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晓萍  赵汝兰 《西部医学》2008,20(2):425-426
目的纠正中年人对出现老视的错误观念,增强对老视的认识。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年龄在40-54岁的中年人老视配镜情况及老视存在意识和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询问及填表。结果年龄40-49岁配戴老视镜不到20.0%,50-54岁配戴老视镜为64.8%;296人中有46.0%的人认为老视是存在的,有44.0%的人认为老视即年老。结论中年人出现老视是人生自然生理过程,应当增强意识,及时配戴老视镜。  相似文献   

2.
金亚门 《中国医疗前沿》2011,(13):48+50-48,50
目的分析综合验光仪对老视近附加判定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来我院眼科配镜的老视患者168例,根据使用验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验光仪验光科学验光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验光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老视近附加、矫正近视力、舒适持久度、年龄与AD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ADD平均(2.01±0.67)D,对照组平均(1.87±0.7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矫正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验光仪可更精确的确定老视的近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可用于临床客观检查、简便可行的老视检查装置,并评价此种装置在老视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制分光同时视验光镜架,对60例45~65岁的老视患者进行老视检查,每位患者皆分别采用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移近法测调节幅度、试验性近附加=工作距离(用屈光度表示)-1/2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进行精细调整]、分光同时视检影法进行检查,记录每种方法测量所需时间及配镜度数,就3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结果与最终处方的符合程度、验配的速度作比较分析.结果 45~54岁患者检查结果:(1)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及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得的配镜度数无明显差异(P >0.05);规范验光方法与分光检影法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接受.(2)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消耗的时间介于规范验光方法和经验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65岁患者检查结果:(1)经验法、规范验光方法及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得的配镜度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光检影法一致性较其余两者好,临床上可接受.(2)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所消耗的时间介于规范验光方法和经验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是一种可靠而又简便可行的老视患者ADD客观检查装置;对于45~65岁年龄段患者,相对于经验法和规范验光方法,分光同时视检影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高进东  杨晓梅 《医学争鸣》2003,24(18):1676-1676
引言 在老视验配镜实践中发现传统经验配值(试验性近附加)和运用正负相对调节(NRA/PRA)测量方法所得精确近附加,其结果有时有较大差异,其最后的处方选择也截然不同,最后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现选择介绍病例3例进行验配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吉豫  孙淑媛 《吉林医学》2005,26(9):1001-1002
目的:通过对一组中老年患者眼疲劳病因分布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因眼疲劳症状就诊的146例中老年患者,按其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性老视占全部病例的50%,屈光不正伴老视占全部病例的37.67%,其他病例分别为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眼肌功能异常、高眼压、眩光。结论:多数眼疲劳患者是屈光不正或老视眼造成的,经过科学的验光配镜则可以缓解。只有少数患者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需要进行复杂的检查,确定病因并对症治疗。眼疲劳是严重眼病的早期表现,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莉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5-125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18岁近视患者192例(384眼),随机分成渐进多焦点眼镜(观察组)和单焦点眼镜组(对照组),分别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和单焦镜,一年后观察患者屈光度进展情况。结果配镜一年后,渐进多焦点镜组与单焦点镜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有效地控制眼轴长度的增长,延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收集验光配镜典型错误41例,并对验光配镜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2005年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验光配镜错误41例。其中球镜错误15例,柱镜错误7例,瞳距错误10例,屈光参差错误1例,老视错误4例,制镜错误4例。1·2方法对屈光不正的患者均重新验光,必要时1%阿托品膏或托品卡胺散瞳。2讨论2·1球镜错误2.1.1凹透镜屈光度过大2例皆为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为1.2~1.5,看远十分清晰,但近视力为0·9,且近点远移,看书不能持久。经托品卡胺散瞳,降低近视度数后,远、近视力皆为1.0,症状消失。青少年由于长期过度用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花多焦渐进镜配戴不适原因,寻找处理方法,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推广使用。方法对自2003~2005三年间在海南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验光配戴老花多焦渐进镜的152名顾客,对其中24例在配戴一个周或一个月间返回本中心主诉不适的,进行多方面查找原因分析和给予处理意见。结果24例的投诉中,由于验光误差的6例,装配误差的9例,选架不符的3例,完全不能适应的6例。根据不同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处理。结论验配老花渐进镜各环节都应严格把关,讲明该镜的优缺点,做好配前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燕  孙文 《中国医疗前沿》2007,1(2):119-120
目的 分析老花多焦渐进镜配戴不适原因,寻找处理方法,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推广使用.方法 对自2003~2005三年间在海南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验光配戴老花多焦渐进镜的152名顾客,对其中24例在配戴一个周或一个月间返回本中心主诉不适的,进行多方面查找原因分析和给予处理意见.结果 24例的投诉中,由于验光误差的6例,装配误差的9例,选架不符的3例,完全不能适应的6例.根据不同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处理.结论 验配老花渐进镜各环节都应严格把关,讲明该镜的优缺点,做好配前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岁~16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09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渐进多焦点眼镜组)253例,对照组(普通单焦点眼镜组)256例。定期进行复查,对1年后的复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配镜前2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试验组近视屈光度增加(-0.45±0.31)低于对照组的(-0.9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单焦点眼镜相比渐进多焦点眼镜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验光配镜及环境亮度的调整解决视疲劳症状。