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下颌骨造釉细胞瘤的常规X线和CT资料,观察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周围骨质和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13例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升支,5例同时累及磨牙区和升支,4例位于前牙区及颏部.6例为单房型,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骨质缺损;18例为多房型,分房大小不等,其间可见线状的分隔;2例为蜂窝型,可见大小较一致的蜂窝状低密度区,呈簇状分布.结论 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在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其发病部位、内部结构、邻近骨质和软组织的改变,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颌骨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成釉细胞瘤及2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型多见,颊舌侧的膨胀更明显,且多向唇颊侧膨胀,常见邻牙牙根截断状吸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以单房分叶型多见,易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少有牙根吸收。结论: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点,CT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情况,对比二者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并拟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来辅助诊断,并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检测表明成软骨细胞瘤呈局限性骨破坏,病程多呈圆形,CT扫描表明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分叶,呈半环形钙化,有清晰边界;通过病例检查确诊可知,X线的诊断敏感度为84.8%(39/46)、特异度为75.0%(3/4),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是97.8%(45/46),特异度100.0%(4/4).两组检查手段的诊断敏感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2,P>0.05),CT扫描的特异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且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9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肱骨5例,股骨6例,胫骨、锁骨、髂骨和腰椎各1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管状骨病变多起源于骨骺,可累及干骺端;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见硬化带,骨皮质破裂,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膜反应。X线平片正确诊断8例,未定性3例,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53.3%;CT正确诊断6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多数成软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影像学检查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X线平片仍是基本检查方法,CT可提供更多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双期扫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影像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9 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SCT平扫、双期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18/1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为单侧发病,发生肾上腺15例,肾上腺外4例.肿块较大,瘤界较清晰,16例出现坏死和囊变,1例出现钙化.增强双期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SCT双期扫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病理分析8例胰岛细胞瘤平扫加增强扫描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胰岛素瘤7例,直径为1.0~2.0 cm。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1例;6例C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略高密度。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例,直径为7.7 cm,CT平扫为略低密度,双期增强扫描呈周边明显强化,肿瘤内部不均匀略强化。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与组织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X线资料的153例成釉细胞瘤的X线片和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结果 ①本组病例X线表现为多房型者82例(53.59%),单房型71例(46.41%);②一般型成釉细胞瘤96例,包括滤泡型13例及非滤泡型83例,X线表现为单房型35例(36.46%),多房型61例(63.54%).单囊型成釉细胞瘤57例,X线表现为单房型36例(63.16%);多房型21例(36.84%).2种组织类型中单房型和多房型X线表现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单房型影像,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型影像,蜂窝型影像多见于滤泡型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黄铿霖  马隆佰   《放射学实践》2013,28(2):146-149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FH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其中2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上颌窦4例、下颌骨2例、颊部1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2例MFH患者CT显示密度不均,其中1例呈明显囊实性肿块;另5例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均出现囊变区,MRI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5例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示多形型MFH 4例,黏液型MFH 2例,炎症型MFH 1例。结论:颌面部MFH常呈侵袭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囊变坏死多见,CT及MRI对其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健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4):247-248,2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5例CT双期扫描征象。结果 CT扫描显示,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者22例,异位者3例,多是单侧发病(21/22)。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20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3/25),1例坏死严重。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有10%~20%的患者可能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被认为是用于支架植入术后评价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患者不适、费用较高及一定的并发症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9例患者进行CT薄层扫描和三维(3D)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3D重建图像。结果:29例中26例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成像技术二维(2D)和3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结论:螺旋CT成像技术能对颌面部折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的病例进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3%,包括:肠道肿瘤17例,炎性病变15例,肠粘连12例,肠扭转9例,腹股沟疝6例,肠套叠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更清晰地显示肠梗阻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VRT及MPR重建,分析其病变显示率和空间显示效果。结果:90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203处骨折,VRT图像显示骨折187处,不能显示骨折16处,漏诊率7.88%;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副鼻窦腔和软组织病变。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做为常规检查,VR与MPR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忠祥  赵永峰 《武警医学》2010,21(8):692-694
颌面部复杂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创伤,由于部位隐蔽,骨折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规CT的轴位图像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螺旋CT(multislicec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以其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软件重建功能能够将隐蔽部位的骨折通过三维显示其结构形态,以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 DSA 证实的存在肝外供血动脉的41例肝癌患者的64层 CT 资料。分别统计 CT 和 DSA 能检出的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数,将两者的结果进行 Kappa 一致性检验并分析。另总结有侧支性供血动脉的肝癌的 CT 表现特点。结果本资料75%(48/64)的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能够通过 CT 正确检出。CT 与 DSA 相比,在对肝癌肝外供血动脉的检出上一致性好(k =0.62,P <0.05)。一些常规 CT 表现特点可对肝癌存在侧支性供血动脉作出提示性诊断。CT 指导后的 DSA 提高了对肝外供血动脉的检出率。结论64层 CT 对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有良好的检出能力,认真分析术前 CT 特征对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颌面部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颌面部肿瘤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灌注扫描,所得图像数据经计算机软件计算获得肿瘤感兴趣区(ROI)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及灌注量(perfusion)、增强峰值(PEI)、达峰值时间(TTP)等灌注参数的数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Ⅷ因子,检测病灶的MVD,分析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颌面部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明显相关。MSCT灌注参数中perfusion、TTP与MVD明显相关(P值均〈0.05),而PEI则相关性不明显(P〉0.05)。不同类型灌注曲线的MV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速升型组的MVD最高。结论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perfusion、TTP及灌注曲线类型与肿瘤MVD明显相关,能反映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有助于对颌面部肿瘤血管生成及其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6例,密度改变8例,胰周积液35例,并发假性囊肿5例,并发蜂窝织炎16例,并发脓肿2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8例,两下肺炎症22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5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的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特别是对一些复合的粉碎性骨折,SSD可以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的解剖及病理解剖关系,增加了影像的信息量,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大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