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小儿全身麻醉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3~10岁行手术的小儿患者。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n=30)。小儿采用静脉麻醉诱导,麻醉后给试验药物,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15mL,试验组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15min输完。监测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观察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评估采用4级的评估方法。1~2级为无躁动,3~4级为发生术后躁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开始注射右美托咪啶,患者的心率缓慢下降,与基础心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压比基础值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对照组为33.3%,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预防小儿患者手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2.
钱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72-147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减轻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的有效剂量。方法将105例ASAⅠ~Ⅱ级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患儿吸入3%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观察1组患儿注射右美托咪啶0.15μg/kg,观察2组患儿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30μg/kg,然后放置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行骶管阻滞。麻醉维持使用1.2%七氟烷,维持其自主通气。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改变。在麻醉结束时记录睁眼的时间( TEO )。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TEO分别为(8.45±4.02)min、(9.23±5.03)min、(10.81±4.0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的躁动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χ^2=31.42,P<0.05),观察2组(8.5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χ^2=24.37、7.5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0.30μg/kg剂量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七氟烷麻醉术后的患儿运用右美托嘧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全身麻醉的患儿60例,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0例患儿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嘧啶(A组),另30例患儿静脉泵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B组),对两组用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与躁动程度。结果两组用药前、用药后MAP、HR以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为(30.0±9.2)min,B组为(29.2±10.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躁动发生率上,A组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吸入七氟烷全麻儿童来说,运用右美托嘧啶能够使患儿手术之后躁动不安的情况得到缓解,可对应激反应进行抑制,镇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观察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啶以及芬太尼药物在预防术后躁动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依据选择麻醉药物的不同完成对比分组。分别设为右美托咪啶组(30例)、芬太尼组(30例)以及氯化钠溶液组(30例);通过对比出现躁动的概率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等,以突出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出现躁动概率方面,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以及氯化钠溶液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苏醒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以及氯化钠溶液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临床选择右美托咪啶药物进行干预,同芬太尼药物进行比较,其可以将患者出现躁动的概率显著降低,获得明显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眼科全身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择期行斜视手术患儿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七氟醚组(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手术,n=46)和联合用药组(右美托咪啶联合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手术,n=52)。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短于七氟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拔管时间短于七氟醚组,躁动评分低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T2时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T4、T5时联合用药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小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7 d、1个月联合用药组MMSE评分均高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七氟烷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两组患儿均给予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置入喉罩,保持自主呼吸,患侧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术中2%~4%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Ⅰ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0.3μg/kg,Ⅱ组滴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于术毕关闭七氟烷,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观察苏醒期呼吸循环情况。结果Ⅰ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长于Ⅱ组,但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Ⅱ组(P<0.05),且循环更稳定。结论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kg)滴鼻对小儿七氟烷麻醉短小手术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提高了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蕾琴 《海峡药学》2016,(4):148-149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 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患儿经七氟醚进行麻醉.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84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予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后,静脉输液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儿麻醉后静脉滴注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对出现躁动的患儿进行心理和行为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较好,护理干预可减少躁动中出现危险情况,为七氟醚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提供了有效了预防治疗和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全身麻醉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5例。 A组和B组患者分别以0.3μg/kg和0.5μg/kg的剂量推注右美托咪啶,C组患者则推注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三组其余的麻醉步骤和药物均一致。对比三组患者右美托咪啶注射前(T1)、注射后(T2)、气管插管后5分钟(T3)、意识恢复时(T4)、拔除气管插管后(T5)、5分钟后(T6)、10分钟后( T7)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对比三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在T1时,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T7时,A组和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有8.00%(2/25),B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有4.00%(1/25),均显著低于C组36.00%(9/25)(P<0.05)。