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大鼠人工眼高压模型,比较观察眼高压所致缺血视网膜与缺血/再灌汉视网膜中坏死视网膜节细胞的数量差异及坏死节细胞在IRR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IRR中的坏死节细胞远比IR中的为多;IRR4象限中坏死节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①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②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①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 ± 2.00)%;B组(52.13 ± 1.78)%;C组(51.15 ± 2.31)%;D组(50.01 ± 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 < 0.05)。②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 ± 3.24)%、健眼(51.24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 ±2.51)%、健眼(51.06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提高切断视神经后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方法: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和经三七总皂甙处理的动物于切断视神经5、7、14d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密度。结果:①正常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为(2007±115)/mm2;②切断视神经5、7、14d后其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1198±107)/mm2,(825±40)/mm2和(196±10)/mm2;③给予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在上述各时间组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单纯切断视神经组结果相似;④给予三七总皂甙的实验组在5、7、14d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461±96)/mm2;(1064±91)/mm2)和(302±19)/mm2,与切断视神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提高切断视神经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三七总皂甙的抑制钙内流作用可能与提高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缺血对兔视神经纤维损害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研究视网膜缺血对视神经的损害。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算视神经纤维数量;通过前房灌注平衡液,造成超高眼压,形成兔视网膜完全缺血模型,观察视神经纤维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兔眼平均视神经轴突数为109608±14561(n=22);视网膜缺血眼视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急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网膜缺血可使视神经节细胞及轴突的数量明显减少,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可定量检测这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法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实验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光安颗粒剂治疗的高眼压模型眼视网膜CO活性节细胞和高CO活性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高眼压模型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检测,比较患侧跟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和视网膜素色上皮特征。结果OCT示30例患者中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12眼,对侧眼20例;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异常18眼(60.0%),对侧眼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侧眼有24眼(80.0%)出现视网膜素色上皮(RPE)异常,对侧眼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频域OCT示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部分对侧眼存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和RPE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n=6)。眼前房灌注生理盐水调节大鼠眼压至110 mmHg并持续50 min,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视网膜切片,测量内网层(IPL)、内核层(INL)厚度及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视网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 d组大鼠的IPL和INL厚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GCL细胞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视网膜细胞凋亡位于GCL;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和5d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1 d、3 d、5 d组视网膜GCL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7.88±14.71)%、(50.28±13.11)%、(43.09±10.04)%,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53)。缺血再灌注损伤3 d组视网膜细胞HIF-1α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与HIF-1α的表达均增加,两者呈正相关;HIF-1α的表达可能参与视网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晁栋  王四旺  谢艳华 《医学争鸣》2000,21(7):S167-S169
目的 建立家兔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主干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 手术暴露出0视网膜中央动脉后,采用光化学法造模,随后对模型进行荧光眼底照相及电镜检查。结果 视网膜中央动脉内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视网膜的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在缺血6h后均出现变性、坏死的改变。结论 采用光化学方法,可以成功复制出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模型,且缺血达6h后视网膜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慢性眼高压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法建立兔慢性眼高压模型 .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川芎嗪注射液 10 mg· kg- 1 ,2 .5 g· L- 1 噻吗心安眼液和联合应用川芎嗪与噻吗心安 ,连续用药 4wk.于 2 8d取眼球作光镜、电镜检查和光镜下细胞计数 .结果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节细胞数为 (7.83± 1.34 )个 /10格 ,双极细胞数为 (10 .6 6± 1.6 3)个 /格 ;川芎嗪组模型眼节细胞数为 (9.5 0± 3.87)个 /10格 ,双极细胞数为 (12 .5 0± 2 .73)个 /格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和川芎嗪组模型眼节细胞 (P<0 .0 5 )与双极细胞 (P<0 .0 5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生理盐水组模型眼节细胞变性、坏死 ,锥、杆细胞外节紊乱 ,色素上皮不完整 ,川芎嗪组变化比生理盐水组轻 ,联合用药组变化最小 .