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凯  蔡红  魏阳  周行  蒋刚 《中国药师》2014,(7):1170-1172
摘 要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与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治疗中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中度癌痛患者53例,分为2组,A组27例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B组26例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回顾性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给药后1 h的疼痛控制率,A组(96.3%)略优于B组(9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4例患者在24 h内发生NRS≥4分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至疼痛有效控制的时间为(4.63±2.63)d,B组为(4.69±4.1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度癌痛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尚未观察到两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为持续静脉泵入或持续皮下注射吗啡的转换系数。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需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镇痛但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症患者分为3∶1和2.5∶1组,分别经3∶1或2.5∶1的转换系数将阿片药物等效转换为经静脉或皮下持续注射吗啡注射剂,评估吗啡转换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有效率、转换过程中滴定次数、稳定止痛时每日等效口服吗啡总量、吗啡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经不同转换系数转换后吗啡针剂的镇痛效果。结果: 转换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有效率和稳定止痛时每日等效口服吗啡总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吗啡调整次数分别是(1.57±0.93)和(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吗啡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大剂量阿片但止痛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为吗啡针剂,使用PCA泵经静脉或皮下持续注射可有效止痛。使用2.5∶1的转换系数可以快速完成转换后的滴定过程,安全、有效地达到有效止痛。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A118G多态性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影响,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索有关癌痛患者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和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12月31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459例患者。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野生杂合子(AG)基因型、野生纯合子(AA)基因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AG基因型高[SMD=-39.74,95%CI(-59.20,-20.28),P<0.001];GG基因型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AA基因型高[SMD=-48.77,95%CI(-68.01,-29.53),P<0.000 1]。结论:基于目前研究表明OPRM1基因A1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有相关性,携带G等位基因的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更多。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扁桃酸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50只昆明种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扁桃酸高(300 mg·kg-1)、中(200 mg·kg-1)、低(140 mg·kg-1)剂量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ig,qd。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扁桃酸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涂耳致小鼠急性耳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扁桃酸各剂量组均能使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痛阈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桃酸高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少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酸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多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扁桃酸各剂量组用药前后小鼠的痛阈提高率均比阳性对照组高,其中高剂量组用药前后痛阈增加明显,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酸各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无显著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酸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或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和紫杉醇+顺铂治疗,21 d为1周期,治疗4个周期。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肾功能异常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评价珍菊降压片联合长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服用的长效降压药物,qd。观察组口服珍菊降压片(0.25 g,bid),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模拟片(每次1片,bid),共治疗4周。以治疗后的血压降低幅度、高血压临床症状积分、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等评价临床疗效。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高血压临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症状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血压临床症状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24 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压非正常值的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及白昼血压非正常次数有下降趋势。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效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珍菊降压片能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评价医院制剂问荆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2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观察组给予问荆合剂、甲氨喋呤和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28个关节病情活动评分(DAS28)等指标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第4周开始,两组晨僵持续时间、受试者整体状况评估、SJC、TJC、ESR、CRP及DAS28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第4周开始,两组间受试者整体状况评估存在差异(P<0.05),治疗第8周开始,两组间受试者晨僵持续时间存在差异(P<0.05),整体状况评估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DAS28达到缓解标准的有效率分别为13.11%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荆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RA,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对真实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慢性空洞型肺曲霉病(CCPA)围手术期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必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确诊为CCPA并在2011年5月1日~2018年6月30日接受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8例围手术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定义为用药组(A组),26例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定义为未用药组(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患者肺功能好于A组(P<0.05)。