方法:对160例不同程度屈光不正者采用新科技方法检查。结果:经科学检查、科学配镜及科学引导视疲劳症状消失或减轻。结论:经常视疲劳会使视力加速下降或带来全身不舒服现象,因此要正确验光配镜。视物时的光线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儿童散瞳前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验光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了解电脑验光仪能否在儿童中应用.方法对257例屈光不正儿童先予TOPCON-7100电脑验光初测,再用1%阿托品眼水1日2次,连用3 d,然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结果散瞳前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球镜均值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球镜均值、柱镜值均值比较有高度相关性(r=0.971,r=0.801),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柱镜轴差异较大(P<0.05).结论电脑验光仪尚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作为快速检查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两种方法控制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儿童的病例资料,共219例、396只眼,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145例、277只眼,佩戴框架眼镜的患儿74例、119只眼。观察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屈光度及屈光度变化量均小于框架眼镜组[(-3.03±0.89)DS vs(-3.83±1.25)DS,(-0.84±0.90)DS vs(-1.83±0.71)DS,P均<0.05]。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延长量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15)mm vs(0.40±0.17)mm,P<0.05];两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可有效控制近视程度的增长,且对角膜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向性斜视     
目的 :分析反向性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反向性斜视 1 0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 ,内斜验光配镜矫正 ,外斜手术矫正 ,效果满意。结论 :治疗应先验光、配镜或手术后定期复查并积极治疗弱视。  相似文献   

15.
美多丽-P与阿托品眼液散瞳后电脑验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多丽- P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80例屈光不正儿童患者,按年龄分为4岁~7岁和8岁~12岁两组,先予美多丽- P散瞳,然后用TOPCON- 710 0电脑验光初测,再用1%阿托品眼液每日2次,连用3d后再用同一电脑验光仪验光,对比分析屈光度变化。结果:美多丽- P散瞳后球镜均值、等效球镜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柱镜均值与轴向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12岁以下儿童屈光检测美多丽- P仍不能取代阿托品,可作为儿童散光检测,筛选弱视、预防弱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配镜原则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综合验光仪验先并用同视机法测定视功能.结果:配镜后的视功能明显提高,并且年龄越小屈光参差耐受能力越强.结论:远视性屈光参差所引起的视功能异常,通过及时配镜及训练,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周卫亚  李宇  李军 《西部医学》2010,22(9):1636-1637
目的探讨阿托品和复方托品卡胺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对比应用,分析复方托品卡胺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40例(80只眼)屈光不正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按年龄分作4~12岁儿童组和12~16岁青少年组,每组各20例(40只眼)。分别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均先用复方托品卡胺散瞳,然后用TOPCON MR-8800电脑验光检查屈光度;第二天再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3次,连用3d后再用同一电脑验光仪检测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记录两组用不同药物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结果在儿童组,复方托品卡胺散瞳后球镜屈光度均值及阿托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柱镜均值及轴向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青少年组,复方托品卡胺散瞳后球镜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柱镜均值与轴向均值与阿托品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12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检测散瞳中复方托品卡胺仍不能取代阿托品,但对儿童的散光检测,弱视、眼底病检查提供了方便。12岁以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检测散瞳中复方托品卡胺可以取代阿托品,以达到验光后快速恢复调节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戴普通凹透镜、戴渐进多焦镜和不戴矫正镜对屈光变化的影响。方法:2007年3月~2008年12月门诊就诊的近视儿童152例(304只眼),近视度数0.5~2.0DS,排除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病,用0.5%托吡卡胺眼液扩瞳验光查出屈光度数,次日复验。随机分为三组:戴普通凹镜组53例(106只眼),戴矫正视力=1.0的普通凹透镜;戴渐进多焦镜组51例(102只眼),戴下加+1.5D的渐近多焦镜片;不戴矫正镜组48例(96只眼)。6个月和12个月以后复诊,扩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结果:3次屈光检查结果表明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戴凹透镜或渐进多焦镜不能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近视学生未矫与全矫对其发展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11岁在校近视学生分为2组,两组学生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验光,第1组24只眼未配戴眼镜,第2组28只眼配戴合适框架眼镜。2年后再次用同样方法验光,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学生近视增长的程度。结果:第1组学生平均增长(-2.07±0.52)D,第2组学生平均增长(-1.49±0.42)D,P〈0.01。结论:近视眼镜矫正时,未矫使近视发展程度较全矫快,近视配镜应以提高视网膜成像质量为目标,全矫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orthokerotology)对眼前节生理参数(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74例(138眼),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及停戴4周,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德国蔡司IOLMaster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和A超检查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后,比配戴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与配戴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配戴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戴4周后,各项眼前节参数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有变薄趋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没有明显变化,角膜塑形镜中长期配戴对眼前节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