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静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337-1339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急性视神经炎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比较。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EAE组、米诺环素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观察视神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中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EAE组视神经光镜下表现为神经纤维空泡样变性,轴突不规则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AE组、米诺环素组、MP组与正常组视神经轴突占横切面积比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视网膜几乎未见Caspase-3蛋白表达,EAE组、MP组与米诺环素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轴突损伤,但不能减少RGCs中Caspase-3的表达。米诺环素可下调Caspase-3在视网膜中表达,提示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RGCs中Caspase-3活性,介导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焦晓玲  彭媛  杨柳 《眼科研究》2014,(4):303-307
背景 米诺环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否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64只和米诺环素组64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用反向镊钳夹小鼠左眼视神经3s以建立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米诺环素组立即以45 mg/(kg&#183;d)的剂量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0.4ml,造模后24 h注射剂量减半,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小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7、11、14天处死并制备视网膜铺片,用4&#39;,6&#39;-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RGCs层细胞密度的变化.取各时间点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面CD11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77.50±2.38)个/0.01 mm2和(70.00±2.94)个/0.01 mm2,明显低于米诺环素组的(88.75±2.36)个/0.01 mm2和(81.00±3.92)个/0.01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6.708,P<0.01;t7d=-4.491,P<0.01);生理盐水组RGCs凋亡数分别为(12±1)个/mm和(4±1)个/mm,明显多于米诺环素组的(4±1)个/mm和(1±0)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12.832,P<0.01;t7d=3.455,P=0.026);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与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77),且两组小鼠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8.312,P<0.01;t7d=5.407,P<0.01),但在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2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70).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早期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而减少RGCs的凋亡,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计数和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及形态学变化,研究疏肝通窍法保护高眼压损害的视神经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保护青光眼视神经的有效中药方剂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右眼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90只)。将不同时间窗(1周、2周、3周)的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分别分为模型组(5只)、阴性对照组(5只)、阳性对照组(5只)、低剂量通窍明目4号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 (10 gkg-1d-1,5只)、中剂量治疗组(20 gkg-1d-1,5 只)和高剂量治疗组(40 gkg-1d-1,5 只),以具有疏肝通窍作用的通窍明目4 号灌胃为干预手段,运用CMIAS系列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RGCs计数,电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采用one-way ANOVA法和LSD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RGCs计数:随着高眼压持续的时间延长,RGCs计数逐渐减少(F=87.67、29.69、33.38、38.03、33.67、23.36,P<0.001),经药物治疗后,高眼压持续1周、2周和3周各组的高中剂量治疗组RGCs的存活量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视网膜结构排列紊乱,厚度变薄,空泡变性,细胞萎缩坏死,各治疗组视网膜的结构紊乱减轻,各层厚度略增加,空泡变性减少,细胞萎缩程度减轻。③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视神经轴突排列紊乱,密度降低,微丝溶解,空泡样变,细胞器肿胀破坏,髓鞘变性,各治疗组视神经髓鞘的水肿程度减轻,髓索的变性有所修复,线粒体的水肿程度也减轻。结论:通窍明目4 号可以改善高眼压大鼠模型RGCs生存的微环境,保护未受损的细胞,修复轻度受损的RGCs,延缓或阻止部分受损细胞的下行性改变,减少高眼压大鼠模型RGCs的凋亡。疏肝通窍法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损伤后难以再生。视神经损伤通常伴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s,RGCs)的持续性凋亡及视神经变性坏死,引起视力损害甚至完全失明。目前针对视神经再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和维持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存活、促进RGCs轴突再生及重建视神经功能。本文以RGCs保护、轴突再生及视神经功能重建等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最新视神经再生研究类文献,并分析整理,从抗氧化应激、提供外源性细胞因子、炎症刺激、抗胶质瘢痕、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近年的视神经再生研究进展,以期对后续的基础研究开展及临床转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谱  江冰  唐罗生  周丹 《眼科研究》2011,29(9):804-808
