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平扫所有病灶密度均匀,4例高密度,2例等密度,2例低密度,均未见钙化密度。6例突出比≥1/2,2例突出比〈1/2。6例可见角征。4例鸟嘴征类型1;3例鸟嘴征类型2;1例鸟嘴征类型3。增强扫描均为均匀强化,5例皮质期强化明显,3例实质期强化明显。均未见粗大血管影。结论: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有以下特征:平扫密度均匀,以等、高密度为主,钙化罕见,增强后均匀强化,突出比多≥1/2,角征多为阳性,鸟嘴征类型1最常见,部分可见迂曲扩张血管。  相似文献   

2.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肝脏少见的良性间叶肿瘤,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证实的HAML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对1例HAML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AML女性好发,成人多见,常无症状,体检发现:影像学因肿瘤成分构成比和分布不同而异;肿瘤由厚壁畸形血管、成熟脂肪和多形肌样细胞构成,并常见有单核、多核和巨核细胞呈散在巢团状集聚和灶性髓外造血灶;上皮样肌样细胞HMB45、CD117阳性及超微结构见不同成熟时期黑色素小体;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HAML主要由血管、脂肪、平滑肌3种成分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肌样细胞,肌样细胞HMB45标记及电镜检查不同发育时期黑色素小体是诊断HAML的关键.HAML多为良性,首选手术,但有恶性HAML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2-63岁,平均50.4岁)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行薄层扫薄。结果:肿瘤以单发多见,大小不等,大多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密度不均,CT值为-118-40hu,实性部分有强化。结论:脂肪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像学上表现为乏脂肪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 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乏脂肪型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HAML均为女性,4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6例HAML 均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平扫均未见条状及裂隙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正反相位未见明显信号改变,DWI及ADC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6例增强模式均为“快进快出”型。6例病灶均可见粗大强化的血管穿行于病灶或者在病灶周围。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及假包膜。[结论] 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影像特征能够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 2 2~ 63岁 ,平均 5 0 4岁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行薄层扫描。结果 :肿瘤以单发多见 ,大小不等 ,大多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密度不均 ,CT值为 - 118~ 4 0hu ,实性部分有强化。结论 :脂肪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4例HAML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B45等10种抗体在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其中3例肿瘤组织由平滑肌、脂肪和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1例由单一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例均显示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和肌源性标记SMA阳性。结论HAML由平滑肌、脂肪及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形态变异大,瘤细胞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日益增多,肾脏的肌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yomatous angiomyolipoma,mAML)与恶性病变的鉴别对诊疗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肾脏mAML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mAML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8~64岁,平均53.2岁.分析其CT平扫、增强和临床资料,记录病灶的一般形态特征,有无可见脂肪、钙化、假包膜、瘤内囊变或出血,劈裂征是否阳性;观察其平扫及动态增强CT表现,并与邻近正常肾脏实质和同侧腰背部骨骼肌对照.结果:10例病例中,9例为单发,1例伴混合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位置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5例位于肾外,5例位于肾内.所有病例均边界清楚,9例形态规则.肿瘤最大径15~80 mm,平均(43±19)mm.2例病灶含少量可见脂肪,3例含增粗的瘤内血管,2例伴囊变,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或出血.CT平扫结果显示,7例病灶呈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5例病灶均质,3例为轻度不均,2例为不均.病灶平均CT值为(48.60±5.50)HU,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肾脏实质[(39.70±6.67)HU](P<0.05),与骨骼肌平均CT值[(48.90±2.2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结果显示,4例呈轻度强化,5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增强;强化均匀、轻度不均匀和不均匀者分别为3例和4例、3例.持续性强化者为4例,渐进性强化者为4例,快进快出者为2例.结论:mAML在CT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大多不含可见脂肪,平扫呈稍高密度,均质或轻度不均,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强化,强化均匀或轻度不均,渐进性强化或持续性强化.对于影像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附睾胀痛,伴阴囊坠胀不适6个月。曾在当地医院给予短暂的抗炎治疗,肿痛有所缓解,但肿块未见消失。3个月前,来院门诊,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肿块未见缩小。病程中患者无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史,无治游,无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专科情况: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沿输精管行经无压痛。睾丸位置、大小正常、无压病,右附睾下端可触及一肿块约1cm×1cm大小,质中,有轻度压痛。遂行右附睾肿块切除术,术后病变组织送病检。  相似文献   

11.
