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营 《中国小儿血液》2003,8(3):126-127
探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对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1—3天。结果:血总胆红素值降低、黄疸完全消退、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可阻止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重症病例可起替代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且无其它合并症的63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IVIG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80 0mg/kg·d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3日。结果 IVIG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黄疸消退时间为4 1 8±1 0 3天,常规治疗组为5 .2 8±1 .5 0天,t=3.72 4 ,P <0.0 1。结论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协同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将13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注丙种球蛋白 30 0~ 4 0 0mg/(kg·d) ,连用 3~ 5d。并对两组各项临床表现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多项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好 ,值得推广。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佐治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白剑鹏 $泉州市卫生学校!362000@陈淑增…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是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7年起 ,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ABO溶血6 8例 ,全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估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我科的4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资料。将病例分为单纯光疗组(对照组)与光疗+丙种球蛋白组(治疗组),分析两组间基本状况(年龄、性别等)及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同时分析两组光疗时机、黄疸消褪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检验费、药费的差异。结果1.光疗时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为58.33±24.88小时、37.93±22.82小时,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褪黄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褪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4.0±1.49天、4.14±0.95天、6.3±1.89天、6.21±2.01天,P>0.1,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住院总费用、检验费、药费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1.光疗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简单有效的方法。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球可减轻溶血发生,但无清除胆红素作用,当黄疸明显时,并不缩短褪黄及住院时间,若使用对象、使用时机不当,只会增加医疗资源浪费及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探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2 3例病人分对照组 1 2例 ,治疗组 1 1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 ,给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 ,治疗第二天 ,对照组血总胆红素值上升 1 2 .9±1 .1 umol/L,治疗组血总胆红素值降低 5 3.4± 2 2 .0 umol/L(P<0 .0 0 1 )。治疗第四天及第七天 ,较治疗前分别下降 6 1 .0± - 3.8umol/L 及 1 2 6 .8± 1 5 .3、1 2 1 .8± 1 1 .2 umol/L (<0 .0 0 1 )。因此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ABO溶血病可加速胆红素下降速度 ,减少换血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辅助疗效。方法将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3d。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死亡1例,放弃1例;对照组治愈23例,死亡4例,放弃3例。2组治愈率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适宜胆红素阈值.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患儿胆红素值达到Bhutani曲线第75百分位、试验2组达到第95百分位时,应用1次丙种球蛋白1 g/kg.比较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治疗2天后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值、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等资料.结果 试验1组(66例)和试验2组(63例)患儿总光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后42天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比例(34/63)小于试验1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没有需要换血或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病例.结论 以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胆红素值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胆红素阈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287例。依据患儿出生后是否即刻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和是否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4组: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Ⅰ组(23例)和丙种球蛋白Ⅰ组(丙球I组,92例);未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Ⅱ组(43例)和丙球Ⅱ纽(129例)。分析4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血清总胆红素(T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4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血型、黄疸出现时间、发生黄疸高峰时间、光疗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与丙球Ⅰ组和常规Ⅰ组比较,丙球Ⅱ组和常规Ⅱ组入院日龄明显较大(P。〈0.01),TB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组比较,丙球组黄疸高峰值明显降低(Pa〈0.01)。人院时Hb水平,除丙球Ⅰ组偏低外(P〈0.01),余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住院1周后复查Hb,丙球Ⅰ组Hb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Ⅰ组小。结论脐血溶血3项检查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必须早期(出生48h内)进行才能更为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碳氧血红蛋白(COHb)检测的意义。方法用德国800系列生化血气分析仪附加的270-血氧仪测定18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142例日龄匹配无病理性黄疸(对照组)患儿动脉化毛细血管血COHb及静脉血血清总胆红素(STB)。新生儿溶血组予大剂量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2 d后测定COHb及STB水平。结果溶血组COHb及S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颅内出血组CO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母乳性黄疸组S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而CO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溶血组大剂量静脉用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后COHb及ST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COHb测定可作为胆红素水平的指标,有助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诊断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对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疗效 ,随机将 42例 ABO溶血病新生儿分为 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 Ig G.A.M。