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贵新 《微创医学》2011,6(4):348-35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分叉病变较为常见,约占30%[1]。其处理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因为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会导致斑块移位、分支血管开口弹性回缩等,甚至分支血管闭塞,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冠脉分叉病变是最复杂的冠脉病变之一。单纯的球囊扩张成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67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采用双支架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 经桡动脉行真性冠脉分叉病变PCI成功率100%,手术最后完成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88.06%,62例(92.54%)患者完成9~12个月随访,随访期严重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4.48%,心肌梗死发生率1.49%,靶血管重建率4.48%,心源性死亡占0%.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CI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肖丽梅 《医学综述》2011,17(8):1158-1160
分叉病变始终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也是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减少了介入术后主支的再狭窄,但分支血管在术中的急性闭塞风险和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问题仍值得关注。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治疗、新进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以期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刚 《当代医学》2011,17(31):78-7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介入治疗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和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操作,成功率为100.0%。20例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出现2例(10.0%)心脏不良事件;20例股动脉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出现2例(10.0%)心脏不良事件,1例(5.0%)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蒋芳勇 《微创医学》2013,8(1):78-81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累及较大分支开口的病变,其分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目前已有几种不同支架置入术式可用于分叉病变的治疗,但手术过程复杂,仍存在远期预后不佳等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基于药物洗脱支架的抗细胞增殖药物递送系统,可在无异物残留的同时维持正常血管的直径和功能,且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效果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当。DCB现已作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替代治疗,对DCB策略及药物洗脱支架联合策略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深入研究将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JBT组(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和JWT组(拘禁导丝技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JBT组边支闭塞或夹层、边支置入支...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敏  王玮 《循证医学》2013,13(5):314-316
即使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常常复杂而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存在内皮愈合延迟、局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支架内血栓风险增加等问题。药物洗脱球囊带来新的希望,既能抑制新生内膜又不增加血栓风险,本文对药物洗脱球囊在分叉病变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石全宝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0-130,13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4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组(TRI)和经股动脉途径介入组(TFI),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TRI组中69例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成功,总成功率为98.57%;TFI组中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100%,TRI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TFI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试验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观察研究结果可见,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产生边支丢失情况,还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死事件,另外,介入治疗还增添了术后靶血管重建的几率.因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医疗事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首先对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受累机制和治疗中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综述,进而探讨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于存在边支堵塞的风险在技术应用上受到限制。与非分叉病变相比,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相对低的手术成功率、更大的手术花费和更高的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使主支的再狭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边支开口的再狭窄和分叉病变长期预后中存在的再狭窄问题依然存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出现双支架的治疗策略。通常根据分叉病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技术,主支支架术加必要时边支支架术是目前通常采取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约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20%,是PCI最具挑战的病变之一。笔者采用经桡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术,首创DK-Mini-Culotte双支架术式治疗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选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病例26例,入选标准:(1)De novo冠脉病变,主支与边支  相似文献   

15.
分叉病变是临床介入医生经常面对的病变类型,尤其本身的特殊病变特点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特点,因此,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分型方法,包括Duke、Lefevre、Safian、Medina、Movahed分型等,以上各种分型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有的分型记忆非常困难,有的对病变的描述不完全,有的分型对于临床实践无指导意义.为了尽最大努力掌握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笔者认为,进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易于记忆,易于应用于临床工作实践,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45例行介入治疗的冠脉闭塞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的47支闭塞病变经介入治疗后37例支开通,病变成功率78.7%,病例成功率80%(36/45),血管闭塞时间1个月内的病变成功率96%,1-3个月的成功率为70%,大于3个月的成功率为50%,A型解剖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80.9%,B型解剖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为64.3%,功能性闭塞病变成功率91.7%。结论:冠脉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民 《海南医学》2002,13(12):27-30
分叉病变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一个挑战。常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分叉病变效果不佳 ,其成功率低 ,并发症高 ,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的运用并未显著改善上临床结果。早期的支架 (Palmaz -Schatz,Cook支架 )虽然可明显降低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血管的再狭窄 ,但对于分叉病变其结果仍不令人满意 ,主要是分支的闭塞 ,或难以通过支架孔隙扩张分支血管。随着球囊及支架设计的不断改进、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和抗凝方法的改进 ,尤其kissing技术的运用 ,并针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18.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CTO)约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10%~20%,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大的难题和挑战之一.手术时间长,患者及术者接受的射线量多,手术费用高,成功率低于非闭塞性病变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对于病变时间长、严重钙化和病变段较长等患者,成功开通血管并保持较好的长期效果存在更多的问题.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术者临床经验的积累、器械的研究改进以及循证医学的证实和支持.本文就CTO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由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个体差异极大、 手术操作复杂、术中风险高、 术后并发症多、 远期预后差,所以很难遵循一套标准流程解决所有的分叉病变.通过分型规则、 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系统性回顾,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单导丝保护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3例给予边支球囊保护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对照组术后8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不仅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