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治疗中的祛邪与扶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江苏中医药》2004,25(9):12-15
温病是由于感染温邪引起的外感疾病,温邪在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祛邪外出是治疗温病的首要任务,在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当注意病变部位、病理性质、证候类型等方面的因素。温病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邪正相争,邪热伤正,所以,扶正亦是治疗温病的必要措施,温邪易伤阴液,阴伤是温病重要的病理变化,养阴是温病扶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温邪最易伤及阴液,阴液耗损的程度,常关系着温病的预后。因此,祛邪与养阴是温病的两大基本治则,两者关系密切,处理不当,会影响温病的治疗,贻误病情。笔者试就温病中祛邪与养阴的关系,谈谈个人体会。—、祛邪与养阴的意义温邪是温病的外在致病因素,多在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邪气过盛超越人体正常防御能力时侵入人体而致病。由于温邪具有性质属热、易伤阴液、致病迅速等特点,因此温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临床多见高热、口渴、溲短赤,甚则神昏、痉厥、出血、大汗津脱,或阴  相似文献   

3.
温病是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此类疾病在儿科临床颇为多见。温为阳邪,最易伤阴。且小儿在生理上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特点,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更易伤津劫液。因此,保津养阴在小儿温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一、温病初起,邪热亢盛,当以祛邪为主,但要注意顾护津液温病初起,邪正交争剧烈,邪热亢盛之时,治疗上应首先立足于祛邪。但祛邪之法若用之不当,往往容易损伤津液。津伤则邪难除,结果势  相似文献   

4.
温病养阴法研究概况南京中医学院万海同,王灿晖,杨进(210029)养阴,亦称滋阴、育阴、益阴、补阴。即运用滋养阴津的方法以补充人体阴液,属“八法”中的补法。养阴对温病的治疗及其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温病养阴法的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  相似文献   

5.
<正> 阴液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伤阴是温病的重要病机特点,养阴则是治疗温病的根本法则。“温病最善伤阴”。不论是感而即发,还是伏而后发,其机转总趋于化燥伤阴。诚如王孟英所云:“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针对这一基本病机特点,温病大师叶天士曾谆谆告诫:“留得一分阴液,便存得一分生机。”可见,养阴在温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试图就温病养阴的源流、意义、方法及其应用规律作一初步探讨。温病养阴溯源温病养阴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大法,最早见于《内经》一书,书中载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汉朝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对温病养阴作了  相似文献   

6.
养阴思想是吴鞠通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时时顾护阴液的养阴观贯穿吴氏温病治疗始终,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梳理吴鞠通温病专著《温病条辨》,从温病的初期、中期、后期与恢复期不同病程阶段总结吴氏特色养阴治法,归纳其方药应用规律与瘥后调养之法,明确温病治疗中养阴的重要性,对现今以阴伤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红兵 《河北中医》2000,22(7):549-550
妊娠期温病的治疗为临床上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其治疗正确与否 ,不仅影响孕妇的生命 ,也直接影响胎儿的安全。由于孕妇特殊的生理变化 ,使妊娠期温病的治疗有别于温病的一般治疗 ,因而对之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妊娠时期 ,胎居腹中 ,这决定妊娠温病治疗的特殊性。对妊娠期温病的治疗 ,古代温病学家有散在论述 ,而近 1 0年的医学界却鲜有论及。笔者认为治疗妊娠期温病关键要把握好祛邪与护胎的关系 ,以及以下治疗特点。1 祛邪时勿忘护胎妊娠期温病的治疗是祛邪抑或护胎 ,古代医家认识有别。某些医家注重保胎。如《时病论》言 :“凡治…  相似文献   

8.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养阴生津法是温病治疗中重要而又富有特色的一种方法,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末,本文从文献的角度总结养阴生津之法在温病卫气营血以及温病后期不同阶段的具体运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病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在祛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邪能外透。热象偏重是温病主要特点,清热祛邪是其大法,辛味药物似应少用,然温病方中却以辛味药物与其它药物巧妙配伍,针对温病之热常有"郁"的特点,使其祛邪开郁、透邪外达之功具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温病学家 ,临床四十多年 ,在温病的治疗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将温病的治疗从大的原则概括为首重祛邪、重视扶正、调整机能三个方面 ,在每个大的治则中 ,又包含有不同的治法。以下分别论述这三个方面。1 首重祛邪强调祛邪为首要任务是因为温病乃因感受外邪所致 ,其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邪正相争过程 ,其中病邪则是导致温病发生并决定其发展过程的主导因素。因此 ,温病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有效地祛除病邪。古代医家亦强调“祛邪务早”、“祛邪务尽”。如吴又可说 :“客邪贵乎早逐”。祛邪…  相似文献   

