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仪器分析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王国卫 《农垦医学》2003,25(3):162-164
本文综述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现代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分离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本文试就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1 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HPLC技术研究生药(表1),为鉴别药材、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了依据,对探讨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药鉴别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中药的发展,中药鉴别技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技术方法出现,并在中药鉴别之中被广泛推广。以往的鉴别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目前正逐渐过渡为客观、快速的鉴别方法,对中药鉴别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热分析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鉴别技术,本文主要对热分析技术应用后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为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推广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假劣中药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药理化鉴定法当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迅速、敏捷、分离效能相对较高等诸多优势.在对中药进行检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特殊性成分予以分离后,再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者是质谱检测器对中药进行结构以及定量等相关方面的分析,可以对中药的质量做出合理评价.本文主要从单味中药高效液相指纹图谱HPLC的建立、药材主要成分的指纹图谱、相似药材鉴别与质量评估以及中药制剂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检验当中的应用问题做了相关性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新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联用技术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一些新型检测器的应用在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指纹图谱分析、临床生物样品分析、毒物分析、军用化学毒剂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综述药代动力学在中药研究中的概况。选择具有较大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等加以介绍。血药浓度法,药理效应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较多。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现代分析技术,现代药理技术,确定其体内变化规律,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对药品的应用研制、生产的许可和估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介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HPCE近年来在天然药物指纹鉴别中的应用,并讨论该技术在天然药物指纹图谱鉴别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与薄层色谱法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常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结论〕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薄层色谱法也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用于药物分析中的新领域,使其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医药科研的应用进展来进行检索和综述.本文着重比较系统的阐述了HPLC在医学临床诊断、西药药性药量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指纹图谱、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分析及联用技术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及其联用技术可用于中药材的鉴别、化合物结构鉴定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等特点,成为分析天然产物的一种重要手段。综述了近10来年核磁共振及其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中药降糖制剂掺入成分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的鉴别。方法:建立HPLC和LC/MS方法,以保留时间、结构和分子量信息为指标,对样品掺入成分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进行定性。结果:中药降糖制剂糖乐舒胶囊含盐酸苯乙双胍和格列齐特,克糖敏胶囊含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结论: HPLC法可同时鉴别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用于待测成分的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杨玉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12,14
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方法由较为传统的鼻闻、眼观、口尝、手触以及升华、水试、火试等经验性鉴别,发展至目前已涉及到分子水平或是基因水平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聚类分析等新方法、新技术。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对完善我国中药鉴定的标准化与科学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在不断发展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切不可废弃传统经验技术。唯有通过正确合理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完善中药鉴定技术的合理发展与提高。本文综述了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及其在中药鉴定技术中的应用特点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对中药研究的影响,阐述中药现代技术研究的初衷与开端;从基源、性状、理化及计算机辅助鉴别方面分析中药鉴定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学作用两方面概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表明:中药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传统中药理论关联度低,与中医临床用药的整体观思路不合拍,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未来研究应积极探索保持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使中药的现代研究与更高层次上传统中药理论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之安全、疗效。因此,中药辨识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校对接中医药产业培育人才,通过合理配置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形成一个课内外、校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机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良好条件。在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结合动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现代鉴别手段,重点加强学生对中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定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快速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使用、检验、科研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柳红  马宏图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206-206,209
为了促进中药调配工作质量的提高,笔者根据自身实践,通过分析中药调配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中药调配工作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中药调配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药名识别、熟悉炮制品和生品、处方规范字的辨识、剂量准确等。因此,中药师应重视中药调剂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药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筛选,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以及中药抗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中药抗肿瘤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并分析。结果 :中药抗肿瘤研究目前已初具规模,在抗肿瘤的部位筛选、有效成分及抗肿瘤药理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结论: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抗肿瘤进行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孙成考 《医学综述》2012,(18):3120-3122
目的探讨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方法选取防风、吴茱萸、云木香、温郁金、沉香、荆芥、羌活以及茅苍术8种中药挥发油,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洛芬的含量加以测定,并以增渗倍数作为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效果衡量参数。结果 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均具有较高的增渗倍数和渗透速率Jss;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均能够有效促进布洛芬透皮吸收,其中以防风、吴茱萸和云木香影响因子最大。结论吴茱萸、防风与云木香等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促透作用,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Jss与增渗倍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中药是中国人千百年使用的药品,中药基原鉴定是对中药临床应用的传承性鉴定。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具有本质区别,不同版本《中药鉴定学》教材中的中药来源鉴定应该修正为基原鉴定,对其概念、方法和内容应定位在药品上。探讨了中药基原鉴定的定义与范围,分别论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药复方基原鉴定的内容、方法与基本原理。认为中药的基原具有传承性、临床使用的连续性、药品的专用性和不可更改等属性,为中药的发展和中药鉴定方法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金龙胆草中提取低极性有效成分。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合柱层析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中草药金龙胆草中较纯的低极性组分,并运用FT-IR、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发现此成分为α-菠甾醇。结论:通过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低极性成分的分析探索,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思路和方法,并为苦蒿的进一步药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从患者体质、中医辨证、治疗以及基因组学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领域内的应用前景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