结论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且不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A)的相关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麻醉诱导及术中处理(对照组,n=40)与围麻醉期加用右美托咪啶(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在吸痰时、管道拔除前、管道拔除后5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唤醒、管道拔除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为15%,遗忘率为67.5%,对照组分别为82.5%、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加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率,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眼科手术60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儿全部采用七氟烷诱导,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喉罩辅助通气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 PACU)的停留时间,并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法,记录术后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M 组>D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的Ramsay镇静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的七氟烷麻醉中,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于麻醉诱导前予以静脉泵注同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结束前5 min(T0)、麻醉复苏拔管前(T1)、拔管后(T2)、拔管后5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心率(HR)],躁动评分,躁动持续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复苏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时的SpO2、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2.36±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0.28)分,躁动持续时间(8.48±2.1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8±2.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全麻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用药、麻醉方式,在手术结束前0.5h时,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入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及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2.7)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3±2.1)min、拔管时间为(12.6±2.6)min;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2±2.3)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9±3.1)min、拔管时间为(12.9±2.9)min;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患者躁动0级24例(66.7%),1级3例(8.3%),2级4例(11.1%),3级5例(13.9%),躁动率为33.3%;观察组患者躁动0级33(91.6%),1级1例(2.8%),2级1例(2.8%),3级1例(2.8%),躁动率为8.4%;两组躁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C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利于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患者的躁动,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身体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儿18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68例、芬太尼组(C1组)68例和生理盐水组(C2组)52例。三组患儿均在术前1周停用镇静类药物,术前常规准备。术毕前10 min开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10min),C1组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C2组给予生理盐水5 m L静脉注射,镇静期间患儿若出现体动或躁动则给予追加异丙酚2 mg/kg辅助镇静。观察和记录三组患儿镇静期间的生命体征、追加异丙酚次数、Riker镇静躁动评分、人工辅助通气次数、拔管时间、出室时间等。结果:三组患儿术后呼吸循环变化均无明显异常,心率(HR)、血压(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D组相似文献   

14.
15.
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行开腹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麻。记录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Sp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异丙酚、芬太尼、异氟烷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5min、10min时,观察组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烷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麻醉、手术、拔管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是一种疗效安全,镇静作用较强的新型药物,适合应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麻醉科七氟醚诱导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使用的术后稳定药物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7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研究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并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和舒适评分(BCS)。并观察全麻患者术后多项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麻患者苏醒期舒适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Z=6.93,P=0.017<0.05)。术后苏醒期研究组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液循环指标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抑制效果更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术后血液循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就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M)滴鼻对小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1-4岁疝气手术小儿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烷麻醉诱导前30min,Ⅱ、Ⅲ组分别予以DM 0.5μg/kg和1μg/kg滴鼻,Ⅰ组滴生理盐水0.4ml对照。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观察患儿入室的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患儿的躁动评分。结果Ⅲ组患儿术前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45%vs.10%和15%)(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躁动评分和诱导时间明显降低(P<0.01)。三组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应用DM 1μg/kg滴鼻可有效改善小儿术前焦虑情绪,缩短七氟烷麻醉诱导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泽锋 《北方药学》2021,18(8):154-155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246例,将纳入的病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623例患者为观察组、623例为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效果及评价安全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采取七氟烷麻醉的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均采取七氟烷麻醉,研究组在注射七氟烷前10 min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且观察两组术后拔管时与苏醒时躁动评分、术后拔管与苏醒时间。结果:在T2、T3、T4时刻两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T1时刻提高,但研究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与苏醒时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与苏醒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维持行七氟烷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水平,且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拟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 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之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S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均依次静脉注射七氟烷吸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予以吸入2%-4%七氟烷维持麻醉,并根据麻醉深度适当调整吸入药物的浓度,静脉泵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分别记录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股动脉插管时(T4)、动脉瘤栓塞时(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时(T7)、拔管后10min(T8)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插管时及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基础值T0时差异无显著性。与基础值T0比较,D组MAP在T1时轻度升高(P<0.05),而在T2、T3、T4、T5时降低(P<0.05),HR在T1、T2、T3、T4、T6时明显降低(P<0.05);S组MAP在T3、T7时升高(P<0.05),HR在T3、T7、T8升高(P<0.05)。与S组比较,D组MAP在T2、T3、T4、T5、T7时明显降低(P<0.05);HR在T1、T2、T3、T4、T6、T7、T8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快于S组患者(P<0.05);D组患者插管时呛咳、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期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能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