术后咯血症状均较术前改善(A组:P<0.05,B组:P<0.01);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常规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最终结局(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空洞型肺曲霉病患者围手术期间使用抗真菌药物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朱明武  马文旭 《中国药师》2015,(8):1343-1345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季节性流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季节性流感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蕊颗粒治疗,治疗3 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热、咽喉红肿、咳喇、头痛及全身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注射氟比洛芬酯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分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心脏手术患者62例的病历资料,按给药的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手术后,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试验组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术后房颤发生率、术后房颤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给药后试验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试验组术后房颤发生率、房颤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注射氟比洛芬酯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骨架片作为一种有效的缓释给药系统的基本信息。骨架片是用来调节药物释放最常用的方法。骨架片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是治疗的首选,因为它能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还能增加安全性。不同的聚合物材料能够被用来设计出适宜的释放曲线,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和一致性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黄吉 《北方药学》2014,(3):43-44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体外释放的尼群地平缓释片。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对骨架材料用量、制备工艺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随着HPMC用量的增加药物释放明显减慢,固体分散工艺可改善药物的体外释放释药行为。结论:通过固体分散工艺及HPMC用量的适当调整可制备具有良好释放的NT缓释片。  相似文献   

13.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0mg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盐酸安非他酮浓度,并用3P97软件统计处理.结果:盐酸安非他酮供试缓释片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Cmax为(221.08±64.42)μg·L-1;tmax为(2.95±0.78)h,t1/2为(16.78±5.26)h;AUC0-48为(1758.4±323.7)μg·L-1·h;AUC0-∞为(1969.2±351.4)μg·L-1·h.结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利巴韦林缓释片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利巴韦林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 ,C1 8色谱柱 ,进口填料 (5 μm ,1 5 0mm× 4 6mm) ,检测波长 2 0 7nm ,流动相为水。结果 进样量在 0 2~ 0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 ,回收率平均值为 99 1 % ,RSD =1 1 1 % (n =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 ,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缓释片及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乳糖、硬脂酸镁、卡波普等为骨架材料制备阿昔洛韦缓释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紫外检测波长为252nm;通过释放度试验评价缓释效果。结果:本品在pH7.2缓冲液中可持续释药12h,其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前8小时平均累积释放度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体外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烟酸凝胶骨架缓释片贮存期间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结果:密封包装条件下,36个月内外观性状、含量和释放度检查结果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该制剂密封条件下贮存,有效期可以定为2年。  相似文献   

17.
商闯  杨更亮 《中国药房》2008,19(20):1553-1554
目的:研究布洛芬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其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分别为(25.43±0.78)、(26.87±0.66)μg·mL-1,tmax分别为(3.67±0.52)、(3.83±0.75)h,AUC0~24分别为(181.20±5.12)、(187.58±5.29)μg·h·mL-1,AUC0~∞分别为(184.34±5.35)、(191.19±4.87)μg·h·mL-1,MRT分别为(6.51±0.73)、(6.80±0.48)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7%。结论:与参比制剂比,布洛芬缓释片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林  程天贵 《中国药师》2016,(6):1088-1093
摘 要 目的:采用HPLC法对右旋布洛芬原料及其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进行研究。方法: α-甲基-4-丁基苯乙酸、左旋布洛芬和其他有关物质均采用HPLC法进行检测,α-甲基-4-丁基苯乙酸和其他有关物质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 μm),左旋布洛芬采用Kromasil 5-TBB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 磷酸溶液(45∶55,用磷酸调节水相pH至2.5)、正己烷 叔丁基甲醚-醋酸(850∶150∶1)和乙腈 醋酸钠缓冲液(60∶40,称取醋酸钠6.13 g,加水750 ml,用冰醋酸调pH至2.5);检测波长分别为214,220和263 nm;测定α-甲基-4-丁基苯乙酸和其他有关物质时流速为1.0 ml·min-1,测定左旋布洛芬流速为2.0ml·min-1;柱温和进样量均为30℃和20 μl。结果: 以上方法均能有效控制α-甲基-4-丁基苯乙酸和左旋布洛芬含量,并能有效分离和检测右旋布洛芬原料及缓释片中的其他有关物质。结论:该法专属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右旋布洛芬及其缓释片的有关物质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及优化非pH依赖性缓释片处方.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设计不同配比的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混合骨架的缓释片处方,测定各处方在 0.1 mol·L-1盐酸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采用多指标同步优化筛选处方.结果:优化的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处方含壳聚糖 85 mg、海藻酸钠 135 mg 时,呈现良好的体外非pH依赖性释放特征.结论:采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混合骨架易制得非pH依赖性缓释片,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选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连栋  罗兆亮  董珊红  李莉 《中国药房》2009,(34):2684-2686
目的:优选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采用正交试验,以体外累积释药率相关指标为评价指标,以处方中HPMC的用量、乳糖用量、乙基纤维素(EC)的浓度为因素进行处方的优化。对优化后处方所制制剂进行体外释药性验证试验及影响因素(高温、强光、高湿)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30mg、乳糖50mg、EC浓度8%。制剂8h累积释药率达70%以上,影响因素试验中除高湿条件外制剂的稳定性均较好。结论:优化所得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处方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