背景视神经损伤后将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而凋亡的重要机制是内质网应激(ERS),减弱ERS可能对RGCs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ERS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的机制及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g自制夹钳夹持102只SD大鼠的左眼视神经制作部分性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每组51只,均取左眼为视神经损伤眼,右眼为正常对照眼。人脐血于细胞组大鼠左眼造模后立即将10川人脐血干细胞注入玻璃体腔。分别在造模后3、7、14、21、28d各处死3只大鼠,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形态学的改变,并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在造模后3、12、24、48、72h及1周各处死6只大鼠,分别进行TUNEL法检测2组大鼠RGCs的凋亡率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时间点GRP78 mRNA和CHOP mRNA在2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随造模时间的延长,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0.100,P=0.007),与模型损伤组相比,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下降缓慢。各时间点间模型损伤组及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检测表明,人脐血干细胞组在造模后24h内未见RGCs凋亡,而模型损伤组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出现,造模后48h~1周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脐血干细胞组视网膜GRP78 mRNA表达较强,CHOP mRNA表达微弱,与模型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S参与了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凋亡机制,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喻哲昊  王鹏飞  曹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892-1895

视神经损伤是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特征为轴突变性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从而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出现。轴突变性是神经发育、轴突重塑和损伤反应的重要过程,包括轴突选择性退化、轴突横断诱导的Wallerian变性和凋亡诱导的轴突变性(轴突凋亡)。轴突变性是许多创伤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初始步骤之一,损伤的轴突一般无法再生,从而进一步导致神经元胞体凋亡。神经元凋亡导致胞体和轴突两者的退化,在发育过程中广泛发生并且应对神经元的各种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钙是轴突变性的主要调控因子。在视神经挤压伤(ONC)发生后,通过钙通道抑制剂阻止钙离子涌入轴突,可以减弱急性轴突变性(AAD)的程度,提高RGCs的存活率以及促进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 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 ml,同时于即刻和48 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 d 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25 d 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 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39,P<0.05),免疫后18 d 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 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视神经炎30例.并与常量地塞米松疗法进行了病例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篷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见效快、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更为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86-18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缺失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Thy1-YFP/PTENF/FSOCS3F/F大鼠作为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腺相关病毒(AAV)介导PTEN基因缺失的Thy1-YFP/PTENF/F大鼠为PTEN-/-组;玻璃体内注射AAV介导SOCS3基因缺失的Thy1-YFP/SOCS3F/F大鼠为SOCS3-/-组;玻璃体内注射AAV介导PTEN基因和SOCS3基因均缺失的Thy1-YFP/PTENF/F SOCS3F/F大鼠为PTEN-/-SOCS3-/-组,每组各20只。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各组大鼠RGCs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RGCs凋亡情况,并对比轴突再生数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RGCs中GFAP和GAP-43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炎症反应明显,细胞间层次结构混乱、连接差,分散性强;PTEN-/-组和SOCS3-/-组大鼠视网膜整体结构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炎症反应有所减轻;PTEN-/-SOCS3-/-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较规则,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炎症反应明显减轻。PTEN-/-组和SOCS-/-组大鼠RGCs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PTEN-/-SOCS3-/-组大鼠RGCs存活率均明显高于PTEN-/-组和SOCS3-/-组(均为P<0.001)。PTEN-/-组和SOCS3-/-组大鼠RGCs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PTEN-/- SOCS3-/-组大鼠RGCs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TEN-/-组和SOCS3-/-组(均为P<0.001)。PTEN-/-组和SOCS3-/-组大鼠视神经轴突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均为P<0.001),PTEN-/-SOCS3-/-组大鼠视神经轴突数目均明显多于PTEN-/-组和SOCS3-/-组(均为P<0.001)。PTEN-/-组和SOCS3-/-组大鼠RGCs中GFAP和GAP-4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PTEN-/-SOCS3-/-组大鼠RGCs中GFAP和GAP-4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PTEN-/-组和SOCS3-/-组(均为P<0.001)。