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3、6 mo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治疗组治疗后1 mo时BCVA及CMT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mo 时BCVA及CMT逐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与激光治疗组治疗后第1、3、6mo,两组间BCVA及CM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可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提升视力,其作用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起效更迅速,能更好地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30例(3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14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GLP);第2组(16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3次雷珠单抗0.05ml/(0.5mg),每次间隔1个月,第1次注射雷珠单抗7天后行GLP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提高,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OCT显示第1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236.4±113.0μm,第2组平均降低386.6±195.5μm,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独激光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4眼。单纯注药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单纯光凝组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再于注药1wk 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mo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 CMT)。
  结果:三组在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各组在治疗后1,3,6 mo的BCVA和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药组治疗后1,3,6mo 的 BCVA 和 CMT 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BCVA呈下降趋势,CMT呈增厚趋势;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 mo BCVA及CM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mo,联合治疗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和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后3,6 mo,单纯光凝组BCVA和CMT优于单纯注药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相比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效果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确诊BRVO引起黄斑水肿的25例(25只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格栅样光凝组(联合组)和单纯格栅样光凝组(光凝组).比较两组治疗后4、12、24周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值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疗效明显,视网膜厚度降低明显,视力提高快,在4、12、24周观察CMT值分别为:456.53±75.26、326.43±57.48、298.25±65.58.视力及CMT值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光组治疗后4周视力提高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53);治疗后12周和24周视力逐步提高,但与联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62,0.342).视网膜厚度降低,在4、12、24周观查CMT值分别为:(609.81±64.26) μm、(536.06±56.89) μm、(468.31 ±48.8) μm.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可有效促进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5.
袁昱  王晶晶 《眼科》2020,29(3):209
目的 对比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临床确诊为非缺血B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68例(68眼)。方法 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68例患者(68眼)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34眼),其中对照组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按需接受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复查时的LogMAR 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指标 BCVA、CMT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CMT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2、3、6个月时两组BCVA(LogMAR)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3、6个月时BCVA(logMA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320、4.412、5.580、5.859, P均<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CM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5.603、5.122, P均<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CMT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t=-8.358、-11.599、-7.792、-4.389, 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两组间眼内及非眼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63、0.216, P均>0.05)。结论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提高非缺血性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程度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疗法,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64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其中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A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B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A、B两组术前分别为(0.72±0.19)和(0.74±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0.53±0.27)和(0.36±0.26),均获得显著改善(P=0.002,0.000),而B组优于A组(P=0.013)。两组手术前后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复发率(25.0%)高于B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30例3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14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GLP);第2组(16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3次雷珠单抗0.05mL/(0.5mg),每次间隔1mo,第1次注射雷珠单抗7d后行GLP治疗。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结果:治疗6mo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提高,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OCT显示第1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236.4±113.0μm,第2组平均降低386.6±195.5μm,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GLP治疗的效果,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单独或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自2012-12/2015-06于广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非增殖期合并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78例78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独治疗组,联合组(n=41)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02mL注射后lOd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单独组(n=37)仅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mo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中心凹厚度进行观察随访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行秩和检验后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联合组与单独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在术后1、3、6mo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单独或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均能提高视力及改善黄斑水肿情况.但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激光治疗.结论: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可作为基层医院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 方法: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单纯注药组30例30眼,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治疗组30例30眼,先行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再于注药1 wk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观察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单纯注药组治疗后4,8,12 wk 的 BCVA 分别为0.390±0.075,0.367±0.088,0.319±0.064,CMT分别为221.63±112.34,337.73±99.56,432.92±100.46μm,与治疗前相比效果明显,但治疗后随访期间BCVA呈现下降趋势,CMT呈现上升趋势。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8,12wk的BCVA分别为0.385±0.036,0.382±0.079,0.377±0.097,CMT分别为249.77±106.55,270.40±92.88,275.84±97.34μm,可见治疗后效果满意,且随访期间疗效保持平稳。治疗后8,12 wk联合治疗组BCVA及CMT均优于单纯治疗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更能保证疗效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ME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对照组单纯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BCVA为0.75±0.32;对照组为0.74±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CMT为(486.87±92.44)μm;对照组平均CMT为(487.13±86.519)μm,两组在治疗前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7,P=0.089)。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1±4.10)、(0.40±0.85)、(0.36±9.85);CMT分另0为(289.54±104.23)μm、(310.36±98.48)μm、(398.88±93.31)μm;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4±1.60)、(0.43±1.73)、(0.44±2.36);CMT分别为(273.53±103.36)μm、(275.21±92.14)μm、(274.65±93.21)μm。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4;t=2.34,P=0.02;t=4.25,P=0.00);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21;t=2.352,P=0.015;t=2.534,P=0.008);与治疗前比,两组BCVA均明显提高(P〈0.05)、CMT均呈璎快速下降(P〈0.05)。