11.
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兴 《新中医》1999,31(12):3-5
认为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的基本大法,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从养阴补不足,养阴以制火,养阴以透邪,阴以祛瘀及养阴以敛阳五个方面阐述了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招泽熙 《新中医》1993,25(10):52-53,46
阴液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伤阴是温病的重要病机特点,养阴则是治疗温病的根本大法。不论是感而即发,还是伏而后发,其病机总趋于化燥伤阴。如王孟英所说:“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针对这一病机特点,温病大师叶天士曾谆谆告诫:“留得一分阴液,便存得一分生机”。可见,养阴法在温病治疗中占有何等重要位置。笔者就  相似文献   

13.
透热养阴思想是叶天士治疗温病最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在《温热论》《幼科要略》《眉寿堂方案选存》《临证指南医案》等代表性著作均有呈现,本文从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分析叶天士透热养阴用药规律,阐明透热养阴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温病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外感发热性疾病。温为阳邪,最易伤津损阴。清代吴鞠通在其名著《温病条辨》中就指出温病治疗应遵循“时时顾护津液”的原则,由此可见,养阴生津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法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目前,对于温病养阴生津法的研究尚不深入,有关养阴生津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在建立温病热毒伤阴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养阴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实验动物 选用日本大耳白家兔,4—4.5月龄,雄性,体重2—2.5kg,由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相似文献   

15.
论养阴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万海同  杨进 《中医杂志》1996,37(1):8-11
阴虚是诸多致瘀因素的病理枢纽,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血瘀形成后亦易导至阴虚。养阴法在血瘀证治疗中具有濡润脉道,有利血行;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扶正,泻实祛邪,消除瘀结的作用。养阴方药运用于血瘀证的治疗应以阴虚为依据,要注重脏腑辨证以及同它法配伍应用。养阴可以通瘀,是治疗血瘀的有效方法,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温邪及其病理产物、药用寒凉等因素极易导致人体出现气郁,而气郁又可产生相应病理变化,在温病的治疗过程中容易被忽略。文章通过阐述温病存在气郁的原因及表现,提出治疗温病在清热与养阴时还需谨记调畅气机的治疗思路,并详细阐述了治疗温病调畅气机的重要意义。务在使温病的治疗达到:清热用寒不凝滞、不伤正,扶正养阴不壅滞、不敛邪,以期对梳理温病的治疗思路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17.
《温热论》养阴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著《温热论》是论述温病的一部专著,所论“卫气营血”为温病学体系开山标志。其对温病的证候辨析、治法等思想对后世论治温病有着深远的影响。温病病程中极易伤及津液,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因此,叶氏十分重视养阴生津,多用养肺胃、肝。肾之阴之法。其识别温病阴伤、养阴救阴扶正思想更是贯穿全文,这对了解和发挥叶氏温病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归纳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8.
邵学鸿 《中医杂志》1997,38(9):520-522
保津养阴治则是针对温病耗津伤阴的病机特点,为保存人体阴液而确立的基本治则。笔者谨就保津养阴在湿病治疗中的意义及其具体运用作一探讨。1 温病保津养阴的重要意义阴液包括津液和精血,它们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具有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同时又有调节人体阴阳消  相似文献   

19.
论温病“截断疗法”的内涵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莲 《中医药学刊》2001,19(4):338-339
“截断疗法”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的一种治疗思想,其含义包括“截断”与“扭转”两个方面,截断的前提是辨病辨证的结合,辨病治疗是从温病病因的特异性出发,掌握各种温病的病理实质和发病规律,有预见笥的抢先一步,辨证要注意先兆症。截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祛邪务尽务早是温病截断的关键,合理运用祛邪方法,顺势驱邪,多渠道祛邪。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扶正在截断扭转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益气养阴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密切相关,结合体质选择治法方药,先证而治,有利于提高截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养阴法是《温病条辨》治疗大法之一,养阴思想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温病条辨》按三焦分证治疗,在上、中、下三焦病证治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养阴护阴思想,养阴在下焦病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养阴方剂以补阴药、补血药及清热养阴药为基本构成,同时,又体现出三焦分证用药的侧重。常用药物有麦门冬、阿胶、甘草、干地黄、白芍等,又常根据温病病情变化和发展不同阶段,在主药的基础上随证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