结论 川芎嗪对慢性眼高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双极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各部位血流密度和厚度等指标,分析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运用OCTA对22例(39眼)正常人、73例(73眼)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25例(25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进行检查,收集不同区域的深、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厚度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1) 浅层血流密度: 与正常组相比,PDR和NPDR组的近中心凹血流密度、旁中心凹血流密度、FD-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和NPDR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 深层血流密度: PDR和NPDR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旁中心凹四方位以及近中心凹的下、颞侧血流密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图区血流密度、中心凹血流密度、以及近中心凹上、鼻侧分区血流密度无显著差异;PDR与NPDR各部位血流密度相比较,旁中心凹以及旁中心凹颞侧区域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部位分区无显著差异。(3)视网膜厚度: 正常组较NPDR组黄斑中心凹厚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数据3组之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OCTA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深层和浅层血流密度下降明显,且在NPDR时期已经出现明显的血流密度下降;深层的视网膜旁中心凹尤其是旁中心凹颞侧血流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melatonin increases 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 survival in ischemic mouse retina. Transient retin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an acute elevati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C57BL/6 mi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retinal ischemia, an equal amount of either melatonin or vehicle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nto the mice 1 hour before ischemia, at the time of ischemia, and 1 hour after ischemi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expression were assessed 6, 12, and 24 hour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by Western blot. RGC survival was measured 2 week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The expression of HIF-1α and GFAP peaked 24 hour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 ischemic retina.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retina with melatonin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HIF-1α and GFAP. RGC survival was greater in retinas treated with melatonin than in retinas treated with vehicle 2 week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we suggest that melatonin treatment increased RGC survival in ischemic mouse retina.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is mediated by the inhibition of HIF-1α stabilization and reduced activity of glial cells in ischemic mouse ret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密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法使眼内压升高,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未注射药物组(IR组)、注射对照液干预组(IR+DMSO组)和注射大黄素干预组(IR+Emodin组),其中IR组根据损伤后时间不同分为损伤1、2、3周组(IR1w组、IR2w组、IR3w组),每组6只。IR+DMSO组与IR+Emodin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3、9、15天玻璃体腔分别注射DMSO和蛋白激酶2(CK2)抑制剂大黄素。3周后采用逆行荧光金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RGC,计数各组RGC密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R2w、IR3w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GC密度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01)。IR+DMSO组与IR3w组比较,RGC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Emodin组与IR3w组比较,RGC存活密度明显增多(P<0.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密度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K2抑制剂大黄素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RGC有保护作用,提示CK2参与了RGC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探讨Bcl-2/Bax表达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计数其再灌注后1、6、12、24、48、72 h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时段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RGC计数在6 h时开始大量减少,6~12 h快速减少,24 h后呈慢速减少。再灌注6、12、24、48、72h的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后6、12 h Bcl-2/Bax比率上升,24、48、72 h下降。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RGC凋亡与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 ,形成13 0mmHg ( 17 3kpa)高眼压 ,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 60min ,解除高眼压 ,建立RIR模型。治疗组 ,在缺血前3 0min和再灌注开始时 ,予川芎嗪 8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缺血 60min ,再灌注 3 0min、2 4h、 72h测定视网膜丙二醛含量 ,再灌注 168h作光镜观察。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视网膜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 (P <0 0 1)。组织病理学显示川芎嗪治疗组损害减轻。结论 :川芎嗪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progenitorcells ,NPCs)玻璃体腔或视网膜下腔移植对视神经轴浆流部分中断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经外侧膝状行逆行标记 ,7天后用 4 0g力量大小的轴浆流运输钳压迫视神经 ,制作视神经轴浆流运输部分中断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成 3组 ,将视神经轴浆流运输部分中断的大鼠玻璃体腔内或视网膜下腔注入BDNF基因修饰的NPCs (BDNF NPCs) ,注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而注射单纯的NPCs为载体细胞对照。 