结论 PTEN和SOCS3基因缺失与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存活和轴突再生具有一定的关系,不仅能够促进RGCs的增殖,抑制其凋亡,还能够促进视神经轴突再生,同时敲减PTEN和SOCS3基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3-01/2005-12在我院确诊为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患者81例10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辅助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B组仅采用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发病后1,2,5a的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复发率等。结果:各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改善、视觉诱发电位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初5a内A组患者复发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能有效降低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实验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口服雄激素对视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未治疗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未治疗对照组每天以安慰剂灌胃,雄激素组每天以0.25mg/kg甲睾酮灌胃。在第20天,未治疗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豚鼠脊髓匀浆(CFA-GPSCH),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BPV)诱导EAE模型。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观察视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结果EAE鼠发病后出现尾及后肢无力、麻痹甚至死亡等临床症状。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组的EAE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明显下降(p〈0.05)。EAE鼠N1、P和N2潜伏期明显延长,N1-P和P-N2振幅降低。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振幅升高(p〈0.05)。未治疗对照组视神经可见广泛的脱髓鞘,而雄激素组脱髓鞘不明显。结论口服雄激素对EAE鼠视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保护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在视神经损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制作实验性视神经夹伤模型,用头部宽1mm的微型血管夹夹伤大鼠右眼视神经后,实验治疗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蛇毒神经生长因子100BU(0.025mL)。实验对照组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5mL平衡盐液。于损伤后第3d、7d、14d、30d、60d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电镜下大鼠视网膜改变: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电镜下均可见坏死和凋亡。伤后14d,实验治疗组视网膜微管数目比实验对照组较多,排列比较整齐。结论在视神经损伤早期,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视神经夹伤后微管的损坏,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YH-WT)对Wistar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Wistar大鼠建立视网膜、视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1)中药组:缺血60min后开始灌服BYHWT水煎剂[10g/(kg·d)];(2)对照组:缺血60min后开始灌服平衡盐液[10g/(kg.d)]。两组分别在灌服后24h、6wk取材行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中药组24h和对照组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病变,但中药组较对照组变化轻微。中药组6wk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的病变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仍存明显病变。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雄激素预处理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 鼠视神经形态功 能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41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未 用药对照组15只和雄激素组16只。正常组和未用药对照组每天以1%乙醇灌胃,雄激素组每 天以0.25 mg/kg甲睾酮灌胃。用药20 d后,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注射0.4 ml完全弗 佐剂-豚鼠脊髓匀浆,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EAE模型。诱导前7 d,大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 注射荧光金以逆行标记RGC。继续用药至诱导后14~30 d,取正常鼠 和出现症状48~72 h内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大鼠,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闪光视觉诱发电 位 (FVEP)观察其视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铺片并计数RGC;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RGC的调亡情况。 结果:诱导10d开始,E AE大鼠相继出现尾及后肢无力,麻痹等症状。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组的发病潜伏期 延长(P=0.035),症状评分降低(P=0.042)。未用药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纤维走 行纡曲呈波浪状,弥漫脱髓鞘 改变;雄激素组视神经纤维走行较规则,脱髓鞘改变不明显。FVEP显示与未用药对照组相比 ,雄激素组的N1、P和N2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N1-P和P-N2振幅提高(P<0.05)。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RGC数分别为(2284±132)、 (934±78)、(1725±95)个/mm2,雄激素组RGC数较未用药对照组增多(P=0.028)。正常组、未用药对照组和雄激素组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02±0.16)、(24.44±2.22)、(9.84±2.36)个/高倍视野,雄激素组TU NEL阳性细胞数较未用药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5)。 结论:雄激素可降低EAE发病率和症状评分,抑制EAE鼠RGC的凋亡,减轻视神经脱髓鞘改变,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定量视神经损伤模型,为研究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损伤组)12只、B组(假损伤对照组)12只、C组(正常对照组)3只。