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LCNE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9例LCNEC 中,6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见分叶状13例、毛刺5例;病灶直径3~7cm,平均(4.60±1.99)cm;可见坏死7例,出血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3例,阻塞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伴远处转移7例。结论:LCNEC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外神经内分泌癌(NEC)的CT表现,并探讨CT对该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2例病例,病变分别位于肝脏、胃、十二指肠、空肠、阑尾、胰腺、胸腺、纵隔及腹腔,11例单发,肝脏1例多发.平扫10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胸腺1例轻度强化,腹腔1例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低密度区轻中度强化;9例肿瘤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 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肺外NEC的术前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CT表现。结果: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壶腹癌11例,2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组织,全部病例表现低位胆道梗阻。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等表现。25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周围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结果:6例中,4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均有坏死灶,肿瘤平均径6.4cm,4例伴有显著的上腔静脉阻塞症,5例上腔静脉内瘤栓,5例伴有头臂静脉受压.结论:CT能够确定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点、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等影像表现。结果典型类癌2例(8%),不典型类癌7例(29%),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13%),小细胞癌12例(50%)。右肺14例(上叶6例,中叶3例,下叶5例),左肺10例(上叶2例,下叶8例),中央型14例,周围型10例。CT影像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1例,大片实变影3例。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12例,肺门淋巴结增大1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胸膜牵拉或局限性增厚10例。远处转移7例。结论CT对各种类型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要依靠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空泡征等征象检出率均高于薄层扫描,但是其中MPR重建后对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4、10.52、3.85,P〈0.05)。采用SSD重建后无空泡征检出,而在显示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四项主要征象上敏感性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但是其中SSD重建后对分叶征和胸膜凹陷检出率则明显高于薄层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1、6.01,P〈0.05)。结论多层螺旋技术达到各向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分析其CT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多位于前上纵膈(7/9).纵膈神经内分泌癌CT值密度欠均匀,病灶直径大于5cm时其内易见坏死.对比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体积大,易坏死、具有明显侵袭性、易转移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NEC)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2例经病理证实的MNEC的CT影像资料。结果病理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类癌3例,未明确病理分型10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及NSE表达率达59%~91%。病灶轴位最大径平均7.5 cm,前纵隔及前中纵隔17例,形态分叶状18例。5例病灶含钙化,为点片状、条状及团状钙化影。增强后中度或明显强化20例(强化值22~67HU),均见坏死囊变,其中多发肿瘤迂曲血管8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模糊20例,均累及纵隔胸膜。纵隔血管受到不同程度侵犯10例。累及气管或食管4例。淋巴结转移18例。远处转移12例,包括肺、肝、骨、膈肌脚、小脑及胰腺。结论 MNEC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具有体积大、血供丰富、易坏死、侵袭性高、易转移的特点,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离心性空洞(exodic cavity)与向心性空洞(esodic cavity)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对周围型肺癌空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空洞110例和经病理、痰检以及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肺结核单发空洞(空洞壁厚度>3 mm)106例的MSCT资料,其中56例周围型肺癌空洞和46例肺结核空洞行MPR,对比分析MPR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的检出率.离心性空洞是指空洞位于肿块的背离肺门侧,向心性空洞是指空洞位于肿块的肺门侧.结果 离心性空洞在周围型肺癌空洞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空洞(χ2值为76.541,P值<0.01),敏感性为63.6%(70/110),特异性为90.9%(70/77).向心性空洞在肺结核空洞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空洞(χ2值为79.531,P值<0.01),敏感性为64.2%(68/106),特异性为90.1%(68/75).行MPR后,离心性空洞在周围型肺癌空洞中的检出率为85.7%,向心性空洞在肺结核单发空洞中的检出率为84.8%,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法的检出率(χ2值分别为10.083、8.100,P值均<0.01).结论 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对周围型肺癌空洞和肺结核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MPR可提高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薄层重建、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②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64层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SSD)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 (2D)和表面覆盖技术 (SSD)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5例周围型肺癌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层厚 1~ 2mm)和表面覆盖技术。结果  2D图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内部结构、分叶征、毛刺征、病灶周围血管、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 ,但不能立体、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SSD可多方向立体、直观清楚显示肿瘤表面征象和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以 2D螺旋CT图为基础 ,结合SSD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螺旋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对各种CT征象及其组织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对照。结果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鳞癌病灶的分叶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且多伴有肺炎;腺癌病灶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且多伴有胸腔积液;肺泡癌病灶的空泡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平扫CT值,增强60s后CT值及CT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CT检查可为周围型肺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 在普通CT机薄层扫描图像中研究小肺癌的CT征象。方法 采用病灶 3mm憋气扫描法 ,对 3 6例得到病理证实的小肺癌进行CT征象分析。结果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有 :分叶征 ,占 91.6% ;边缘毛刺征 ,占 77.8% ;空泡征 ,占 5 0 % ;胸膜凹陷征 ,占 88.9% ;蜂窝征 ,占 11.1% ;病灶胸膜侧放射影 ,占 11.1% ;空洞 ,占 2 .7% ;血管集束征 ,占 66.7%。结论 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上 ,可将CT征象分为基本CT征象和次要CT征象。其基本CT征象有 :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 ,各不同组织类型的小肺癌具有的CT征象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成像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CT资料,CT扫描采用16层螺旋机,平扫加强化,随后进行1mm重建,传输到工作站进行SSD、MPR成像。结果SSD、MPR技术可多方位、立体、直观的清楚显示肺结节表面征象及空间关系,确切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束征等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征,SSD成像对分叶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SSD、MPR、2D横断图像三者结合可明显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影像资料完整的肺隔离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使用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6例中,病变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4例,右下肺后基底段2例。呈囊性病灶1例,实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1例,多结节融合肿块影1例。增强CT扫描及多种重建后处理图像可显示病灶强化特点、异常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小肝癌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 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 s,门脉期70 s,延迟期5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3 ml/s,剂量为1.5 ml/kg,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动脉期73%(27/37)肿瘤病灶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4/37)呈低密度,35%(13/37)呈高密度,其中8例平衡期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 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A)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双下肢静脉扫描(CTV)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经临床确诊的PE患者经MSCTA检查,扫描条件包括电压120 kV,电流210 mA,准直器宽度0.75 mm,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4 ml/s,延时时间的设定采用自动团注触发技术,MSCTA完成后延迟170 s行盆腔及CTV.结果 47例PE患者MsCTA及MPR、MIP、VRT等重建处理后均可显示两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共363支,PE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31例,占65.9%.结论 MSCTA联合CTV诊断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结直肠癌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做多平面重组(MPR),部分病例加做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重组(SSD) 、仿真结肠镜成像(CTVC)、透明重建(Raysum),将MS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SCT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准确率100%;对肿瘤向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准确率为82.9%(29/35),腹部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100%(7/7),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为71%(22/31)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扫描结合多种重建技术能明确结直肠癌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对贲门癌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65例)病理证实的贲门癌病例,分析螺旋CT表现。结果贲门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贲门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对术前贲门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围型肺癌的 CT 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方法:本组病例采用东芝600HQCT机,对直径≤3cm的32例周围型小肺癌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CT表现分析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认为周围型小肺癌主要有四种CT表现:1、小肿瘤结节边缘呈深分叶状,系肿瘤多核发病所致;2、肿瘤结节内空气支气管征;3、肿瘤结节外侧兔耳征;4、肿瘤结节与肺门血管连接。结论:以上任何一种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