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MSCTA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43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8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39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5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对照诊断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DSA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技术及其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疑诊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MSCTA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9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6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其中左下肢2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2例。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单纯左下肢浅静脉曲张1例。以上30例CT诊断结果均与DSA结果相符合。MSCTA诊断右侧股腘静脉扩张1例,未见异常1例,该2例DSA均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深静脉血管腔内多发动静脉瘘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继发性动静脉瘘患者59例,行双侧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确定的病变位置和范围,测量最大流速,阻力指数。结果本组59例病例中累及髂外静脉者18例,股总静脉15例,股浅静脉12例,腘静脉7例,肌间静脉6例,其中1例发生于浅静脉血管腔内,病变血管血栓再管化率低于10%,血管阻力指数为0.33~0.48。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深静脉血管腔内多发动静脉瘘形成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现象中具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与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阻塞原因,并与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4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其中12例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合并下腔静脉狭窄分隔畸形,1例合并盆腔肿块压迫右侧髂总静脉,1例合并左侧胭窝囊肿.24例出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20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髂外动脉压迫髂外静脉1例;有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例深静脉受到肿块或囊肿的压迫.1例MSCTA未见异常而DSA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7.62%.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大隐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下肢隐-股静脉瓣、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均合并有隐-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条(52%)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2条(33%)。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10条,Ⅱ级14条,Ⅲ级8条,Ⅳ级2条。结论: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CT静脉造影(CTV)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79例左侧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下肢静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分为左IVCS组27例、无IVCS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经CDUS或CTV检查,通过比较2组CDUS和CTV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SA 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8例(33条)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3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 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条(1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2条(6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7条(52%),深静脉血栓形成8条(24%)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条(9%).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5条,Ⅱ级7条,Ⅲ级3条,Ⅳ级1条.结论 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14例(观察组)和健康正常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瓣膜功能正常的深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内径均显著增宽,反流时间均〉1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GSV)对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78例(86条患肢)经皮穿刺大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并与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DPV)进行比较.结果 PGSV 的第1、2和3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36.36%(20/55)、43.64%(24/55)和20.0%(11/55).PGSV对髂静脉的清晰显示明显优于PDPV(P<0.05).与PGSV相比,PDPV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和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性分别为11.76%、46.67%和59.65%.结论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对髂静脉病变和部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临床下肢静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下肢静脉病变90例107条下肢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迅速清晰地显示下肢的解剖图像,其中检出61例64条下肢静脉有血栓形成(急性血栓31例,慢性血栓30例),8例9条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1例34条为下肢静脉曲张。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出敏感性高,可对血栓作出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的判断,是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判断有无深静脉功能不全,可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US evalu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ogel  P; Laing  FC; Jeffrey  RB  Jr; Wing  VW 《Radiology》1987,163(3):747-751
The sensitivity of duplex ultrasonography (US) for detec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venography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4 patients. Doppler analysis of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and US imaging of the deep venous system from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to the popliteal vein was performed. Common femoral vein response to the Valsalva maneuver was recorded. Sonographically visible thrombi and abnormal vein compressibility were 91% sensitive for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and 94% sensitive for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or popliteal veins, with no false-positive examinations. Abnormal Doppler flow and abnormal response of the common femoral vein to the Valsalva maneuver enabled thrombi to be detected only in the common femoral and iliac veins. Combined data allowed accurate diagnoses in all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proximal to the deep calf veins. US should be the 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choice for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临床拟诊为下肢DV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X线静脉造影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DSA或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SonoVueTM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下肢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5%、55.00%、73.53%、81.25%、55.00%和93.75%、70.00%、86.76%、88.24%、82.35%;诊断小腿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6%、55.00%、55.26%、52.63%、57.89%和83.33%、70.00%、76.32%、71.43%、82.35%;2种方法诊断大腿DVT的结果与金标准一致;超声造影微泡灌注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健侧均小于患侧;对比剂微泡与股总静脉管壁间低回声厚度健侧小于患侧。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是诊断下肢DVT的良好方法;超声造影是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一种补充手段,尤其是在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的小腿DVT诊断中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声像图改变中的也用价值。方法 36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以实时超声观察下肢静脉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情况、彩色多普勒检查静脉管腔血流充盈情况,充盈缺损程度。结果 36例中有39条静脉受累,其中急性血栓形成26例,慢性血栓形成10例,血栓累及双下肢者3例。39条下肢静脉血栓中左侧30条,右侧9条。结论 血流迟缓、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及髂血管的解剖学结构特点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简便快速,准确性高,且无创、无痛、能追踪观察治疗效果,是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筒双流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对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双筒双流直接法MSCTV,将重建的薄层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等,分析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图像质量分级.所有患者均在直接法MSCTV 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直接法MSCTV显示100例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重组图像显示清晰,重组血管对比度良好.双下肢深静脉显示情况质量分级:下腔静脉优占95%、髂总静脉优占94%、髂外静脉优占95%、股静脉优占95.5%、胭静脉优占96.5%、小腿静脉优占92%.100例患者中8例正常,92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梗阻(其中多发性静脉梗阻64例,单发性梗阻28例).下肢深静脉梗阻部位:下腔静脉3支,髂总静脉67支,髂外静脉28支,股静脉50支,腘静脉26支,胫前静脉89支,胫后静脉35支,腓静脉5支.DSA显示100例患者中7例正常,93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梗阻.结论 直接法MSCTV可准确地显示下肢深静脉梗阻的情况,明确下肢深静脉梗阻的原因,图像清晰度及可靠性高,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 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血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血栓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置管溶栓对于股总静脉血栓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 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 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 001)。 结论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髂静脉血栓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置管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的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置管溶栓作为次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CTPV的19例患者与血管造影、CT和MRI及部分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彩超诊断符合率100%。彩超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周围呈蜂窝状、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无回声,内充满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无回声内血流信号为门静脉样低速血流频谱。结论CTP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彩超诊断CTPV准确率高,简便,无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