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咽拭子的病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HFMD患儿采集咽拭子(其中66例于恢复期采集咽拭子复查),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负荷量并做对比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57例(54.3%)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28例(26.7%)柯萨奇病毒A16(CoxA16)检测阳性。其中合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例,副流感病毒感染4例,冠状病毒感染1例。急性期患儿病毒负荷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病毒水平明显下降,部分(13例)恢复期患儿病毒检测阴性。结论咽拭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是儿童HFMD的病原学诊断的快速有效手段。HFMD临床表现轻重与患儿咽部病毒负荷量无相关性。患病早期病毒呈高水平表达,抗病毒治疗宜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调查,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5月~6月432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结果 EV阳性率82.87%(358/432),EV71阳性率25.93%(112/432),CA16阳性率21.06% (91/432),EV71阳性率与CA16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84,P〉0.05).22例重症患者11例由EV71引起,2例由CA16引起.结论 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和CA16多见,高发于4岁以下儿童,重症患者主要由EV71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1年滨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应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者占81.10%(145/179)。临床特点:皮疹,持续发热(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嗜睡、昏迷、肢体抖动,部分患儿伴呼吸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四肢无力;外周血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心肌酶谱异常,高血糖。经降颅压、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少数病例应用激素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77例,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多为EV71感染,均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危重症患儿及时行机械通气,积极维护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广东东莞市儿童手足口病5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归纳分析包括97例重症病例的50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及病例来源、症状和体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3岁以下患儿占80.3%.男性发生率(69.9%)明显高于女性(30.1%).外地移居或暂居儿童发生率(59.8%)略高于本地儿童(40.2%).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可同时出现在手、足、口部(43.6%)及臀部(45.8%).452例(90.0%)患儿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在皮疹出现前1~2 d开始发热.伴肢体抖动16.1%、膝反射亢进9.0%,均多见于重症病例.部分病例可见白细胞明显增多(11.0%),CRP升高(23.8%).27例重症患儿行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阳性占70%,柯萨奇病毒A16型阳性占15%.重症患儿并发支气管炎(93%)、肺炎(83%)及心肌炎(43%)等.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治愈484例(96.4%),死亡2例(均为EV7l阳性的重症患儿).手足口病多见于幼儿,此次流行以普通病例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及皮疹,重症患儿多有肢体抖动、膝反射亢进.只要及早诊断,予正确的治疗,手足口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68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3月—2012年7月本院68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685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58.0%)、皮疹(100.0%)、流延(89.4%)、口痛(45.4%)等为主;体征以精神萎靡(25.5%)、嗜睡(6.6%)等为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脑脊液异常率分别为26.7%、10.7%、12.4%;EV71-IgM、EV71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5.5%、60.0%;胸片、头颅及脊髓MRI异常率分别为0.3%、4.5%。临床分型为普通86.1%、重型13.4%、危重型0.4%。治疗后死亡2例,683例痊愈。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普通型患者居多,部分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型,少数可进展为危重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早期识别重型病例和及早正确干预是减少危重型患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重型手足口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总结分析4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42例以精神差(100%)、惊跳(93%)、心率明显增快(71%)、持续高热(60%)多见,其中伴高血压40例,末梢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超过3s占26例,高血糖15例,胸腔积液1例.重症病征出现时间为手足口病病程的第2~7日.平均第3日.白细胞计数增高、CRP及CK-MB水平升高分别占24%、12%和17%.35例检查脑脊液,其中24例(69%)白细胞数增高,15×109/L~550×109/L.34例行病毒鉴定,其中检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27例(79%),柯萨奇病毒A16型1例,其它类型肠道病毒6例.42例均予对症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39例治愈,3例死亡(均为EV71感染患儿).重症手足口病以EV71感染多见,起病凶险,早期发现危重征象应及早予相关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探讨危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的指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2010-05~2010-09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4例患儿平均年龄(2.7±1.1)岁,男:女为2.4∶ 1.均表现为发热、皮疹(占100%),伴有惊跳44例(81.5%),四肢抖动31例(57.4%),呕吐25例(占46.3%),精神差14例(占25.9%),烦躁5例(占9.3%),嗜睡5例(占9.3%),惊厥4例(7.4%),四肢弛缓性瘫痪2例(3.7%).血糖升高25例(占46.3%),外周血WBC升高26例(占48.1%).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44例(占81.5%),柯萨奇A16型(CoxA16)检测阳性13例(占24.1%),二者混合感染3例(占9.3%).52例临床治愈(占96.3%),2例死亡(占3.7%).结论 EV71更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四肢抖动及惊跳是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早期明显表现,尤其小于3岁儿童,在高热期出现四肢抖动、惊跳,应警惕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月~6月555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08例,年龄范围8个月~6岁,平均年龄2.6岁)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 56例重症患者其中45例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占重症病例的80.4%(45/56),4例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引起,占重症病例的7.1%(4/56).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273.4,P<0.0001).结论 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与2010年相比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高发于3岁以下儿童组,重症患者与2010年相同,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相关性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及防控方法。方法:对29例EV71感染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精心护理,采取防控措施。结果:2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对症治疗、精心护理、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提高EV71相关性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6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6例患儿中,男13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2.27: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2岁最多,占46.94%。