结果 :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 ,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P<0 .0 1 ) ,Ig G水平明显提高 (P<0 .0 1 ) Ig A与 Igm水平无变化 (P>0 .0 5 ) ;常规组在治疗 3~ 4天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 .0 1 ) ,而 IVIG组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IVIG投药量为 40 0 mg/kg.d、6 0 0 mg/kg.d、80 0 mg/kg.d,三种剂量均显示有效 ,以 80 0 mg/kg.d组退黄效果明显 ,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IVIG对新生儿 ABO溶血病有确切疗效 ,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ITP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大剂量地塞米松以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三种方法治疗重度ITP的疗效 ,应用方法以对入院时PLT≤ 2 5× 1 0 9 L、出血倾向明显的 93例患儿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31人。联合组 :静滴丙种球蛋白 4 0 0mg (kg d) ,连用 5天 ,同时静滴地塞米松 1 5mg (kg d) ,连用五天 ,第五天起口服强的松2mg (kg d) ;地塞米松组 :静滴地塞米松 1 5mg (kg d) ,连用五天 ,第五天起口服强的松 2mg (kg d) ;丙种球蛋白组 :静滴丙种球蛋白 4 0 0mg (kg d) ,连用 5天 ,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使PLT≥ 50× 1 0 9 L时间分别为 1 9± 1 1天、2 9± 1 2天、4 1± 1 4天 ;≥ 1 0 0× 1 0 9 L时间分别为 3 9± 1 4天、5 1± 1 5天、7 6± 1 7天 ;PLT的峰值 (× 1 0 9 L)分别为 370± 1 33、30 5± 1 2 1、2 1 1± 78。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重度ITP比单用其一任何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积极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1d疗法(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2.5g/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3d疗法50例,以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疗效对比。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52例,B组为对照组50例。两组临床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出生后2 d内确诊的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单剂组(70例)和多剂组(66例),单剂组静脉滴注IVIG 1 g/(kg.d),1 d;多剂组剂量500 mg/(kg.d),共3 d。生后第42天随访血红蛋白及生长发育等情况。结果单剂组需要双面光疗时间较多剂组短(P<0.01),两组患儿第42天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儿均不需换血治疗,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1 g/k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不同方法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1 7例病人分 2 5gIVIG用 1天组 7例和 1 2 5gIVIG用 2天组 1 0例 ,两组均保持原有的综合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第二天 ,2 5g组血总胆红素下降 75 2± 1 9 7μmol L ,1 2 5g组下降 2 5 5± 1 1 7μmol L ,P <0 0 0 1。治疗第四天及第七天分别下降 1 2 2 1± 7 4μmol L、81 8± 0 4μmol L及 45 5± 49μmol L、1 1 8 6± 2 1 μmol L(P <0 0 0 1和P <0 0 5)。因此 ,2 5g组 (即IVIG 70 0mg~ 1 0 0 0mg kg)只用 1次疗效优于同剂量分次应用  相似文献   

16.
Li ZH  Wang J  Chen C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56-660
目的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仍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严重者需要光照及交换输血治疗.早期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溶血.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相关检索词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CBM数据库,获得关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Rh及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4.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456例溶血病新生儿.其中4篇文献纳入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共109例;4篇文献纳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共347例.各研究中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及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组新生儿相对于单纯光疗组新生儿,平均光疗时间缩短(加权均数差-15.42,95%可信区间-29.00~-1.85),换血人数比率明显减少(相对危险度0.25,95%可信区间0.17~0.39),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加权均数差-25.44,95%可信区间-36.93~-13.94),但是对降低血清最高胆红素值的效果不明显(加权均数差-29.91,95%可信区间-78.24~18.42),对晚期贫血的发生也无明显作用.没有研究发现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Meta分析支持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有一定治疗效果,可缩短光疗时间,减少换血次数,但还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并应进行较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内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两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2006年间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IVIG 3 d疗法[0.4 g/(kg·d),连用3 d];治疗组(52例)采用IVIG 1 d疗法[1 g/(kg·d),单剂静脉滴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1 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3 d疗法,采用IVIG1g/(kg·d)单剂静脉滴注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3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不同比例重组血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均采用0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其中治疗组(16例)二者比例为1:1(即O型洗涤红细胞2 U:AB型血浆200 mL)按80±mL/kg单倍量换血,对照组(15例)为2:1(即O型洗涤红细胞4 U:AB型血浆200 mL)按150~180 mL/kg双倍量换血,监测换血前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血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换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4.92±3.99)%和(45.69±5.06)%,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39);住院天数[(8.13±1.13)d vs(8.19±0.91)d]亦无显著性差异(P=0.884).治疗组换血后RBC、Hb及HCT的水平均提高(P<0.05,0.01,0.001),但提高的水平略低于对照组,贫血已基本纠正,临床症状改善,在换血量方面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结论 采用1:1单倍量重组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既能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又可减少换血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进行了观察。治疗组21例在光疗,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首次1g/kg,以后每次400mg/kg,每日1次,共用2-4次,结果治疗组无1例换血,全部治愈,而对照组2例发生核黄疸,其中1例死亡,在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和天数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提示IVIG可明显减少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进行了观察。治疗组21例在光疗、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首次1g/kg,以后每次400mg/kg,每日1次,共用2~4次。结果治疗组无1例换血,全部治愈,而对照组2例发生核黄疸,其中1例死亡,在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IVIG可明显减少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核黄疸的发生,对重症病例可起到替代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