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转运疾病种类及转归,提出预防早产的措施以及强调早产儿出院指导的重要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和伤残率,并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开展的早产儿转运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转运疾病的种类,探讨预防早产的措施,减少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结果开展早产儿转运共285例,早产新生儿肺炎位居第一位,其中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占新生儿肺炎58.82%,新生儿肺透明膜位居第二,早产低体质量儿位居第三(65.61%,27.02%,13.33%)。其他占8.41%。结论院前急救及掌握好转运的指征及转运时间固然重要,预防早产儿出生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通过单程或双程转运方式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过程、病种及转归.结果 自2012年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本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47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入院后经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仅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9.32%.转运新生儿占同期分娩新生儿总数的8.28%.转运病种排列前4位的是:早产儿占32.0%、呼吸系统疾病占29.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占16.3%、新生儿窒息占13.6%.结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时我院收治新生儿的病因、死因做临床分析,提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意见。方法统计5年中住院新生儿的病因、诊断、干预措施、预后及死因,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162例住院新生儿占前三位的疾病是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死亡原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早产并发症。结论提高产科技术、实行新生儿科医师下产房、正确应用新法复苏、时危重新生儿实行分级监护、治疗和转运,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内早产儿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减少因窒息、早产、低体重等原因造成的新生儿伤残。  相似文献   

4.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很大作用[1]由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在城市占婴儿死亡率的第二位,所以早产儿及时转运使他们得到正规有效治疗意义深远[2]。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转运早产儿81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63例,女18例。胎龄<30周7例,30~34周39例,34周~37周35例。出生体重<1500克7例,1500克~2500克58例,>2500克16例。1.2合并症新生儿轻度窒息26例,占32%,重度窒息11例占13.6%,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例,占12.3%,新生儿肺炎49例,占6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在高危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方法:某院新生儿科与惠州市的基层医院建立网络联系,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共转诊新生儿1004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转运高危新生儿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转诊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为主,其中家长放弃治疗24例,其中死亡10例。结论: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使危重新生儿在抢救治疗中能尽早期得到专业救护,及时有效成功转运可以减少危重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新生儿危重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转运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近三年危重症转运新生儿的病种分布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转运患儿主要疾病为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系统疾病,占转诊例数的80.17%,其中胎龄<32周共97例(占8.4%),32~37周共306例(占26.3%).这些疾病多与产科因素,围产期窒息合并脏器损伤有关.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推广"新法复苏",对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至关重要;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促进医院之间交流,共同提高急救水平,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转运新生儿的发病情况,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为指导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成功转运的132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运病种排列前5位分别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以胎龄32周的小早产儿为主;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仍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建设区域性的新生儿转运网络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和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康文清  唐蕾 《医药论坛杂志》2011,(9):126-127,129
目的通过分析1825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转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25例转运新生儿胎龄、体重、日龄、疾病谱的分布以及转运成功率和转运失败的原因。结果①转运的早产儿占38.9%,足月儿占61.1%;②以早期新生儿为主占83.5%,3d内占65.3%;③转运的前3位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和败血症,占总转运的69.8%;④转运成功率为95.89%,转运病死率为1.04%;转运失败的原因有:病情重、转运晚、转运时处理不当等。结论以NICU为依托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是目前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有效转运模式,备好转运设备,转运前认真评估及转运中密切病情观察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转运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对本院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与有NICU的市三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绿色通道应用单程或双程转运的方式转运危重新生儿。结果转运的149例高危儿中先天性梅毒可能的有98例,占转运总数的首位。余51例中早产儿为21人,占第一位,其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有10例,1500克~2000克有7人,大于2000克有4人。新生儿窒息为11人,占第二位,先天性心脏病为8人,占第三位。其中呼吸困难有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有19例。由于转运及时及转运途中有效的监护和处理,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病死率为0,转运成功率为100%。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ETS对危重早产儿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4月~2007年4月59例从多个镇区转运来我院就治的危重早产儿,进行一系列的救治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 转运途中无1例出现死亡,转运治愈率达88.14%.结论 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有其重要性,NETS不仅在有效解决基层卫生医院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同时,也是对危重早产儿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NETS)的运作特点及临床意义,促进NETS的完善。方法:用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我院NETS转运的147例新生儿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总结NETS运作经验。