A组暴露视神经,应用40g力的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B组仅暴露视神经,C组不做任何处理。A、B组按损伤后不同时间分为3d组、7d组、14d组、28d组,采用双上丘注射50g.L-1荧光金标记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视网膜铺片荧光照相,计算RGCs计数,RGCs标识率及RGCs丧失率。结果 C组与B组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各时间点RGCs计数及RGCs标识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A组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RCCs计数逐渐下降(3d:152.26±25.12,7d:111.19±20.32,14d:101.23±17.19,28d:94.86±18.26),14d组与28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视神经损伤后RGCs标识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降低(3d:79.35%±8.29%,7d:59.76%±7.79%,14d:53.26%±7.26%,28d:51.29%±3.26%),而RGCs丧失率随时间延长渐进性增加(3d:20.65%±3.15%,7d:40.24%±5.63%,14d:46.74%±4.37%,28d:48.71%±5.12%)。结论应用40g力视神经夹在大鼠眼球后2mm处夹视神经30s能成功建立定量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对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采用视神经夹伤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模型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之后的1、2wk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而实验组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刻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同样在1、2wk时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PEDF 5μL.通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且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计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的方法对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PEDF对受损视神经的影响.结果:HE染色观察,实验组神经节细胞从细胞形态上要好于模型组,且RGCs数量较模型组多.实验组的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结论:PEDF可通过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以减弱或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细胞凋亡,减轻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颅脑撞击伤早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撞击伤早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18只鼠龄为15周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颅脑撞击伤重伤组(8只)、轻伤组(8只)及正常对照组(2只)。1%戊巴比妥钠按 45 mg/kg的剂量腹腔麻醉大鼠后,在其右顶骨开窗。采用BM-Ⅲ型生物撞击机致伤,其中气源压力7 kg,致伤距离轻伤组为11 cm,重伤组为8 cm,对照组仅作顶骨开窗。于创伤后1、6、24、72 h取大鼠右眼视神经,用硝酸镧灌注固定法制作电子显微镜样品,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轻伤组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改变不明显,硝酸镧示踪显示镧颗粒未突破血管进入神经间质;重伤组大鼠损伤后1 h即可见硝酸镧颗粒进入神经间质,且随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同时神经胶质细胞中出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化肿胀、神经间质空泡变性、部分轴索呈空泡样改变。结论颅脑撞击伤可导致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41-43)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牵拉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和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模型组用横向张力计牵拉左眼视神经,假手术组仅暴露左眼视神经但不予牵拉,各组以右眼为正常对照.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并观察假手术组及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细胞外无明显荧光染料渗漏,部分可见明显细胞突起;而视神经牵拉伤后RGCs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可见大量荧光渗漏及小胶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RGCs形态和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数量进行性减少,且其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存活率分另别为78.94%±0.92%、60.07%±0.90%、38.92%±1.42%和17.31%±0.97%.结论:横向定量牵拉法可以建立易于量化的视神经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穆晓伟  吕勇  费璇 《眼科新进展》2012,32(3):223-226
目的观察单纯视神经损伤及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后视神经中Nogo-A mRNA及Nogo-A的表达,探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机制。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单纯视神经损伤组(B组,30只)和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组(C组,30只)。分别于造模后7d、14d、21d处死大鼠2只(A组)、10只(B组)、10只(C组),光镜下观察视神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go-A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不同组视神经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正常视神经中表达Nogo-A mRNA及Nogo-A,但表达量较低;损伤视神经后7d Nogo-A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至伤后21d B组及C组均维持较高的水平。B组损伤后7d Nogo-A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开始增多(136.80±3.94),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保持高表达;C组损伤后21d Nogo-A的表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表达增高,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机制可能与Nogo-A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