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是通过调气以清化痰热的方剂,功能调畅气机,和中降逆,清胆和胃,宁心安神。王师善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汪银莹  顾勤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胆汁反流,且大多与酸反流并存.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在胃气上逆、脾失运化,临证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或疏肝清热,或健脾益气,或宣肺降逆,或降气化痰,或滋阴清热等.顾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肝胃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上逆,故治疗时以调气机之经方小柴胡汤,可疏利三焦,调畅气机,疗效较好.此外,临证中见肝肺气逆证,如:咽中堵塞感或异物感,但饮食下咽无碍,可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3.
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方,由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用治伤寒在表,汗、吐、下不当所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痰气痞证.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噫,代赭石重镇胃中冲逆之气,两药协同,镇逆降气、消痰和胃力强,为方中主药;半夏、生姜化痰消痞,降逆和胃,助主药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胃、扶正祛邪,防重镇燥散伤胃;炙甘草并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相似文献   

4.
呕吐可责之于胃气上逆,病位涉及脾胃、肝胆、肺等脏腑,发病与饮食不节/洁、情志所伤、痰饮壅阻等因素有关,故调气降逆是治疗呕吐之大法,临证可通过调畅脏腑使气机升降相因,各司其职。具体治法为调畅脾胃降逆、疏肝理气降逆、利胆和胃降逆、协调肺胃降逆,并佐以化痰、涤饮、清热等法。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方义及临床应用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古今医家赋予温胆汤五种方义,即清热化痰论、解郁化痰论、达胆和胃论、和胃降胆论、分消走泄论。阐释其产生五种方义的原因为:方中每种药物有多种功效,医家对药物功效的着眼点不同。温胆汤在其五个方义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各个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刘春龙  胡连军 《河北中医》2008,30(10):1048-104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治疗由于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而出现的热厥轻证.其5个或然证亦是由于肝胃气滞,疏泄不利,升降失常,经脉不通所导致的不同证候.方中柴胡味薄气升,疏肝解郁而透达阳气;枳实味苦主降,破气散结而宣通胃络,一升一降,气机调畅 .白芍药、甘草制肝和脾缓急益阴.药虽4味而临证加减应用,疗效非凡,体现出了经方之神奇.现将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治疗5个或然证的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 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 热、化瘀、养阴药;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壅滞之消化系统疾病,重在疏理肝胆,调畅气机,常配合补气、逐痰、降 逆、通络药;治疗气血失和、痰瘀壅塞之妇科疾病,以调和气血、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为法,常配合培元、补血、调肝、化痰、化瘀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脏腑失职,气机逆乱及调畅气机,重在降逆两方面入手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与反流性食管炎相类病症的中医辨治方法,指出临床目前已证实反流性食管炎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反流性食管炎相类病症如嗳气、嘈杂、呕逆、反胃、饮食有碍等症状主要与脾胃、肝、心肺、肾的气机升降失常有关,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枢机不利;肝胃不和,升降失常;心肺阳虚,宣通不及;肾虚不摄,气化失司;治疗方面张锡纯通过药物调整脏腑气机升降,使脏腑恢复其生理特性,主要有补中降逆,调肝降逆,温通降逆,补肾降逆等。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姚乃礼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国家第四、五、六批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载。姚教授认为气机失于调畅贯穿疾病始终,脾胃气机失调是其病理基础;在治疗中注重调畅脏腑气机,体现在健运脾气、润降胃气、疏理肝气、畅通腑气、肃降肺气、清化痰气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今名医方论》言温胆汤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诸证。方中以竹茹为君清胆热,以半夏为臣降胃逆,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疏以陈皮、理三焦之滞气,渗以茯苓,和以草、枣、姜,调肠胃以安正气[1]。温胆汤是杨志宏教授临证习用之方,谓凡痰浊中阻之证,内外妇儿各科,但见"头晕、胸闷、口苦、纳差、苔腻、脉滑"之证即可谓之温胆汤证,尤以苔腻一证为要,"但见苔腻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兹将杨志  相似文献   

11.
<正>蒿芩清胆汤有清利肝胆湿热、和胃化痰之功效。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兼以化湿辟秽,黄芩苦寒化湿热以利胆,共为君药,两者合用既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竹茹、橘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使药。纵观全方,清透与清泄并用,胆胃三焦兼调。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临床研究表明蒿芩清胆汤对流感、胆囊炎、胃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发热有很好的效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以化痰为主,兼以清热,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枳实行气消痰、除三焦之痰壅;陈皮理气消滞、降逆除涎;茯苓健脾安神渗湿;生姜降逆和胃、祛饮止呕兼制半夏之毒;大枣调和脾胃;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药性不温不燥,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是一首古代名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相关病症。单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众人多直观地认为温胆汤是一首化痰方,而对其条畅气机作用认识不甚清晰。文章从胆腑调畅气机的作用入手,在胆腑的功能基础之上,分别从温胆汤通过化痰以利胆及调理脾胃气机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并与常用的小柴胡汤、逍遥散在组方机制及所治疾病的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温胆汤在调畅气机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14.
癌病之治多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贾英杰教授在此基础上指出,有形实邪的形成与人体气机的失调密切相关,强调治疗癌病应重视调畅气机,采用宽胸散结、下气通腑、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健脾升清等法,气机条畅,达到“常则为气,导引血脉,调畅三焦,周流四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气药 ,多辛香走窜 ,能疏理气机。其在不同的方剂中 ,配伍意义亦各异 ,现阐述如下 :1 行气则湿化湿属阴邪 ,其性重浊粘腻 ,最易阻碍气机 ,而气滞不行 ,又使湿邪不得运化。然湿邪又有内、外湿之分 ,不论何湿皆须配伍理气之品 ,以求气行则湿行 ,气化则湿化。治内湿之代表方如平胃散 ,具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主治湿滞脾胃证。方中配伍厚朴、陈皮以利气机调畅 ,脾气健运 ,胃得和降 ,则诸症自除。《医方考》论述平胃散时云 :“陈皮能泄气……气泄则无湿郁之患。”又如实脾散 ,具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主治脾肾阳虚 ,气滞水停之证。方中…  相似文献   

16.
介绍曹锐教授诊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曹锐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失宣肃、肺气 上逆,故以肃肺降逆、化痰止咳为基本治则,同时注重调节气机、固表调营、分期论治。临证调节肺部气机有 宣肺气与降肺气之别,调节周身气机则重在肝升胃降,总之,调节气机宜宣降结合、降重于宣。分期论治强调 前期疏风化饮,后期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17.
指出从病机分析入手,从总体上、动态上把握治疗是董师辨证施治的显著特点.辨证注意分析气机,立法重视调畅气机,用药谨防阻遏气机,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调气思想.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董建华学术思想.即重辨证,把握内在病因病机;合生理,通降乃治胃之大法;研病机,主张胃热学说;论治法,处病先调气机;求创新,学贯寒温两门.董师调畅气机特点有三一是谙熟脏腑气机,二是注重调肝,三是调气不忘和血.认为初病在气,以调气为主;久则入络,必佐以行血之品,才能达到气血流畅而郁解.  相似文献   

18.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原书有乌梅、生姜,现多不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方中半夏苦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陈皮辛甘苦,芳香醒脾、疏利中焦、祛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为臣药;茯苓甘淡,痰由湿生,淡能渗湿,甘能补脾,  相似文献   

20.
总结徐珊教授调畅气机法治疗慢性胃炎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气机失于通降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慢性胃炎从气滞、气逆、气虚、气陷4个方面着手,所选方药多用辛开苦降配伍,调畅气机,化浊和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