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egaptani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是湿性AMD患者丧失视力的主要原因。CNV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诱发CNV的关键因素之一。Pegaptanib作为眼科领域应用的第一种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CNV形成和血管渗漏,对湿性AMD已初步显示出较传统疗法更优越的治疗效果。随着对CNV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将有可能更加有效的防治湿性AMD等CNV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vastin滴眼液和结膜下注射方法对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avastin滴眼液组)、C组(avastin结膜下注射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烧伤后3,5,7,14d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增生情况,拍照并计算CNV面积变化。同时每组各处死大鼠5只,摘取角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R-2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表达。结果:A组在伤后各时段CNV增生面积均大于B,C组;B,C组伤后各个时段VEGFR-2及CD3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两组之间CNV增生面积及伤后各时段VEGFR-2及CD3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应用avastin滴眼液和结膜下注射均能有效地抑制CNV生成。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可见于多种眼底疾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已成为世界范围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NV是引起AMD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CNV的发病机制不清楚,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可为研究CNV病理改变、临床防治及CNV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心凹下脉络膜视网膜疾病(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一次ranibi-zumab注射治疗的非劣效性对比研究。方法初发或再发的中心凹下CNV合并AMD患者353例,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适于PDT治疗的CNV的特点和PDT的并发症。其中CNV的类型、病灶大小、位置及活动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而对于AMD特殊类型如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症的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3种主要的CNV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109眼)经临床确诊的上述CNV患者进行PDT治疗,随访1~24(平均9.4)mo。采用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功能、CNV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以及视网膜水肿变化等,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包括AMD42例(54眼),病理性近视17例(18眼),特发性CNV患者37例(37眼)。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2,1.5和1.2次;视力稳定和提高者各组分别为83.3%,83.3%和86.5%;CNV渗漏停止或减少者各组分别为90.7%,83.3%和89.2%:视网膜水肿减轻者各组分别为77.8%,88.9%和86.5%。除3例AMD患者出现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DT可有效地改善或稳定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近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 ,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的治疗 ,仅维替泊芬(verteporfin)的光动力学疗法 (PDT)和激光凝固治疗有确实效果。曲安奈德作为常用类固醇药物 ,是已知的最具潜力的抗新生血管药物。目前尚鲜见有关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 (intravitrealtriamcinoloneacetonide ,iTAAC)联合PDT治疗AMD患者CNV的报道。作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评价iTAAC联合PDT治疗AMD引起的中心凹下CN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4例患者 ,女性 9例 ,男性 5例 ,平均年龄80 3岁 ,维替泊芬PDT治疗参照国际PDT治疗AMD(TAP)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恩度)对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应,并与avastin作比较。方法:采用532nm激光光凝建立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2wk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CNV的形成情况。取40只成功造模的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组,10只)、生理盐水组(2组,10只)、内皮抑素组(3组,10只)和avastin组(4组,10只),光凝后2wk玻璃体腔给药1次,1wk后取材行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方法为方差分析,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取P〈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2wk后HE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下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CNV阳性检出率为72.8%。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CNV无抑制作用; 内皮抑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avasti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对CNV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对avastin和内皮抑素组进行LSD-t检验,得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者抑制CNV的效应是不相等的,由于(-overx)avastin =26.90,(-overx)内皮抑素=29.13,(-overx)avastin〈(-overx)内皮抑素,我们可推测,内皮抑素的抗CNV作用弱于avastin。结论:激光诱导有色小鼠C57BL/6J的CNV动物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进行CNV研究的理想模型。内皮抑素对CN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眼科临床抗击CNV相关疾病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5例渗出型AMD患者的7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观察1周和1个月时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治疗效果。 结果 7只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视力均无下降。治疗后1周时除1只眼在ICGA后期仍可观察到CNV有轻微渗漏外,其余6只眼FFA及(或)ICGA均显示CNV渗漏停止;OCT检查显示CNV有不同程度缩小,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但在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到有2只眼在原渗漏病灶处又有渗漏灶出现。 结论PDT 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封闭AMD的CNV,使其停止渗漏,且不影响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3-2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贝伐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阿瓦斯汀)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48例5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3,7d; 1,6mo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容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3mo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75mg,每6wk注射一次。结果:在48例50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8±20.4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0.82±0.53,CFT为364.97±151.83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和TMV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9.7mo的随访,BCVA,CFT和TMV3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32眼(64%),稳定者为18眼(36%)。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8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8次/眼,有50%患者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湿性AMD引起的CNV安全、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vastin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眼随机分为avastin组和激光治疗组。Avastin组球结膜下注射avastin治疗,激光治疗组予以激光治疗。结果:术后6mo avastin组无效率为10%(3/31),激光组为2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astin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beyac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4/2009-10我院就诊,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CT)检查确诊的CRVO伴ME患者72例75眼,A组38例39眼,其中A1组20例2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0.05mL);A2组18例18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1.25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B组34例36眼,其中B1组16例1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2.0mg(0.08mL);B2组18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2.0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对比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4wk的视力、眼压、眼底,治疗前和治疗后4wk的FFA表现和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72例75眼中有58例61眼视力和黄斑水肿改善,A2组与A1组、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可改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重复治疗效果更明显,但增加剂量并不会明显改善黄斑水肿高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avastin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可能与avastin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辅助的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PDR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严重PDR患者24例24眼,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10例10眼,单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avastin+手术组14例14眼,行玻璃体手术前2周一次性玻璃体腔注射25g/L avastin0.06ml。