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 T灌注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BF ,BV ,PVP ,TH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 ,HAP ,HPI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不同程度肝硬化之间的 HAP ,PVP ,THBF ,HPI均有显著差异,P<0.05。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相关系数0.927,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为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出院时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数据应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分析,获得脑血流量(CBF)图、血容量(CBV)图、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表面渗透性(PS)图。结果所有灌注图像均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为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研究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 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10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结果:MSCTP能很好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其与病变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MSCTP是肝静脉和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4.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MSCTPI)技术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 30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头颅CT平扫后 ,再行MSCTPI检查。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 ,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 ,同时开始连续 4 0s的双层动态扫描 ,重建的 80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 ,获得灌注图像 ,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 ,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MSCTPI显示正常成年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 ,脑灰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达峰时间分别为 (5 0 6± 9 0 )ml·min-1·10 0 g-1、(5 7 8± 9 1)ml·min-1·10 0 g-1、(10 6± 1 6 )s,脑白质分别为 (2 2 7± 8 6 )ml·min-1·10 0 g-1、(30 8± 9 8)ml·min-1·10 0g-1、(12 9± 2 6 )s。结论 MSCTPI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开发,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的CT诊断主要依靠胰腺形态的改变和病灶与胰腺之间密度的差异[1].常规CT增强是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对肿瘤血供的观察仍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反应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一种新的CT灌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2].90年代初Miles 等[3]首先提出了CT灌注成像概念,并实际进行了肝、脾、肾等腹部器官的CT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重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患者的全身不同各部位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在常规CT平扫的基础上确定肿瘤中心部位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以及肝脏肿瘤的肝动脉灌注指数.结果 74例患者的灌注成像中,除3例未能捕捉肿瘤中心的灌注图像外,其余71例肿瘤的灌注图像均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听有肿瘤灌注参数明显变化,肺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结论 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多层螺旋CT(MSCT)3D成傈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57例门静脉3D成像资料,包括6例正常,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42例肝癌门静脉癌栓,4例肝门部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来源于肝脏常规双期扫描。对比剂按1.5~2.0ml/kg,注射流率2.5~3.0ml/s,门脉期延迟时间60~70s。对肝癌形成的42例门静脉癌检进行轴位和3D成像观察,并行两组对照。结果: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左支(13例)、右支(20例)、主干(9例)3种类型。3D成像与轴位对显示门静脉癌栓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D对显示主干栓塞形成的侧支循环优于轴位。结论:门静脉癌栓MSCT3D成像可较好地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类型,CT3D成像和物位结合可更好地对门静脉癌栓做出判断,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管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肿瘤组织的表面通透性 (PS)值 ,研究脑肿瘤的肿瘤血管通透性。资料与方法 对 32例脑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 ,先用常规 10mm层厚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层面 ,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 ,采用电影扫描技术 (1r/ 0 .5s) ,层厚 5mm/ 4i,重建层厚 10mm/ 2i;注射流率3.5ml/s,剂量 5 0ml,延迟时间 5s,扫描总时间 5 0s。扫描图像经ADW 4 .0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PS灌注图像和PS值。结果  32例脑肿瘤包括 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8例转移瘤 ,8例脑膜瘤。所有肿瘤的PS值均明显大于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和脑灰质 ,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的PS值分别为 5 .19~ 17.5 4 3(9.84 4 2± 5 .4 0 5 84 )、2 1.116~ 4 9.82 4 (32 .8784± 10 .70 139)、12 .2 94~ 4 8.196 (2 9.6 16 8±14 .74 735 )、2 5 .2 5 3~ 85 .94 8(5 6 .2 0 2 6± 17.4 0 347) ,单位是ml·10 0g-1·min-1。各组PS值两两比较经t检验发现脑膜瘤的PS值与其他 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低级别 /脑膜瘤t=5 .70 2 ,P <0 .0 0 1,高级别 /脑膜瘤 ,t=3.5 0 4 ,P <0 .0 1,转移瘤 /脑膜瘤 ,t=3.2 96 ,P <0 .0 1) ,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的PS值与低级别胶质瘤的P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2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2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表现.方法 对25例肝硬化患者及1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者行肝脏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得到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值,并与Child分级相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脏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逐渐降低,肝动脉分数(HAF)逐渐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未见明确变化规律.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而且可以用于评价肝硬化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技术是近年来随着CT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研究组织和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目的、在同层动态CT及图像处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克服了普通螺旋CT单层灌注成像的局限性,提高了长轴(Z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能进行0.5s以下的快速扫描,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三维的评价组织器官微循环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优点。