后期对照组的BCVA略呈下降趋势,CMT略呈上升趋势,而联合组则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状光凝与单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均能提高DME患者的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3-08/2016-03收治的经散瞳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终回访3mo时共47例47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2wk后联合静脉回流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2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1mo BCVA、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OP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间BCVA、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阻塞静脉回流区视网膜光凝治疗BRVO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且激光治疗过程中不刺激黄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etinal branch vein occlusion,BRVO)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鞍山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BRVO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三组,20例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术前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第1天进行BCVA、裂隙灯及眼压检查;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行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检查,并利用OCT观察黄斑水肿。通过观察上述指标比较三组术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BCVA为0.26±0.14、0.26±0.14,优于B组的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C组BCVA为0.14±0.11,优于A组0.2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BCVA为0.30±0.13、0.20±0.12、0.14±0.11,优于B组0.43±0.10、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MT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CMT为(318.85±71.48)μm、(287.15±56.71)μm、(255.05±60.90)μm,优于A组(347.00±67.59)μm、(305.10±47.44)μm、(282.40±36.26)μm和B组(417.05±63.94)μm、(394.80±57.18)μm、(375.90±55.1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CMT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致黄斑水肿疗效较好,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病例患者44例44眼纳入研究,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黄斑区激光光凝组(联合组)和单纯黄斑区激光光凝组(光凝组)。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联合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1wk,给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 mo。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BCVA及CMT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疗效明显,视网膜厚度降低明显,视力提高快,视力及CMT 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t=5.781、7.496、7.341、7.836,均P=0.000;CMT:t=9.784、11.893、11.573、11.437,均P=0.000)。激光组激光治疗后1wk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130,P=0.053),治疗后4、12、24wk视力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24、6.429、6.922, P=0.04、0.000、0.000)。联合组与激光组治疗后1、4、12、24 wk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04、3.223、3.303、3.296,P=0.015、0.03、0.04、0.03)。联合组与激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3.231、50.504、56.074、38.103,均 P =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及联合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DME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组(A组)、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泪珠单抗组(B组)和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组(C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镜、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比较三种处理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DME患者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渗漏,但B、C组疗效优于A组(P<0.05).B、C组患者BCVA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CMT及RNV渗漏改善情况优于B组(P <0.000 1),表现出更理想且持久的治疗效果[BCVA:0.250 0±0.094 1;CMT:(-162.40±26.34)μm;RNV渗漏面积:(-19.63±4.87)mm2],且无光凝术及雷珠单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迅速减轻DME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其疗效优于单纯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和联合雷珠单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 年6月至2016 年12 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2例(52眼),根据是否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分为单纯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又根据接受雷珠单抗及激光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 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3组间BCV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8,P=0.011)。治疗后1、6个月同一时间点3 组间BCVA比较,单纯激光组分别低于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P < 0.01)。3 组治疗后6 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14.57、20.12,P < 0.01)。治疗前,治疗后1、6 个月3 组间CMT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25)。治疗后1、6 个月同一时间点3 组间CMT值比较,单纯激光组分别大于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P < 0.01)。3 组治疗后1、6 个月较治疗前CMT值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其作用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作用.方法弥漫性黄斑水肿患眼45只,17只眼先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28只眼仅予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变情况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提高0.14±0.12,全视网膜光凝组视力提高0.04±0.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6).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患眼黄斑水肿大都消退,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眼黄斑水肿于激光后仍存在甚至加重.结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弥漫性黄斑水肿消退,保存和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3组:第1组(10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第2组(10眼)玻璃体腔注射1次雷珠单抗0.05mL/0.5mg,7d后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 第3组(10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3次雷珠单抗0.05mL/0.5mg,间隔1mo,第1次注射7d后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OCT检查(干涉光断层扫描仪检查)黄斑中央厚度。

结果:患者6mo后视力显著提高, 1组平均提高11个字母,2组提高17个字母,3组提高18个字母。OCT显示1组黄斑中央厚度平均降低208.7μm,2组降低312.9μm,3组降低326.8μm。1组中视力提高3行以上1例(10%),2组有3例(30%),3组有4例(40%)。

结论: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独激光治疗,雷珠单抗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术治疗BRVO并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及C组(30例),分别采用雷珠单抗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单纯激光光凝术及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BCVA分别为0.80±0.12、0.72±0.08、0.67±0.06;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BCVA分别为0.63±0.09、0.60±0.06、0.47±0.04;C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BCVA分别为0.59±0.06、0.54±0.05、0.43±0.04;B、C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BCVA均显著低于A组(F=2.51、2.68、2.91,P=0.03、0.02、0.02)。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CMT分别为(359.15±77.95)μm、(365.27±53.38)μm、(300.25±39.01)μm;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CMT分别为(304.32±59.20)μm、(327.68±40.91)μm、(246.23±30.04)μm;C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CMT分别为(209.30±54.39)μm、(264.33±37.80)μm、(208.17±29.34)μm;B、C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CMT均显著小于A组(F=3.78、4.66、5.14,均为P=0.00)。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P=0.64);C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A、B组(F=2.45、2.60,P=0.03、0.02)。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38)。结论 相较于单纯应用激光光凝术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激光光凝术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CMT,且未加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l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l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 250 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及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病程、阻塞支分布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脉压差、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有无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注射雷珠单抗的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黄斑水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114眼)纳入研究,其中单次注射组79例,复发组35例,两组相比,复发组的年龄、基线CMT均显著大于单次注射组(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CMT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80,P=0.01;CMT:OR=1.005,P<0.01)。结论 年龄和基线CMT是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基线CMT越高的患者需重复注射雷珠单抗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