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SCT对本院临床32例怀疑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并通过3D血管成像(3D-CTA)技术显示下肢血管。结果:32例患者下肢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中,共发现92个动脉节段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其中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包括腹主动脉型1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8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7例。5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髂总动脉3例、髂外动脉2例。5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同时接受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MSCTA检查,对比结果表明,MSCTA在显示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等主干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和DS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符合率几乎达100%。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三维血管形态,在诊断和评价下肢动脉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成像技术及临床价值,对21例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血管造影成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下肢动脉立体图像。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下端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21例受检者中11例患者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股动脉闭塞2例,Guo动脉血栓3例,双侧髂总动脉瘤1例,股动脉医源性动脉损伤致假性动脉瘤1例,正常表现3例。认为MS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可作为动脉造影筛选或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合常规血管造影(DSA)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在1 323个动脉节段中,1 3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DS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0个,其中轻度狭窄4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66个,闭塞240个;CT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3个,其中轻度狭窄51个,中度狭窄30个,重度狭窄72个,闭塞240个.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CTA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和99.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人采用MSCTA成像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50%,敏感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黄中明  黄振坤 《吉林医学》2013,34(18):3613-361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运用。方法:选择4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16层螺旋CT(CTA),并在检查2周后,采用临床作为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段进行诊断。检查后,分别比较两种诊断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疾病诊断对狭窄分级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检查后,发现CTA组与DSA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的狭窄程度的1~5级的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进行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珐:比较25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阻塞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表现。以DSA表现作为金标准,来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其中,CTA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两种后处理方法。结朵:25例病例共263支动脉纳入本研究。其中,DSA发现193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47支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20支重度狭窄,114支闭塞);16层螺旋CTA发现192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55支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01支闭塞)。对于腹主动脉至足背动脉间中度及其以上狭窄(50%~100%)的血管,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7%、92.3%、89.7%;对于腹主动脉至胭动脉间中度及其以上狭窄(50%-100%)的血管,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91.8%、91.9%。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评估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71例血管狭窄(93.42%)。本组71例患者共1329段可评估血管,MSCTA、MIP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程度≥50%的准确率为95.79%、90.61%明显高于MPR(85.68%)、VR(86.15%)(P0.05)。MPR、MIP、VR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外伤后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3%、95.77%、7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结合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理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志刚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68-168
目的:探讨肝胆、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肝总管及壶腹部肿瘤18例(胰头癌13例,胆总管癌3例,壶腹癌1例,肝总管神经纤维瘤1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结石及炎性狭窄除了有各自的直接征象以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或枯枝样胆总管扩张。结论:螺旋CT对肝、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为肝、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斑块是病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因此,一种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状动脉血管镜、分子影像学已经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胸部病变所致损伤的机制和特点,达到及时防治的目的。方法:收集3202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胸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胸部异常病变检出率为34.01%,包括肺部阴影80.07%、食管不同程度的狭窄59.69%、心包积液5.05%、胸膜改变9.09%和肋骨骨折0.735%。其中只有60.61%有症状,发生时间为放疗开始后0.5~36mo,1~6mo多见。肺部改变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片状影和条索影;食管病变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管腔狭窄;心包和胸膜损伤表现为心包或胸腔有轻、中度的积液和轻度心包或胸膜增厚,伽玛刀治疗后表现为原病灶处的片状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有时中心密度较低,类似空洞表现。这些改变在门诊约50%的肺内病变误诊为肺结核,30%误诊为放射性肺炎,5%误诊为肺炎,3%误诊为肺部肿瘤,4例误诊为肺脓肿。86%的食管病变在影像科误诊为食管癌或食管炎,建议病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88%的胸膜、心包病变误诊为胸膜和心包炎或癌转移。结论:放射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且易于误诊误治,需提高认识,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本文对实验室常用的SLE检查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 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 闭塞的患者, 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 定义为血栓长度, 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 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 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 平均年龄(68.8±11.7) 岁, 男性、女性均28例(50.0%), 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 mi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 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 mm; 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 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 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 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 OR=0.869;95% CI:0.764~0.987; P=0.031), 且血栓长度11.3 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 AUC=0.697, 敏感度71.4%, 特异度76.2%)。同时, 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180;95% CI:1.023~1.362; P=0.023), 且血栓长度9.9 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 AUC=0.689, 敏感度64.7%, 特异度71.4%)。 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 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9年8月35例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多数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均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予抗炎治疗及加强药物保胎治疗。有1例出现死胎,3例同时行剖宫产术,其余31例均无出现流产、早产及死胎、腹腔感染等母婴并发症。但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5.7%。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有赖于详细的询问病史、查体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术后加强保胎治疗,有利于预防切口感染及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是具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产生多肽激素的一类生物学行为各异且难以预测的肿瘤。本文简要介绍CT、MRI、超声和内镜对GEP-NET的诊断价值, 重点介绍针对GEP-NET高表达生长抑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胰高血糖素相关肽受体等, 放射性核素 68镓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标记核素分子显像剂的最新进展及分子成像在GEP-NET中的诊断价值、检查前注意事项和临床适应证。 68镓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已成为GEP-NET诊断的金标准, 对临床治疗决策起关键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和胰高血糖素相关肽等新的靶向分子探针的不断涌现,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肿瘤显像在GEP-NET诊疗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了解其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58个膝关节的MRI图像,评价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情况,并与手术及关节镜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低场强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准确性分别为:前交叉韧带90.9%,后交叉韧带100%,内侧副韧带93.8%,外侧副韧带91.7%.结论低场强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很高,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术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中,有效了解患者术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和巩固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8例进行电话访问,主要访问内容: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离院指导内容的掌握及执行情况。结果:本组808例中776例获访,32例失访,回访率达96%,回访满意度98%;解答及指导776例院外患者存在的问题,电话回访后患者存在的问题有所减少,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性卫生知识的了解,遵医行为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5。结论:电话回访工作是一种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和巩固疗效起积极作用,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BSCM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BSCM患者,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41±18) 岁, 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等.结果23例患者中病变位于中脑5例, 位于脑桥16例, 位于延髓2例.这些患者手术方式共采用了枕下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Poppen入路、翼点入路、Kawase入路、经纵裂胼胝体三脑室入路这7种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最后两种手术入路均首次应用于BSCM手术.病灶全切22例, 次全切1例; 结果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5例, 无明显变化7例, 加重1例, 无手术中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随访了3、5年, 均恢复良好, 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根据BSCM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精确定位病灶, 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 完整切除病灶, 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