结果:我院NETS已具有较强的专业人员及完善的设备配置,与重庆地区及周边区域31家基层医院建立稳定的转运协作关系,NETS运作较规范、有效,确保转运新生儿的安全;转运患儿中,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为常见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5%、73.5%、48.3%、32%;早产儿胎龄多小于35周,平均(33.96±2.36)周,双胎或多胎占15.7%;147例均安全转运回院,治愈好转率89.8%。结论:规范化的NETS使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途中有专业人员严密的监护和积极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危重新生儿安全地转运至上一级NICU,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后遗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对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7年和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前7年新生儿病死率分析,以及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7年中,起步阶段与普及阶段,转运新生儿的数量和比例与新生儿病死率和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的关系分析。结果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7年比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前7年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u=22.26,>2.58,P<0.01,具有极显著意义。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7年中,普及阶段比起步阶段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u=6.98,>2.58,P<0.01,具有极显著意义。危重新生儿转运率越高,新生儿病死率越低,u=2.85,>2.58,P<0.01,具有极显著意义。并且普及阶段比起步阶段围生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u=6.23,>2.58,P<0.01,具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普及危重新生儿转运、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率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96例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36+6周的96例晚期早产儿,对其机械通气原因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占住院早产儿总数的77%,其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晚期早产儿约占住院早产儿总数的5.8%。机械通气主要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暂停、肺出血、气胸。疗效:治愈78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结论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病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暂停、肺出血、气胸。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提高危重晚期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敖桢桢  林乐欣  王静 《安徽医药》2013,17(7):1173-1175
目的建立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探讨适合该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模式。方法建立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为网络中心,河源市共40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通过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对新生儿进行转运。结果 2年来共转运409例危重新生儿,且无1例在途中死亡,转运新生儿死亡率从2011年的5.88%降至2012年的1.47%。转运病人数占同期NICU住院病人的比例及床位使用率逐年增高,治愈351例(治愈率为85.82%),放弃治疗46例(11.25%),死亡人数12例(2.93%)。转运网络中40家基层医院在实施转运工作后,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差异有显著性(χ2=22.14,P0.01)。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可以提高该市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危重新生儿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区域性的NETS是适合该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郑州市儿童医院危重患儿转运网络的病例特征。方法以194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转运病例的年龄、疾病分布、转运半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分布,新生儿46.1%(897例),婴幼儿36.6%(712例)。疾病分布,新生儿疾病为46.1%(897例),呼吸系统疾病30.1%(586例)、神经系统疾病26.1%(261例)。转运半径的分布,100 km以内的53%(1031例),100~200 km的24.9%(484例),200 km以上的22.1%(429例)。结论转运中疾病构成的前三位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转运半径200 km以上长途转运占有较大比例。结合本区域转运特点,加强培训,提高急救医护人员运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对提高危重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完善盐城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对近三年区域性转运542例新生儿救治效果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542例新生儿得到安全及时转运、专业救治.结论 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早产儿转运的护理方法,为转运提供指导。方法对急救中心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院间转运的危重早产儿进行分析,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及护士负责前往求助医院,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后,置转运暖箱中进行多功能监测,转至NICU。结果共转运88例危重早产儿,转运途中死亡3例,转运成功率96.59%。结论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针对危重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呼吸暂停、低血糖、颅内出血、寒冷损伤等特点,备好转运设备,转运前认真评估及转运中密切病情观察是危重早产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启菊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14-171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与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危重患儿进行转运前期准备、转运过程中护理和转运后护理。结果在积极转运救护下,187例危重早产儿中177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良好的转运过程在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对转运人员相关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熊罗乐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11-3612
目的:总结成功转运和救护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22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结果:322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死亡,转运成功率100%.结论:转运前充分的准备,转运中恰当的救护,转运后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儿的疾病谱,旨在提高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率。方法统计本院院前急救的386例急救网络转运协议书,通过对出诊医师填写的出诊记录及第6版儿科学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并分类,并对运转范围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患儿占83.9%;余患儿约占16.1%;新生儿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129例,39.9%)、新生儿肺炎(39例,12.0%)、缺血缺氧性脑病(36例,11.1%);儿科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重症肺炎(25例,39.7%),先天性心脏病(6例,9.5%),颅内感染(6例,9.5%),其中室内运转患儿约占44.3%,市外运转患儿约占55.7%;运转半径为0.5~330 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3~215 min。结论对院前急救与转运的疾病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可有效的制定急救的工作重点,从而能够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