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成秋生  苏常春  贾林 《医学综述》2007,13(15):1194-1197
脑电图、诱发电位等是用来研究肝性脑病的常用神经电生理学工具,主要用于肝性脑病的诊断、临床肝性脑病的分级和治疗效果的监测、微肝性脑病的诊断、预测临床肝性脑病发作或与肝病相关性死亡。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作用就有关合理使用这些电生理工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内镁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内镁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肝硬化患者 ,按Child -Pugh分级法计肝功能B级 14例 ,C级 18例 ,合并肝性脑病 9例。对照组 5 9例为首次义务献血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受试者静脉血红细胞内镁浓度。结果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内镁浓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肝硬化肝功能B级、C级红细胞内镁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 9例 ,其红细胞内镁浓度与C级无肝性脑病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内镁浓度的变化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病或门一体分流术后并发的一种严重的以神经精神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肝性脑病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怀疑为亚临床肝性脑病 ,即应给予治疗 ,现将肝性脑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1 消除与抑制肠道毒性物质的产生与吸收1 .1 限制蛋白质摄入〔1〕肝性脑病一经诊断立即暂停蛋白质的摄入、静点高渗葡萄糖及小剂量胰岛素 (每日供能量 1 6 0 0~ 2 0 0 0Kcal)以降低体内蛋白质分解。待智力功能状态趋于正常并保持稳定 ,增加蛋白质饮食每日 0 .5~ 1 .0 g/Kg ,以后每 1 0日增加 1 0 g ,直至每天 40~ 6 0 g而不诱发肝性…  相似文献   

4.
亚临床肝性脑病 (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指慢性肝病患者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但用精细的智力或神经电生理检测 ,可见智力或神经、精神缺陷而诊断的肝性脑病 [1 ] 。目前 ,SHE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我们对 85例无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脑诱发电位检测 ,以探讨这 2项指标对 SHE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均为我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10月的住院患者 ,符合 1995年第 5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 [2 ] ,男 70例 ,女 15例 ,年龄 3 2~ …  相似文献   

5.
雅博司治疗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指各种肝硬化病人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但用精细的智力或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见智力或神经、精神缺陷而诊断的肝性脑病。在肝硬化中的患病率可达10%~80%,如不进行治疗约10%~30%可发展为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血氨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昱  史洁  陆将 《医学争鸣》2006,27(23):2189-2189
0 引言 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是肝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该病无明显肝性脑病的特征,常规的神经和精神检查无异常,但通过精细的智力测验可发现反应迟钝,精细操作能力下降,常被作为肝炎、肝硬化静止期而不被治疗,从事日常工作有潜在危险性. 其中发病机制复杂,但血氨增高在慢性肝病SHE发病机制中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1],因此降低血氨是治疗SHE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科2005年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4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氟马西尼和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氟马西尼和乳果糖联合应用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肝性脑病病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氟马西尼和氟马西尼+乳果糖治疗,观察病人肝性脑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氨浓度、Child-Pugh分级无变化,两组间病人有效反应、用药总量无差异,两药合用时病人从Ⅳ期肝性脑病恢复至I期肝性脑病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氟马西尼和乳果糖合用治疗肝性脑病对肝功能、血氨浓度无影响,对改善神经心理状况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英 《中外医疗》2010,29(19):91-92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于入院时进行血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和肝性脑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组患者分别接受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和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治疗14d,观察疗效、血氨、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进行血氨观察。结果 2组均能降低血氨水平,但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组降低血氨的效果在ChildA级及ChildB级组较好,且优于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组,P〈0.05,但在ChildC级组经治疗后血氨无明显下降,P〉0.05;在肝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较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彤光 《医学综述》1999,5(9):423-424
<正>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患者在临床上无肝性脑病表现,常规的精神和神经功能检测正常,但在接受严格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及诱发电位检查时存在异常表现。其最初是作为肝性脑病的补充分级提出来的。近十10来,人们发现SHE的发病率相当高,忽视SHE的早期诊断对患者及社会危害甚大,其社会学意义备受西方肝病学者及社会的关注。现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SHE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硫代乙酰胺致大鼠肝性脑病模型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代乙酰胺 (TAA)致大鼠肝性脑病 /轻微型肝性脑病 (HE/MHE)的量 -效关系。方法 :设立 3个TAA剂量组 ,分别以 2 0 0、2 5 0、35 0mg/(kg·d)剂量的TAA隔日行腹腔内注射 ,共 2次 ,建立不同剂量TAA致大鼠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 ,1d后进行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门静脉血浆内毒素 ,血氨 ,肝功能 ,肝脏病理等指标。结果 :不同剂量TAA组的大鼠在HE/MHE发生率 ,肝性脑病分级评分 ,内毒素 ,血氨 ,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等方面均差异显著 (P <0 .0 5 ) ,TAA剂量越大 ,内毒素和血氨水平越高 ,肝功能损害和肝脏病理变化越明显 ,HE/MHE发生率和肝性脑病分级评分越高 ,存在明显的量 -效关系。