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2组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单纯手术组与avastin+手术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和眼部基线特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视网膜+++级新生血管者10眼,avastin+手术组为1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单纯手术组增生膜内可见较多散在的毛细血管型新生血管,多数由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管腔,部分区域可见较多出血;avastin+手术组增生膜玻璃样变的成分增多,新生的毛细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均呈强阳性表达,avastin+手术组400倍镜下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为(15.40±7.42)个,单纯手术组为(8.00±3.8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2,P〈0.01);avastin+手术组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为(1.88±1.71)个,单纯手术组为(0.45±0.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7,P〈0.01)。结论Avastin可抑制增生膜新生血管芽的形成,阻断新生血管的发生,减轻视网膜水肿,这可能是其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PDR、降低手术难度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9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高氧BSS组和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每组15只。空气对照组小鼠在空气中喂养,其他各组均置于体积分数75%±2%O,的高氧环境中饲养,连续5d,高氧BSS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BSS液0.5μl,3个avastin处理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1.25、2.50、5.00g/Lavastin各0.5μl。17日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CD34分子的表达;利用视网膜铺片技术观察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进行比较。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发现,高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空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avastin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高氧BSS组和高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avastin组与低剂量avastin组比较,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CD34分子呈阳性表达。视网膜铺片可见空气对照组的血管自视盘向四周均匀放射,分支良好,结构清晰;高氧对照组、高氧BBS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其结构紊乱,分布不均;各剂量avastin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走行接近空气对照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其作用与avastin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沙翔垠  宋莉 《眼科研究》2010,28(7):591-595
目的探讨眼表应用avastin、地塞米松及联合用药对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大鼠CNV模型,分为4组:地塞米松组给予质量分数0.1%地塞米松局部点眼;avastin组给予5.0g/Lavastin;联合组给予5.0g/Lavastin+0.1%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裂隙灯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各组CNV的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第6天时,对照组CNV生长接近高峰,血管粗大、密集,交织成网状;地塞米松组和avastin组CNV较短,血管稀疏、细长;联合组CNV较短,血管较稀疏、细小。实验后3、6、12d,3个组CNV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659,P=0.000;F=296.370,P=0.000;F=148.008,P=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avastin组、地塞米松组及联合组CNV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vastin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对照组角膜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层大量CNV,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地塞米松组、avastin组角膜基质排列趋于整齐,CNV明显减少,腔小且分布稀疏,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联合组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规则,CNV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对照组角膜全层VEGF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CNV区域和上皮全层。地塞米松组和avastin组CNV密度减低,角膜基质层CNV区域的VEGF表达减少;联合组CNV密度明显减低,VEGF表达微弱。结论 Avastin和地塞米松均能抑制CNV,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CNV和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1.25mg 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和中期以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09-01/2010-12诊断为视力下降有临床治疗意义的糖尿病病变的患者60例(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以OCT检查显示中度以上黄斑水肿,黄斑水肿病史不超过3mo)。观察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行彩色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再观察治疗后第1,2,3d;3wk;3,6mo,视力的变化,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行眼底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用TOPCON 3D-OCT检查术后视网膜的厚度进行比较。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中心黄斑平均厚度明显减低,由术前(395.933±119.784)μm至末次随诊为(314.200±60.52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未见眼压的异常改变,未发现白内障的加重,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及其他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提高,黄斑水肿明显消退,必要时可以连续注射治疗,但其远期治疗效果需要大样本的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有29、11、2眼分别注射2、3、4次。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4.78±3.91)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结果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3、6、12周BCVA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182,-4.189,P=0.000)。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6周、12周时CMT平均值均明显减低(t=8.684,5.019,P=0.000)。治疗前病程≤1个月的患者,治疗后3周,视力平均值比病程〉1个月的患者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黄斑灌注良好者CMT降低的效果可保持到术后12周,无灌注区组CMT降低的效果保持到术后6周。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病程短者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tenomodulin(TNMD)和avastin 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体外血管样结构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传至3~6代的HUVEC接种于微孔板中贴壁生长,再置于孵箱中培养6 h,分别加入不同剂量VEGF处理24 h,MTT法测量细胞增殖能力,筛选促进细胞最大增殖作用的VEGF剂量A。将HUVEC分别加入A剂量的VEGF+不同剂量(0.25 mg·L-1、0.50 mg·L-1、1.00 mg·L-1、2.00 mg·L-1)的TNMD或avastin置于孵箱中培养24 h,MTT法检测TNMD和avastin对VEGF诱导的HUVEC增殖抑制的差异。基质胶体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血管形成的形态和长度:实验分为4组,A组为阳性对照;B组添加VEGF;C组添加 VEGF和 avastin;D组添加VEGF和TNMD,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图像处理分析软件量化分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差异。结果 MTT在4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A值)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相同药物浓度时TNMD的A值均明显低于avastin的A值(均为P<0.01)。基质胶体实验结果显示,D组的毛细血管样结构破坏明显;A组、B组、C组和D组细胞总长度分别为(7422±311)μm、(9369±121)μm、(6499±258)μm、(5292±137)μm,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NMD比avastin对体外培养的HUVEC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