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结核患者98例(初治58例,复治40例)、健康对照者98例为研究对象,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C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7水平;用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分别刺激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IL-17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5.2±1.8)%vs(1.8±1.4)%,P<0.05]及IL-17水平[(68.22±10.31)vs(39.81±14.58)pg/ml,P<0.01]显著增高;与初治组比较,复治组Th17细胞比例[(6.4±1.8)%vs(3.8±1.3)%,P<0.05]及IL-17水平[(85.46±9.13)vs(51.22±12.36)pg/ml,P<0.05]显著增高;结核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Th17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912,P<0.05);H37RV刺激结核病人和健康对照者PBMC后上清中均有IL-17的表达,且结核病人来源的表达水平更高。结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和IL-17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相关因子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胃癌患者42例(观察组),其中早期胃癌(Ⅰ、Ⅱ期)22例,晚期胃癌(Ⅲ、Ⅳ期)20例,并设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对照组),应用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2组血浆Th17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23及IL-17情况,进行组间及观察组早期胃癌(22例)、晚期胃癌(20例)及黏液癌(12例)、腺癌(24例)、未分化癌(6例)比较.结果 2组IL-1β、IL-6、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表达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患者与晚期胃癌患者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高于早期胃癌患者.观察组黏液癌、腺癌、未分化癌IL-1β、IL-6、IL-23、IL-17及Th17细胞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及相关因子与胃癌有密切相关性,其检测结果有助于临床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 IL-2、IL-17因子水平异常与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相关性,为 HSP 的诊断和治疗评定提供依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儿科接诊的42例 HSP 患者作为观察组,又将观察组分为紫癜肾病组18例和紫癜非肾病组24例。另选取同龄健康小儿20例为健康组,ELISA 试剂盒法对2组小儿外周血中IL-2、IL-17的水平进行测定,经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距。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紫癜肾病组患者的 IL-2水平低于紫癜非肾病组,IL-17水平高于紫癜非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中 IL-2、IL-17因子水平与 HSP 患病呈显著相关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程度,IL-2呈现负相关,IL-17呈现正相关,将 IL-2、IL-17应用于 HSP 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在儿童初发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初发HSP患儿4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ICOS+ T细胞(Tfh细胞) 的比例,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录因子Bcl-6、Blimp-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1、IL-4血浆浓度。密切随访HSP患儿6个月。6个月时,根据是否有肾脏受累分为HSPN组19例和HSP组26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HSP组患儿Tfh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3.75%±1.32% vs 2.01%±0.72%,P<0.05);HSPN组患儿Tfh细胞比例高于HSP组(5.86%±1.94% vs 3.75%±1.32%,P<0.05);(2)Tfh细胞正性转录调节因子Bcl-6 mRNA表达HSPN组高于HSP组(P<0.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负性调节因子Blimp-1 mRNA表达HSPN组低于HSP组(P<0.0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Tf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1血浆浓度HSPN组高于HS 组(P<0.05),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抑制Blimp-1表达的IL-4血浆浓度HSPN组和HSP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HSPN组和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h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HSP免疫发病机制,Tfh细胞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SP患儿肾脏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以结肠镜活检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30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17阳性表达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高于正常肠粘膜[(19.13±5.87)%vs(2.14±1.17)%,P<0.05];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直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IL-17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例1.45∶1;9月份至次年3月份发病高峰期;有呼吸道感染诱因40例(62.5%);均有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48例(75%),关节症状30例(46.9%),肾脏症状10例(15.6%)。结论本病临床特点为紫瘢,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居多。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7是Th17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IL-17在鼻息肉组织中明显增多,且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的黏膜重建并促进了血管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参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就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产生的IL-17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例1.45∶1;9月份至次年3月份发病高峰期;有呼吸道感染诱因40例(62.5%);均有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48例(75%),关节症状30例(46.9%),肾脏症状10例(15.6%)。结论本病临床特点为紫瘢,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居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CRC患者和15名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瘤旁组织中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A、IL-23的水平;并作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标本中IL-17A的mRNA、IL-23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瘤旁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CRC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IL-17A、IL-23的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IL-12及TNF-α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2例合并肾脏损害)以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L-8、IL-12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8、IL-12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血清IL-8、IL-12与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培、IL-1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12正相关(r=0.670,P〈0.01)。结论细胞因子IL-8、IL-12及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文静  邓芳  胡波  张琴  夏珣  鹿玲 《中国医药》2014,(3):392-394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重症紫癜性肾炎(HS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5例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的重症HSPN患儿(年龄6~15岁)应用雷公藤多苷1 mg/(kg·d),分次口服,疗程3~6个月.观察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肾功能情况,并于雷公藤多苷治疗前、治疗1~2个月及停药后4周内动态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性激素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25例患儿中22例于用药4周内尿蛋白转阴,4~12周内转阴,1例用药15周时转阴,总有效率100%.雷公藤多苷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血白细胞计数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8.6±2.8)×109/L,(8.0±2.8)×109/L比(11.3±3.4)×109/L](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2例患儿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1例左心室高电压,1例结性并行心律,停药后随访阶段恢复正常.未发现对血液、肾脏功能及对性激素水平的明显影响.结论 雷公藤多苷1 mg/(kg·d)、疗程3~6个月应用于儿童重症HSPN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Th1和Th2模式为人们理解CD4+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提供了基本框架.近来,新发现的Th17细胞以优先产生IL-17、IL-17F和IL-22等细胞因子为特征,它不仅参与宿主防御免疫而且在自身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这种新的效应T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传统的对宿主免疫防御、免疫调节和免疫致病的理解.此文就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HSP患儿39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9例,选取2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5岁80mg qd、5~8岁120mg qd、>8岁160mg qd)治疗7~10d,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bid)治疗7~10d。留取治疗前后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结果(1)HSP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17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P<0.05);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5)。(3)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抑制HSP患儿Th2、Th17细胞活化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糖皮质激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烧伤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定组(A组)、烧伤对照组(B组)。另设立健康志愿者组(C组,n=20)。入院即给与A组1 μg·kg-1·h-1的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48 h,其余两组患者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注,其余治疗均相同。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T1)、伤后24 h(T2)、伤后7 d(T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共3次;C组仅采血1次。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以及Treg细胞。结果:T2、T3时间点A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 T1、T2时间点A、B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均高于C组(P<0.05);A组T3时间点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小于T1、T2时间点(P<0.05),但高于B组T3时间点(P<0.05); T1、T2时间点A、B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C组(P<0.05),T3时间点A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保持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炎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测定血清及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及IL-17的含量.结果 结核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1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外周血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人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7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Th17/IL-17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且与其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7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患者,随机分配为三组,每组19例,A组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B组用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C组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后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6个月时检查尿红细胞、尿蛋白及血白蛋白等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3组接受治疗后,尿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血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且A、B组优于c组(P〈0.05);②A组总有效率78.9%,B组总有效率73.7%,C组总有效率36.8%,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C组与A/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LEF是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