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各项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的表达程度。方法 对82例肝细胞嘲笑因清眙球蛋白(AFP)、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α-岩灌糖苷酶(AFU)及唾液酸(SA)等4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血清AFP、sICAM-1,AFU等指标的阳性诊断率均在60%以上,其中以sICAM-1阳性率最高。而4项指标联合阳性率为9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sICAM、AFU及SA能提高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考Troost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唾液酸(SA)测定。结果 肝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SA的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3.
李季  沈艳  姜研 《医学综述》2021,(5):1032-1036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CT仿真结肠镜检查,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水平.以结直肠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血样经放射疫分免析法测定血清AFP、SF、CA199、CA125、C50、CA153值;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为AFP、SF、CA199、CA125、C50、CA153;在AFP检测阴性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为SF、CA125、CA199、CA153、CA50;对AFP和S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至94.8%。结论AFP仍然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指标,SF是仅次于AFP的第二个肝癌诊断指标,AFP和SF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肝癌的临床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肺癌患者92例和肺良性疾病患者6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EA在肺腺癌中、NSE在小细胞肺癌中、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P〈0.01)。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至88.8%,显著高于各单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肺癌患者92例和肺良性疾病患者6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EA在肺腺癌中、NSE在小细胞肺癌中、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P<0.01)。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至88.8%,显著高于各单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甲胎蛋白(AFP)是最早诊断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约1/3的早期肝癌AFP阴性。AFP异质体3是AFP中与肝癌相关的组分,高敏检测法对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AFP。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很高阳性率,且与AFP有互补作用。异常凝血酶原、骨桥蛋白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早期肝癌有较高敏感性,且AFP阴性者也有较高阳性率。上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吴江  刘红萍 《大家健康》2016,(12):59-60
目的:探索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在同一时间内,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对比受检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9-9指标、CEA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19-9指标、CEA指标应用于胃癌患者诊断中,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均予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T扫描。将同期入院就诊的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分别纳入对照B组和对照C组,记录其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单纯CT扫描、单纯肿瘤标志物检查及联合检查在肝肿瘤临床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B组、对照C组三组患者血清CEA和AFP-L3水平及阳性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B组对照C组(P0.05)。CT平扫、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和联合检查等三种检查方法在肝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5.4%(117/137)、73.0%(100/137)和95.6%(131/137);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在PHC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3.5%(81/97)、68.0%(66/97)和94.9%(92/97)。结论 CT扫描联合肝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PHC患者早期诊断准确性,对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  相似文献   

10.
郑进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18-1818,190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胆囊癌的多期增强的螺旋CT表现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结果本组51例胆囊癌:胆囊壁增厚型21例(41.18%),腔内型9例(17.65%),肿块型18例(35.29%),“胆囊炎”型3例(5.88%)。局部肝脏浸润19例(37.25%),胆囊周围脂肪浸润21例(41.18%),十二指肠、结肠肝曲、胃窦部、胰头浸润4例(7.84%)。淋巴结转移15例(29.41%),3例有腹水征象(5.89%)。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肿瘤标志物系列检测的、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的准确性分别为72.55%、68.63%、76.47%,高于单一检查。结论胆囊癌的多期强化特征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将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另q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19-121+125
目的探讨肺结节临床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低剂量CT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相同时间健康体检人群1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低剂量CT诊断。比较肿瘤标志物水平、三组容积CT剂量指数。结果研究组PTN、NSE、CK、C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高于低剂量A组、低剂量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A组剂量指数高于低剂量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节过程中,低剂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效果明显,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在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204例。其中,低危胸腺瘤组患者98例,高危胸腺瘤组患者62例,胸腺癌组患者44例。所有患者行增强CT及MRI-DWI检查。比较3组患者增强CT、MRI-DWI指标情况,分析增强CT联合MRI-DWI诊断胸腺癌的价值;比较高危胸腺瘤组及低危胸腺瘤组增强CT、MRI-DWI量化指标情况,分析增强CT联合MRI-DWI诊断高危胸腺瘤的价值。结果 胸腺癌组边界不清楚占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组、高危胸腺瘤组(P <0.05),高危胸腺瘤组边界不清楚占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组(P <0.05);胸腺癌组最大增强CT值、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低于低危胸腺瘤组、高危胸腺瘤组(P <0.05),高危胸腺瘤组最大增强CT值、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低于低危胸腺瘤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增强CT值、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及三者联合...  相似文献   

13.
周正菊  雷鸿斌  龙聪 《海南医学》2011,22(21):105-107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72-4(CA72-4)、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PG(PG-Ⅰ、P4G- Ⅰ/PG- Ⅱ)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测定75例胃癌患者、75例良性胃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CEA、CA199、CA7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c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TSGF、CA15-3、CA19-9及AFP 4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4.7%、5.7%、54%和71%,CEA全部阴性.结论 CA19-9检测对AFP阴性及低水平AF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CA19-9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并具有相互补充作用;CEA、TSGF、CA15-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刘岩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4):119-122+169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MRI)对肝细胞癌检出及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83例肝细胞癌患者(13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采用1.5T磁共振进行DWI和DCE-MRI扫描,分别选取4种不同b值(b=300 s/mm~2、6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并进行ADC值测量(A组),结合DCE-MRI影像表现(B组),比较两者联合(C组)较单一检测方法在检出率、确诊率之间差异性。结果A组检出率80.74%,B组检出率85.93%,C组检出率95.56%,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确诊率68.15%,B组确诊率76.30%,C组确诊率94.81%,C组较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明显提高肝细胞癌的检出与定性,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12 ~2014-03就诊于我院并且资料完整的21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癌症部位分为胃窦癌组和贲门癌组,并以200例健康体检病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 单独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对贲门癌和胃窦癌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时,CA72-4联合CA19-9检测对其阳性率影响不大(P>0.05),但CE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胃窦癌组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高达72.90%,而贲门癌组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也可达5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EA、CA72-4以及CA19-9水平在贲门癌及胃窦癌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胃癌尤其是胃窦癌的诊断阳性率,其结果优于单独检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HCC的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长期以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HCC诊断一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检测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但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存在缺陷.寻找HCC特异性标志物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临床常用的多种HCC诊断相关分子.多种新分子的发现有望作为AFP的有效补充,从而提高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23-125+129
目的探讨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超声联合增强CT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增强CT的方法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超声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并给予确诊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对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两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5.24%,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4例CT和超声方法诊断准确的患者病灶类型进行诊断,两组病灶类型诊断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进行比较,两组对病灶类型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手术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类型准确率进行诊断,经过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组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30例,研究组单发病灶26例,多发病灶16例,两组诊断多发病灶的准确率比较,研究组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增强CT的方法的方法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