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恶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药物治疗,晶状体囊内摘除 玻璃体前界膜划开4例,晶状体囊外摘除 后囊膜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除9例,17例前房均恢复并保持良好。结论:恶性青光眼是多种发病因素混合存在的难治性青光眼,早期药物治疗有效,后期多种联合手术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恶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可能的发病机理、手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对 12例 (16眼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联合手术的方案以及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全部有效。结论 :恶性青光眼发病的机理可能与睫状突、晶状体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异常关系有关。对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手术硅油充填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 36 2只眼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硅油术后继发青光眼发病率 11 6 % ,随着硅油在眼内时间延长继发青光眼的发病率增高。术后无晶体眼 ,硅油进入前房是眼压升高主要原因。其次为硅油乳化。 42只眼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患者经药物和 /手术治疗眼压可有效控制。结论 :玻璃体手术硅油充填继发青光眼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与硅油在眼内时间 ,硅油进入前房 ,硅油乳化有关。经药物和 /手术治疗眼压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它作为难治性青光眼 ,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对此类青光眼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包括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 )各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它作为难治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本文对此类青光眼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各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几种治疗恶性青光眼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2例(23眼)恶性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及手术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治疗。结果 5眼经药物治疗缓解;12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玻璃体腔抽液加前房成形术缓解;3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玻璃体腔抽液加前房成形术加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缓解;3眼经上述治疗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晚期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前部玻璃体切除加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联合术后缓解,其中2眼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论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中,药物及各类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成功率,可以采取简单到复杂的阶梯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睫状体冷凝术联合球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痛等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 对视力光感或光感消失伴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且不宜施行滤过性手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只眼),施行睫状体冷凝联合球后无水酒精注射术,并辅助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眼压均得到控制,症状缓解,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结论 睫状体冷凝术联合球后无水酒精注射对缓解视功能丧失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痛等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其对侧眼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9例单眼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其对侧青光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结果:9眼恶性青光眼对侧眼联合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前房加深,视功能无进一步损害,未发生恶性青光眼。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恶性青光眼高危眼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恶性青光眼     
作者治疗66例恶性青光眼,对本病的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药物治疗常规和新的手术方法。恶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手术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占闭角型青光眼的2—4%。其特点是术后  相似文献   

11.
透明质酸钠联合Ahm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7例27眼,术后随访6~22mo。结果:术前眼压46.70±9.31mmHg,术后降至20.60±7.31mmHg,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阀门管位置欠佳,经调整后得到改善,2例前房积血,用药后吸收。结论:使用透明质酸钠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1990-01/2009-06期间连续收治住院的358例501眼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501眼,其中118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3.6%。小梁切除术21.2%,小梁切除+MMC35.2%、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10.9%。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47眼(39.8%),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3眼(28.0%),结膜瓣渗漏27眼(22.9%),恶性青光眼8眼(6.8%),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眼(0.8%),脉络膜上腔出血2眼(1.7%),除恶性青光眼外其余均伴有术后低眼压。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前房37眼,其余81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结膜瓣渗漏。通常发生在术后1~2d。以小梁切除+MMC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MMC不但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周欣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44-1045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术处理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80例80眼按手术前处理方法分为前房穿刺组(40例40眼)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40眼),治疗前眼压均≥50mmHg,对两组病例治疗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治疗后眼压均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前房穿刺组;房角镜检查,前房穿刺组房角重新开放病例多于对照组;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穿刺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1例发生恶性青光眼,3例发生睫状体脱离,4例发生Ⅱ°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操作简便,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与不同阶段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氧化应激状况与GDx-VCC的检查进行对比研究,来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60眼正常人、40例50眼早期青光眼和40例60眼中晚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清进行MDA,CAT,VC,SOD,GSH-Px,GST检测并应用GDx-VCC对其RNFL进行检测,分别比较其RNFL参数的不同。最后比较氧化应激指标与GDx-VCC在不同时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中GST和MDA即有所升高,中晚期患者升高较为明显,而CAT,GSH-Px,SOD,VC早期即有所降低,中晚期则明显降低;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RNFL变薄,中晚期患者的RNFL较早期的明显变薄。两种方法所得的各参数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具有良好地区分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能力,对于青光眼的分期诊断中具有一致性。结论:氧化应激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液术治疗术中有恶性青光眼倾向患者的疗效。 方法:青光眼患者19例 20眼术中从角膜穿刺口注水恢复前房检查巩膜瓣渗漏情况时,表现为前房浅眼压高的患者,予以玻璃体穿刺抽液、前房注黏弹剂的方法治疗。 结果:患者19例术后无1例浅前房,出院眼压为5~22.5(平均10.4)mmHg,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例6眼,下降者9例9眼,3例3眼有玻璃体出血。 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出现恶性青光眼倾向患者常为伴有睫状体前位晶状体前移的闭角型青光眼,术中联合玻璃体抽液术,可有效预防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青光眼32眼小梁切除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I)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与青光眼组术前、术后2,12wk的眼部血流情况,包括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1)青光眼组手术前后比较:青光眼组在小梁切除术后血流灌注明显好转,表现为PSV,EDV增高,RI下降;(2)青光眼术后组之间比较:PSV,EDV,RI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青光眼组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时OA,SPCA,CRA的PSV,EDV和RI仍不及正常人(P<0.05);(4)青光眼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SPCA,CRA均表现为PSV,EDV下降,RI增高(P<0.01)。结论:(1)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存在明显的血流灌注不足,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改善眼部血流灌注情况;(2)CDI可长期用于监测和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剂作用后结膜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炎性标记物ICAM-1在眼部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剂对结膜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科收住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三组:应用5g/L噻吗洛尔与2g/L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应用5g/L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6mo,7~12mo,13~18mo)组,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ICAM-1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单一用药组在用药13~18mo时其球结膜组织学改变明显,表现为上皮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或有上皮分离或增生,球结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排列不规则,小血管增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数增多。联合用药组在用药13~18mo时球结膜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或鳞状化生,上皮厚薄不均,表面不光滑,有上皮脱落,球结膜下组织中小血管增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杯状细胞减少。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13~18mo结膜组上皮组织中含ICAM-1抗原的阳性细胞数与其他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致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ICAM-1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4%),无明显眼部刺激症状。术前眼压平均49.78±14.17mmHg,术后眼压下降到平均18.45±8.91mmHg。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4眼(53.85%),视力不变12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26眼中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1眼,部分消退5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6眼(23.08%),前房少量积血3眼(11.54%),引流管内口堵塞2眼(7.69%),引流盘纤维包裹1眼(3.8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