿块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 ;而MDR1表达则在肿块≥ 3cm高于肿块 <3cm(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0 0 5 )。结论 CyclinD1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是NSCLC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 ,而与NSCLC的发展和预后无关 ,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MDR1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展与预后有关 ,可作为NSCLC预后的指标之一 ,同时 ,有利于进行NSCLC耐药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40例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6.7%、0%,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0%、10%,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在卵巢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升高、有淋巴转移而增强,CyclinD1阳性表达随着组织分级升高、有淋巴转移而增强。CyclinD1表达与Survivin表达存在正相关性。结论:Survivin和CyclinD1可能促进卵巢癌发生浸润、转移。两者可能在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urvivin和CyclinD1基因在2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0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0%,相应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总阳性率为20%,且其表达量均低于其对应的癌组织。在2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0例表达CyclinD1基因,阳性率为50%,而在20例癌旁组织中有13例表达,阳性率为65%,且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提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yclinD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与其在其它民族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积1号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模型组:生理盐水0.4 ml/只灌胃,1次/日,作为阴性对照;(2)肺积1号方小剂量组(肺小组):按照肺积1号方生药20 g/kg给药,用含生药1.0 g/ml的中药混悬液0.4毫升/只灌胃,1次/日;(3)肺积1号方中剂量组(肺中组):按照40 g/kg给药,用含生药2.0 g/m l的中药混悬液0.4毫升/只灌胃,1次/日;(4)肺积1号方大剂量组(肺大组):按照80 g/kg给药,灌服含生药4.0 g/m l的中药混悬液0.4毫升/只,1次/日。连续用药14天,停药1天,次日颈部脱臼法处死各组小鼠,无菌条件下剥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积1号方对肿瘤组织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肺积1号方中、大剂量组CyclinD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积1号方可下调Lewis肺癌肿瘤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可能是肺积1号方的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