因其非侵入性和与组织代谢的关系密切,已运用于肝脏肿瘤诊断、肝储备功能评价、肝药分析、肝移植监测[1~5]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它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已颇有成就,不仅可较精确地分别计算出反映肝脏及病灶的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及肾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 例肾透明细胞癌(分Ⅰ~Ⅳ期)、20例肾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结果,对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 与表面通透性(PS)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规律性.结果 (1)正常肾皮质BV/A 和BF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错构瘤(P< 0.01);肾透明细胞癌BV/A和BF值明显高于肾错构瘤(P< 0.01);正常肾皮质及肾透明细胞癌PS值明显高于肾错构瘤组(P< 0.01).(2)肾透明细胞癌Ⅱ期、Ⅲ~Ⅳ期BV/A值、BF值与PS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Ⅰ期患者(P<0.05);肾透明细胞癌Ⅱ期与Ⅲ~Ⅳ期之间相比较,BV/A值与PS值呈上升趋势,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呈下降趋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之间M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肾脏肿瘤MSCT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灌注成像是利用CT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了解组织及病变的血流灌注特点及血管特性,并可通过色阶赋值获得灌注伪彩色图像,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目前颅脑和肝脏灌注成像比较成熟,但肾脏灌注研究较少,现就灌注成像在肾脏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门静脉高压患者上腹部分流侧支血管显示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12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的CTA检查. 结果 126例中,CTA提示各类食管静脉曲张108例(85.7%),胃底静脉曲张117例(92.9%),单纯食管静脉曲张8例(6.3%),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部静脉曲张1例(0.8%),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99例(78.6%),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8例(14.3%).胃左静脉显示120例(95.2%),附脐静脉显示26例(20.6%),胃网膜静脉显示10例(7.9%).发现脾肾分流道4例(3.2%),胃左肾分流道35例(27.8%). 结论 门静脉CTA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方法 对3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多期相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 脾静脉均有受压、血栓或受侵表现,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中,食管静脉(EV)、胃短静脉(SGV)、胃冠状静脉(CGV)、胃网膜静脉(GEV)、胃结肠干(GCT)曲张分别占9.37%,67.65%,65.63%,96.88%,28.13%;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伴有肠系膜上静脉SMV阻塞时,其属支结肠右上静脉(RSCV)、胃结肠干(MCV)、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曲张例数分别为15.63%,18.75%,5.88%.同时伴门静脉海绵样变5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PRPH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患者多层螺旋CT在体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管径、肝脾体积、肝实质强化与病因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126例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提示门静脉高压患者和47例非门静脉高压者进行门静脉CTA,并进行胃左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测量,肝脏、脾体积测量及门静脉期肝实质和门静脉主干CT值的测量,并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3.73±3.36) mm和(13.61±1.90) mm,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0.30±3.28) mm和(9.23±1.39) mm,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分别为(10.83±2.03) mm和(10.46±1.32) mm,胃左静脉宽度分别为(5.10±3.49) mm和(1.48±1.59) mm,肝脏体积分别为(1189.46±305.36) cm3和(1322.40±283.81) cm3,脾体积分别为(809.37±471.14) cm3和(255.53±110.35) cm3.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在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相关血管形态、肝脾体积及肝实质强化等多方面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ml·min-1·ml-1与(0.60±0.16)ml·min-1·ml-1,P=0.045;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HPP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重度失代偿组肝硬化HAP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48±0.16)ml·min-1·ml-1与(0.25±0.07)ml·min-1·ml-1,P=0.002],HPI亦明显升高(分别为0.54±0.10与0.32±0.07,P=0.0001),PPI则明显降低(分别为0.46±0.10与0.68±0.07,P=0.0001),提示不同程度肝硬化其灌注指标存在差异,灌注改变与肝硬化程度有关。结论肝脏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值的变化也能够提示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脏进行灌注成像,探讨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8例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不同的肝硬化患者以及20例对照者选取肝门区良好显示脾脏、门脉主干、肝左右叶的层面,进行CT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肝脏灌注参数。结果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0.3384±0.14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PVP)为(1.1063±0.3571)m l.m in-1.m l-1,总肝灌注量(THBF)为(1.4449±0.4633)m l.m in-1.m l-1,肝动脉灌注指数(HAI)为(23.37±6.12)%。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时,Ch ild-Pugh A、B、C 3组肝动脉灌注量均较正常组增高,但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0.4714±0.1657,0.4521±0.1019,0.4401±0.8209)m l.m in-1.m l-1;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均较正常组下降,组间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为(0.9403±0.1882,0.8362±0.1607,0.7365±0.1235)m l.m in-1.m l-1;(1.4148±0.3367,1.2884±0.2315,1.1766±0.1705)m l.m in-1.m l-1;动脉灌注指数则较正常组逐级升高(30.48±4.93,35.04±5.01,37.37±4.3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地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注参数,肝硬化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对于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和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肾上腺病变的多层CT灌注成像,GE ADW4.2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其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嗜铬细胞瘤BF和PS明显大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瘤。恶性嗜铬细胞瘤PS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增生、功能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功能性肾上腺病变的BF、BV和PS高于肾上腺淋巴瘤、结核和转移瘤等功能下降的肾上腺病变。富脂类腺瘤和乏脂类腺瘤的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肾上腺病变的灌注参数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有关。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反映了肾上腺微血管状况,灌注参数的差异可作为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PS值的差异可能有助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