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 1月—201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二维CT片对椎间隙高度、椎间植骨块长度和直径比较,评价手术疗效。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48个月下肢疼痛VAS及ODI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植骨柱长度和直径较术前比较无差异(P?> 0.05)。末次随访,根据Bridwell腰椎间融合评价标准,Ⅱ和Ⅲ级37例(88%)。所有患者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和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开窗单纯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简单、费用低、临床疗效好、而且可保留椎间盘突出节段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42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接受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22例(PTED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PTED组切口长度0.8±0.5cm、术中出血量(22.1±7.4)mL、下床时间(48.3±11.7)h、住院天数(8.0±1.5)d,分别少于FD组的(4.9±0.7)cm、(193±16.6)mL、(48.3±11.7)h和(15.5±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D组手术时间(2.4±0.4)h,长于FD组的(1.5±0.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TED组和F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9%、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标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VAS评分术前1天8.1±3.6分,术后1天2.3±1.6分,术后6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1.8±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1天61.3±8.3分,术后1天18.6±6.8分,术后6个月12.8±7.2分,末次随访9.1±3.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无复发病例。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5±15 min,卧床时间9.5±2.0 h,住院天数3.5±1.0天。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正确穿刺靶点以及椎间孔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Ⅱ组行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及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9.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和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d ODI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Ⅱ组ODI和VAS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相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3-96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第十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之间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其手术效果、不良反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后可下床活动天数为3.5±4.5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5±11d,平均手术时间为45±20min,平均出血量在60±20ml,均明显优于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实验组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2.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优于术前。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采取经皮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论治疗效果.其中男48例,女24例;L4/5节段23例,L5/S1节段39例;平均年龄(43.2±5.9)岁.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7±8.9)min;平均出血量(16.8±5.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4.2)d;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平均随访7.3±1.6个月.在出院时的VAS评分(2.6±1.2)分明显小于手术前的VAS评分(8.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6±4.4)分,较术前(61.8±5.2)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保留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膨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7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6例腰椎间盘膨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月,3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随访时间9月(5~17月)。术前腿痛VAS评分(6.8±1.3),术后1 d,1月,3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2.1±0.9),(1.9±1.0),(1.8±0.7)及(1.4±0.5); 术前ODI指数(53.50±14.50),术后1 d,1月,3月及末次随访ODI指数分别为(21.00±13.50),(16.50±10.50),(12.50±8.00)及(10.50±7.50)。术前与术后1 d,1月,3月及末次随访比较,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1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 结论 椎间孔镜下保留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膨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钟诚凡  罗绍坚  张琛海  李先民 《中外医疗》2012,31(13):99+101-99,10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31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2%。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等比较,术后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郑拥军  叶乐  王祥瑞 《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0±0.8)、(2.3±0.6)、(2.0±0.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4)分(P值均<0.01)。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ODI指数分别为(30.2±9.2)%、(14.3±4.4)%及(13.8±7.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2±16.6)%(P值均<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仅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3d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PTED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临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分层抽样法,针对其应用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使用Macnab标准评估、ODI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手术后7 d以及30 d,90 d VAS评分为(3.11±0.91)分(,2.32±0.71)分,(2.01±0.62)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评估分数(9.18±1.56)(P<0.05),在手术后7 d以及30 d,90 d ODI指数为(31.21±9.34)%,(15.41±4.54)%(,14.94±7.43)%,均显著优于手术前评估分数(79.37±17.75)%(P<0.05),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秀53例,良好22例,尚可6例,差1例.结论 针对临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进行治疗具有近期疗效可靠地优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行椎间孔镜治疗(孔镜组)40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开窗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孔镜组手术时间(72±15min)、透视次数(16±4.5次)多于开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9±2mL)、术后卧床时间(6±1.5h)、术后住院时间(4+1d)少于开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镜组优3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0%,开窗组优2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孔镜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但术中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髓核摘除联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疗效(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且经X线片检查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测量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OM)与椎间盘高度(DH)。结果 术后1、6及12个月时腰腿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12个月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6、12个月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邻近节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难度低,创伤小,可维持病变节段稳定性,短时间内可明显改善腰腿痛症状,提高腰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其中腋型突出12例,肩型突出8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腋下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对肩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肩部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所用患者术后3个月均复查腰椎MRI检测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6个月时Mac Nab腰椎功能评分及骶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3月复查MRI显示突出物消失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3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16例,良4例。术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支配区的触痛觉以及肌力恢复较明显(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 ± 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 ± 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 ± 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 ± 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评定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评定,优8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不等,患者术后2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彻底减压、髓核摘除配合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椎板间入路大直径全内镜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 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363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均为单一节段狭窄,类型包括侧椎管狭窄、中央管狭窄及混合狭窄。根据狭窄类型,中央管狭窄采用经皮大直径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侧方椎管狭窄及混合型狭窄采用内镜下椎板开窗+神经根管减压,伴有椎间盘突出同时行髓核部分摘除术,双侧狭窄时采用一侧入路双侧减压。采用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和改良 MacNab 疗效评分评估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25±19.63)min,术中出血量(15.52±6.78)ml,住院时间5~10d,平均6.6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5.55±0.83),术后即刻为(2.65±0.75)分,术后3个月为(2.35±0.67)分,术后6个月为(2.20±0.52)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39)分。术前腿痛VAS评分为(5.65±1.13)分,术后即刻为(245±098)分,术后3个月为(2.35±0.87)分,术后6个月为(2.15±0.67)分及末次随访为(2.05±0.51)分。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73.15±9.92)%,术后即刻(29.20±7.81)%,术后3个月(25.55±5.01)%,术后6个月为(20.90±4.76)%,末次随访为(18.85±4.26)%,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其中优为35例,良为7例,可为3例,差为1例,优良率占913%。结论 经皮大直径内镜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