7,15及 30天后通过RGCs的平均密度计数以及RGCs的平均凋亡密度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别 ,对BDNF NPCs表达的BDNF及其保护作用评价。结果 部分轴浆流运输中断后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的阴性对照及注入单纯NPCs组 ,7天 ,15天及 30天RGCs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1885± 6 8,15 6 2± 2 0 ,1380± 7和 1837± 4 6 ,15 6 1± 5 8,1370± 16。而在玻璃体腔内注射DNF NPCs组为 2 10 1± 15 ,180 9± 19和 16 2 5± 34。在视网膜下腔注入组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对RGCs的平均凋亡密度进行比较 ,BDNF NPCs处理组较其它组低。在相应的时间点 ,BDNF NPCs处理组较其它组经非参数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相视网膜结构变化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方法升高眼压到110mmHg持续1h,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Ehvision^TM法检测视网膜细胞PARP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仅见微量PARP表达;缺血1h再灌0h组视网膜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再灌注6h,视网膜开始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PARP表达显著增加;12、24h组视网膜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神经节细胞层PARP表达24h达高峰后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24h后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细胞PARP表达明显增高,168h达高峰,伴之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另外,也见自身对照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PARP表达增加。结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PARP即表达上调,24h组在GCL达高峰,168h组在INL达高峰,这一过程可能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GM-1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 NF-κB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NS组35只、GM-1组35只。正常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NS组和GM-1组通过升高眼压造成视网膜缺血60min,分别于缺血前12、1h及缺血结束时3次腹腔注射NS 3ml·kg-1或GM-1 3ml·kg-1,并于再灌注0(单纯缺血后)、1、6、12、24、72和168h共7个时点取双眼眼球,每时间点5只。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并测量视网膜内层平均厚度(mean thickness of the inner retinal layers, MTIRL),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率。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内层视网膜相继出现水肿和萎缩。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内层NF-κB迅速激活,随后其表达逐渐下降。GM-1可明显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的组织损伤,并显著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NF-κB活化可能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始动因素。GM-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对NF-κB的抑制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倍他洛尔滴眼液对兔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给药组B。两组内每只兔右眼作为对照组A1,B1组;左眼作高眼压灌注,各为A2,B2组。30 d后各组分别进行RGC凋亡检测,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1与B1组没有找到染色阳性细胞。B2组比A2组染色阳性细胞少(P〈0.05)。结论:高眼压能导致RGC发生凋亡,而倍他洛尔滴眼液能部分地阻止其凋亡的发生,倍他洛尔滴眼液对RGC没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髓磷脂抑制蛋白Nogo-A/B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遗传模型皇家外科学院大鼠(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视网膜变性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按出生后视网膜变性的发展程度将RCS-p+(视网膜含色素的变性大鼠)分为P15d、P30d、P60d和P90d 4组,采用相应时期的RCS-rdy+p+(视网膜含色素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5只/时间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印迹检测2组(共40只)RCS视网膜上Nogo-A/B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P15d、P30d RCS-p+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和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仅节细胞数目轻微减少;P60d、P90d大鼠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结构出现明显紊乱,细胞数目的减少以ONL和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RGC)层为主.②IH显示Nogo-A/B蛋白在RCS-p+大鼠各时间段视网膜表达均为阳性,P15d开始出现,随变性过程呈升高趋势,主要表达在INL和RGC层,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③WB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15d、P30d、P60d和P90d Nogo-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2737±0.212 92)、(1.110 19±0.089 99)、(1.315 52±0.028 57)、(1.268 81±0.080 4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Nogo-B2蛋白与Nogo-A蛋白表达趋势一致,但总体表达量较低.结论 Nogo-A蛋白可能参与了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锌离子诱导的HSP72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HSP72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细胞病理性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生理盐水前房加压灌注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以腹腔注射硫酸锌诱导HSP72表达作为实验组,以腹腔注射HSP表达抑制剂———槲皮素作为实验对照组,以不作任何处理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间段对视网膜HSP72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注射硫酸锌后10 h即见视网膜节细胞层有HSP72阳性表达,16 h达高峰,注射后7 d仍呈弱阳性表达,HSP72主要在神经节细胞(RGC)胞浆表达;正常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Tunel染色显示,RIR后12 h即有病理性细胞凋亡现象,24 h明显增多,实验组凋亡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注射锌离子可诱导大鼠视网膜HSP72表达,注射槲皮素可抑制此作用,HSP72主要在RGC胞浆表达;(2)RIR能导致视网膜病理性细胞凋亡,HSP72具有对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