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D3衍生剂作为一种肾脏替代因子或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有关文献对不同维生素D3衍生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1维生素D3代谢与肾脏皮肤7-脱氧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生成维生素D3(VD3)后,经肝细胞内质网中25-羟化酶系的作用,在25位测链发生羟化反应,生成骨化二醇[25(OH)D3],部分骨化二醇与血浆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肾脏,一部分在肾近曲小管细胞线粒体内,经1-α羟化酶系作用,生成骨化三醇[1,25(OH)2D3];另一部分在肾…  相似文献   

2.
王蕾  孙凤姣  李旭 《天津医药》2018,46(9):1013-1018
近年来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受体(VDR)激活与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循环血液中90%以上的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3必须经由肾脏25-羟基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的羟化作用产生,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心肾综合征时,CYP27B1酶受损,循环内分泌1,25(OH)2D3生成不足,其与心脏和肾脏VDR结合减少,从而加重心肾损伤。因此,CYP27B1和VDR可能成为联系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标。本文就维生素D/VDR和CYP27B1的代谢调控在心肾综合征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是一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紫外线B波段)照射皮肤后合成的维生素D3,其次来源于饮食如鱼类、蛋类和强化奶制品等的摄入,合成维生素D2或D3.维生素D3在肝内25羟化酶的作用下形成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然后在肾内1 α羟化酶的催化下成为活性更高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 [1,25 (OH)2 D3].1,25(OH)2D3与体内靶细胞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D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导致骨骼病变外,不仅影响钙磷代谢,还具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效应,如调节激素分泌、影响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增生与分化,从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3]在常见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CLIA及ELISA法同时测定97例健康人群( NC组)、57例 Graves 病( GD 组)、69例桥本甲状腺炎( HT 组)及7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 组)患者血清中的25( OH) D3水平,同时检测四组人群中的血钙、血磷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CLIA法及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四组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血清间25( OH) D3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两组间比较示NC组血清中25( OH) D3的水平最高(63.46±17.28 ELISA法及57.28±16.36 CLIA法, P<0.05),GD组大于HT、SAT组(47.26±13.63 ELISA法及46.86±11.64 CLIA法, P<0.05)。 ELISA法检测的25(OH)D3值高于CLIA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及HT组中,25(OH)D3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及游离甲状腺素( FT4)存在正相关性与促甲状腺激素( TSH)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体( TPOAb)存在负性相关,而NC组及SAT组中25( OH) D3与甲状腺功能指标间不相关。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甲状腺相关疾病各组患者血清中25( OH) D3水平明显降低,CLIA法及ELISA法检测25( OH) D3结果相关系数高,均适用于临床检测外中血中25( OH) D3。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维生素D 降低不仅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硬化症、1 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有关[1],而且最近发现维生素D 降低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密切相关[2].目前关于初发Graves 病患者体内血清维生素D 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女性初发Graves 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 研究,发现Graves 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 的临床特点,探讨25(OH)D3在Graves 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顾艳红  高霞  邵建英  李宝琪  苏颖 《河北医药》2013,(13):2039-2041
维生素D分为膳食维生素D和阳光维生素D。无论是阳光维生素D还是膳食维生素D,都在肝脏由25α-羟化酶催化,完成第一次羟化成为25羟维生素D;在肾脏或其他靶组织、细胞由1-α羟化酶催化,完成第二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是活性维生素D。血清25羟维生素D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由分布在皮肤上的七-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而成,包含5种化合物,其中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具有半衰期短、非生理代谢的特点,且其提高血清25-(OH)D水平的能力、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的能力均明显低于维生素D3,故现认为维生素D3是补充维生素D缺乏的首选.维生素D3包括无活性的25-羟维生素D3和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是其主要激活酶.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紫外线照射皮肤,由皮肤基底层的7-脱氢胆骨化醇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可以通过食物获取一部分。其生化作用通过肝脏和肾脏羟化形成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实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维生素 D 有促进小肠钙的吸收以及从骨组织动员骨盐的作用,以前认为它是维持血浆钙浓度恒定的钙调节因子。为了发挥此作用,维生素 D_3(以下简称 D_3)首先在肝中发生25位羟化,然后在肾脏发生1α位羟化,转化为最终活性物质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1α,25(OH)_2D_3]。在靶组织小肠及骨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Graves病患者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变化及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2例初发或复发的Graves病患者及91例正常对照人群资料。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PTH和25(OH)D;生化法测定血钙、磷、ALP。结果 Graves病组血钙、磷、ALP、25(OH)D水平升高, PTH降低(均P<0.01)。亚组分析显示,女性患者血钙、磷、ALP、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TH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患者ALP、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TH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Graves病组维生素D缺乏17例(27.4%),不足20例(32.3%),充足25例(40.3%);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54例(59.3%),不足31例(34.1%),充足6例(6.6%)。Graves病组血PTH、血25(OH)D、血钙及血磷无相关性。结论 Graves病骨转换加速,患者血25(OH)D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钙、血PTH降低、高血磷导致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有关。维生素D缺乏在Graves病骨代谢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介绍几种维生素D3z的新类似物,它们分别是OCT、MC903、EB1089和其他等。1,25-H羟基维生素D3[1,25(OH)。D]为维生素Da的生物活性体。它作为主要的钙调节激素,通过与肠、骨和肾的胞内受体结合而发挥重要作用。1,%(0H)2D3主要与血液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1,25(OH)ZD。伪清除分两阶段,其中在a一阶段的半减期为15分钟,一阶段约为3小时。1,25%(0切由s为维生素a活体,由维生素Ds在肝和肾中连续羟化而形成。