(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呕吐、精神萎靡、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血肠道病毒7l型检测阳性129例(65.82%),血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l6)8例(4.08%),19例(9.6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0例(20.41%)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09年3-8月和2010年1-12月共采集徐州儿童医院门诊、住院及常规监测的511例疑似手足口病(HFMD)儿童患者的咽拭、肛拭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同时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的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 511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中,总肠道病毒阳性288例,占56.36%;288个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202例,Cox A16核酸阳性55例,构成比分别为70.14%和19.10%。≤5岁儿童感染的肠道病毒有EV71型、Cox A16型及非EV71非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岁儿童则只有EV71感染病例。结论 2009-2010年徐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患儿以1~3岁儿童为主,其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EV71型,其次是Cox A16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2年3~6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48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标本248份,先用通用引物实时荧光PCR扩增肠道病毒作为初筛手段,然后分别使用EV71和CoxA16型特异性引物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分类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上述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215例(阳性率为86.7%),其中EV71阳性病例为89例,CoxA16阳性病例为48例,分别占肠道病毒阳性病例的41.4%(89/215)、22.3%(48/215)。3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87.9%(189/215),重症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为73.9%(17/23)。EV71和CoxA16阳性检出率与儿童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结论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CoxA16次之,前者易致儿童重症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晋中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晋中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018年晋中市各县区疾控上送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018年晋中市共采集手足口病例标本397份,经核酸检出阳性345份,阳性率为86.9%。其他EV核酸阳性率为7.81%。晋中市手足口病全年均有发病,6月达发病高峰,患者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童多于女童。结论应加强当地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明确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宜昌市包括各县(市、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相关标本,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在473份标本中, 男女性别比为1.26:1,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春末和夏初;疱疹液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2=8.026,P0.01)和口漱液(2=12.67,P0.01);共检测到肠道通用病毒阳性标本298份, 总检出率为73%,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标本191 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标本78份,其他肠道病毒为29份,EV71的检出率高于Cox A16(2=86.517,P0.01)和其他肠道病毒(2=189.089,P0.01)。 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64.1%)和Cox A16(26.2%), 随不同年份优势毒株稍有差异,EV71是引起宜昌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的主要优势毒株类型。  相似文献   

15.
郎妍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546-1547
手足口病(HFMD)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Cox),1969年分离出EV71,目前主要为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通过污染的食物经口进入后在肠道增殖。HFMD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发热和手、足、口腔疱疹,可引起心肌炎、  相似文献   

16.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84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4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结果84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认为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可促进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病儿童的病原类型,并探讨RT~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手足151病流行期间病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荧光探针法对10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组107例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占72.9%,CA16占27.1%;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占72.9%;应用RT—PCR荧光探针法检出率高,可早期、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结论2009年5~6月间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好发年龄1~4岁。应用RT—PCR荧光探针法特异性强,可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病原体,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的目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大批量标本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自1957年报道以来,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1981年始见于上海,该病多发于4月~9月。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多数患儿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严重并发症,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 197例,重症病例2592例,死亡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38.13/10万,病死率为0.097%。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2.04%,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达37.39%,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比例分别为82.37%和91.72%。 结论 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20.
刘社兰 《疾病监测》2013,28(2):166-168
3 实验室诊断 3.1 概述 快速鉴定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特别是有无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助于指导临床管理,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EV71感染和其他的临床表现时,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心血管系统功能衰竭,快速的病毒学诊断甚至更有帮助,因为患者当时的紧急状况能否采用的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另外,当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时,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于预测重症病例的发生,及时采取合适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与其他的肠道病毒一样,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细胞培养和病毒分离鉴定,但是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并在一些实验室中应用.有效且准确的病毒学诊断的还依赖于正确及时收集合格的临床标本,并按规定的条件转运至实验室.这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流行病学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