袁铨  金琼英  徐翔 《肿瘤学杂志》2013,19(3):238-240
[目的]比较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AML)各种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癌53例,病理证实的肾错构瘤且CT图像无确切脂肪密度16例.比较两者在密度、边缘、强化特征、包膜、钙化、癌栓、淋巴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增强实质期多数肾癌CT值明显低于乏脂肪AML(P=0.03).②“杯口征”及“劈裂征”检出率乏脂肪AML明显高于肾癌(P<0.05).[结论]测量增强实质期CT值,观察“杯口征”与“劈裂征”,钙化、假包膜、淋巴结转移与癌栓有无,分析强化曲线,有助于鉴别肾癌与乏脂肪A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6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容积扫描并薄层重建,分析肿瘤分布、形态、大小、密度、CT增强表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周围脂肪受侵情况、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分布于胰腺头及钩突27例,颈部12例,体部19例,尾部10例。肿瘤大小为1.0—3.0cm12例,3.0cm以上54例。63例形态不规则。平扫低密度14例,等密度50例,高密度0例,混合密度2例。动脉期无强化49例,中等度强化15例,明显强化2例。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3例,中等度强化且强化不均匀63例。45例胰腺导管扩张,21例胰腺导管无扩张。57例胰腺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楚。胰腺周围、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无转移33例,无转移33例。39例患者发生肝脏、肺等远处脏器转移。61例不同程度累及胰周血管。结论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肿瘤常分布于胰头及钩突,形态不规则,多数大于3.0cm,胰腺导管扩张常见,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多数为无强化,门静脉期轻中度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及胰周血管多受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胃癌患者,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病灶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及淋巴结CT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蕈样型胃癌181例(78.70%),溃疡型胃癌24例(10.42%),息肉型胃癌18例(7.83%),弥漫型胃癌7例(3.05%).胃癌诊断准确率为98.26%.弥漫型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共占82.35%.CT大体形态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灶平扫及动脉期CT值各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及延迟期各分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化胃癌病灶的CT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小于低分化和中低分化腺癌(P<0.05).通过测量淋巴结短径CT共检出≥6 mm淋巴结556枚,≥8 mm淋巴结290枚,≥10 mm淋巴结229枚.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淋巴结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中低分化及低分化胃腺癌病灶的强化程度,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胃腺癌,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进展期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浆膜面粗糙诊断浆膜面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5.24%、69.70%和79.63%;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36.36%和50.00%;浆膜面外结节状突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3.81%、100.0%和70.37%。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4.78%和75.00%;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6.00%和78.57%。[结论]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于韬  罗娅红邱岩 《中国肿瘤》2007,16(12):1040-104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进展期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浆膜面粗糙诊断浆膜面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5.24%、69.70%和79.63%;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36.36%和50.00%;浆膜面外结节状突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3.81%、100.0%和70.37%.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4.78%和75.00%;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6.00%和78.57%。[结论]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SFT的3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切除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在多层螺旋CT下肿瘤形态13例(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小肠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6例小肠脂肪瘤患者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资料,分析MS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脂肪瘤共25个,位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10例,回肠1例,十二指肠及空肠均有1例。5例为多发脂肪瘤。在CT图像中,所有脂肪瘤均表现为脂性占位。除1例空肠肠壁浆膜下脂肪瘤术前CT未诊断出,其余15例均确诊。[结论]MSCT对小肠脂肪瘤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肺癌患者16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CT片中患者肺部轮廓及病灶扫描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胸部各叶细节结构,肺部轮廓、病灶形状等.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确诊151例,准确率为94.37%,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确诊71例,准确率98.61%;88例中央型肺癌中,确诊80例,准确率为90.90%.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下,肺部组织轮廓、病灶显示清晰,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在中央型肺癌早期筛查时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采用病理检查等其他方式辅助诊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肝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记录造影参数,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癌67例,肝硬化14例,肝癌患者的BF值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BV、TTS与TTP值显著低于肝硬化(P<0.05)。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晰所有患者的肝动脉,MIP、DSA、MPR/CPR重建方法显示肝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5.5%、81.3%和9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可反映肝脏血流的灌注状况,可清晰肝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肾癌不同亚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并记录肾癌亚型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及嫌色细胞癌12例的病灶平均直径、边界、突出轮廓、分叶、假包膜征、囊变坏死、钙化、肾盂受压、非均质强化、强化程度及类型。[结果] 肾癌3种不同亚型组间,假包膜征(P=0.004)、坏死囊变(P=0.039)、钙化(P=0.008)及非均质强化(P=0.037)、平扫密度(P=0.011)、强化等级(P=0.001)以及强化类型(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病年龄、性别、平均直径、分叶、突出轮廓、边界不清及肾盂受压等征象不同亚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肾癌诊断有一定意义,通过观察肿瘤假包膜征、坏死囊变、钙化、强化程度及类型等能够鉴别其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