众所周知,维生素D受体<VDR)不仅在典型靶的器官中广泛表达,;还在多种细胞,例如造血细胞、角化细…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3 340例住院患儿血清25 羟维生素D[25 (OH)D]的基线水平和儿科常见疾病谱、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季节的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3 340例住院患儿,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 (OH)D的水平,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25-(OH)D水平与患儿临床指标如肝功能、心肌酶谱、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型、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 340例患儿中男1 850例,女1 490例,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3.00±13.42)ng.m1-1。新生儿疾病患儿血清25 (OH)D水平最低,其次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及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足月儿较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高。除新生儿外,随年龄增加,患儿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足百分比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男性、女性25-(OH)D水平无显著差异。住院患儿夏季25-(OH)D水平最高。25-(OH)D与体质指数(BMI)、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游离T4(FT4)、游离T3(F3)呈正相关,与AKP、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呈负相关。结论:住院患儿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较高,不同疾病其不足程度不同,血清25 (OH)D水平与BMI、过敏、心肌受损、甲状腺功能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来自广州市的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本地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儿童佝偻病的诊治和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评估及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OH)D.结果 6275例儿童25-(OH)D的平均水平为(72.38±47.62)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993例(15.8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0 nmol/L]2704例(43.09%),维生素D充足[71 nmol/L<25-(OH)D<250 nmol/L]2545例(40.56%),潜在维生素D中毒[25-(OH)D>250 nmol/L]33例(0.53%).结论 接受检测的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接近60%,充足的只占40%,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监测,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应根据其25-(OH)D水平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患者维生素D代谢障碍的原因.方法: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竞争蛋白结合法、放射受体法测定了23例甲旁减及20例健康成人血甲状旁腺素(PTH)、25(OH)D3、1.25(OH)2D3水平.结果:甲旁减病人血PTH明显低于正常人,甲旁减病人组在口服维D2情况下,血25(OH)D3明显高于正常组,而1.25(OH)2D3低于正常组.结论:甲旁减病人因缺少生成1.25(OH)2D3所必需的促激素PTH,肾脏即使在服用维生素D2所致高水平的25(OH)D3状态下,也不能生成足量的、适应体内需要的1.25(OH)2D3,故临床治疗本病应首选1.25(OH)2D3制剂。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发现维生素D降低不仅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有关[1],而且最近发现维生素D降低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密切相关[2]。目前关于初发Graves病患者体内血清维生素D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女性初发Graves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研究,发现Graves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临床特点,探讨25(OH)D3在Graves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甲状腺、呼吸、消化、肿瘤等系统疾病外,老年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晚期并发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对老年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认识过程中,逐渐发现维生素D的重要性,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受到全球关注。据报道,25-羟维生素D[25(OH) D]>30μg/L即接近最佳的肠钙吸收效果;而25(OH)D低于30μg/L时甲状旁腺素(PTH)开始升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将25(OH)D为30μg/L时作为补充维生素D的最低目标,其最佳为30~50μg/L。另外,在25(OH)D达到20μg/L后,肠钙的转运效率比低于20μg/L时提高45%以上,因此20~30μg/L被定义为维生素D不足,低于20μg/L则为维生素D缺乏,低于10μg/L则定义为严重缺乏。近几年有很多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它的临床应用价值,维生素D受体(VDR )不仅在小肠、肾、骨等与钙磷代谢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组织找到,而且在甲状旁腺、淋巴细胞、胸腺、胰腺、心血管等部位也发现了v D R。说明维生素D广泛的生理功能及对临床相关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体系统循环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反映着人体内的维生素D状态。本综述旨在对使用LC-MS/MS法分析人体内25(OH)D浓度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评价。通过搜索数据库共筛选到20篇相关文献,发现同位素内标的选择、质谱离子源、衍生化、母离子的选择、基质效应和干扰物分离等因素会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了建立一个灵敏和准确的分析方法,需要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肾两步羟化后形成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物[1,25(OH)_2D,骨化三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在肾移植受者中很常见。肾移植受者维生素D的水平与移植后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移植物功能障碍、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总结了维生素D在肾移植患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提高对肾移植后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艳娜  顾剑华  金晓群 《中国医药》2014,9(11):1582-158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总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60例(反复喘息婴幼儿组)及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血清中25-(OH)D3、TIgE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做比较.结果 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μg/L比(38 ±8) μg/L,t=15.81,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TIgE含量、EOS%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18) IU/ml比(51±10) IU/ml,t=25.84,P=0.000;(3.02±1.82)%比(0.72±0.27)%,=9.73,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TIgE含量存在负相关(r=-0.783,P=0.000),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与TIgE含量无相关性(r=-0.013,P=0.924).2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EOS%无相关性(r=-0.084,P=0.523;r=-0.137,P =0.298).结论 血清25-(OH)D3的低下可能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反复喘息的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与TIgE有明显负相关性,表明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3可能为临床预防婴幼儿反复喘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4l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血清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补充维生素D3(VitD3)后1个月再次检测,并与补充前比较。结果RRI组25-(OH)D3及IgG、IgA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充VitD320万~40万U1个月后检查发现,随着25-(OH)D3水平的升高IgG、IgA也升高,IgM无明显改变。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Vit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有关,儿科医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可常规检测血25-(OH)D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