结论 :TAA致大鼠肝性脑病模型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 ,其中 2 0 0mg/(kg·d)剂量TAA为制备MHE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的共生素(海斯药业,贝飞达)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胶囊2粒,3次/日,对照组给予一般类保肝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第4、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内毒素(LPS)、数字连接实验(NCT)、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肝性脑病(HE)的发生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贝飞达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而且明显降低血氨、内毒素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P<0.05)。结论共生素调节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和避免肝性脑病(HE)发生,其机制可以是通过降低血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等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H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非酒精性肝硬化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非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18例,非酒精性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8例,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素(TSH),以及肝功能检查。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及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结果:非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FT,较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明显降低。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ChildC较ChildA和ChildB患者F|r1降低,肝性脑病患者与肝硬化ChildA,ChildB和ChildC患者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B浓度越低,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在伴有肝性脑病患者13水平最低,血清T3浓度是判断肝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状况及其P300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亚临床脑病患者和36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CASI)并将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P300电位成分中N2和P3波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ASI测定中9个因子分及总分患病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P300电位能及早反映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状况,对其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鸟氨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于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参与尿素代谢而降低血氨,在纠正肝性脑病和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中已得到认可。并随着应用经验的积累,发现门冬氨酸乌氨酸在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细胞损害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已在肝脏的围手术期和放、化疗中作为护肝辅助治疗。而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睡眠结构改变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36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分析睡眠结构,并与20名正常人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1期、2期睡眠增加(P<0.05),SWS期、REM期睡眠减少(P<0.01),NREM睡眠潜伏期长(P<0.01),REM潜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经颈总动脉快速注射示踪剂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所致肝性脑病(HE)的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取情况,并电镜观察其血脑屏障(BBB)改变。结果发现,HE大鼠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入量较正常大鼠增多(p<0.05)。电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囊泡增多.说明大鼠8B8对(14)C-缬湖氨酸的通透性增加。实验性HE大鼠BBB结构和功能均有改变。本研究提示:临床上经静脉输入高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治疗AHF引起的HE可以促使脑组织BCAA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性脑脊髓病头部MRI表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慢性肝性脑脊髓病在头部MRI上的特点。方法 本组观察21例慢性肝性脑脊髓病病人,全部病人均符合慢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脊髓病的诊断;并且均做头部MRI、肝功能和血氨等检查。结果 21例头部MRI显示有苍白球T1W1高信号改变,这种异常信号可以随肝脏功能变化和肝脏脑病的改善而改善,与血氨的浓度变化无关。结论 慢性肝性脑病病人头部MRI显示苍白球T1W1高信号,其发生与长期肝硬变及门脉分流导致肝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施维群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其学术思想,并为肝性脑病的临床辨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施维群教授辨治肝性脑病的病案,以跟师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临证指导为基础,结合其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对其肝性脑病辨治经验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并举验案以证明之。[结果]施维群教授认为气机逆乱乃肝性脑病的主要病机,湿热秽浊之邪,侵犯中焦,胶着不化,蒙蔽清窍,治当调畅气机,协调脏腑,遂取法《伤寒论》之辛开苦降之法,上升之辛药与下降之苦药配伍使用,灵活运用于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结论]施维群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床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画伟  胡雪艳 《河北医学》2007,13(11):1276-1278
目的:探讨多种诱发电位检查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肝炎肝硬化病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观察其异常率。结果:50例肝硬化病人中,BAEP异常27例(54%),VEP异常11例(22%),SEP异常18例(36%),且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行多种诱发电位联合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