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52例T1DM患儿为T1DM组,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定量骨密度超声仪测定儿童腓骨远端的骨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T1DM组的骨密度水平、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1DM患儿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维生素D与儿童T1 d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T1 dM患儿为实验组,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T1 dM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通过对免疫调节的影响而促进T1 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 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52例患儿,其中52例为首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其余100例按糖尿病标准排除糖尿病。对52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关系。结果 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25-(OH)D 的平均水平为(63.67±28.41)nmol·L-1,显著低于非糖尿病儿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KA患儿的血清25-(OH)D 的平均水平为(58.63±27.79)nmol·L-1,显著低于非DKA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 25-(OH)D的水平较低可能会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以及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关系,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空腹C-肽与血清维生素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2例T1DM患儿为T1DM组,2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微量荧光方法 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2例T1DM患儿血清C-肽、HbAlc.结果 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356,P<0.05),与HbAlc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 T1DM患儿体内存在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水平低下可能与T1DM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发生于有遗传倾向的个体.该个体拥有特定的易感性基因或缺乏一些保护性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此外,非MHC基因也可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传统观点认为环境因素(微生物、化学、饮食等)可能是最初引起对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T1DM患者241例和正常对照组380例。VDR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结果 T1DM组VDR基因FokI基因型分布和F/f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DM组中,Ff基因型组与ff基因型组的空腹-C肽(FCP)和餐后C-肽(PCP)均低于FF基因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FokI多态性与T1DM遗传易感性不相关。T1DM患者中ff基因型与Ff基因型组FCP和PCP呈低水平,提示VDR基因FokI基因型可能与胰岛细胞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肾内科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每日给予维生素D34800 IU,随餐服用,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病例生化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经过4周维生素D3治疗,观察组尿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糖尿病高危人群(569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数据完整的555名受试者,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代谢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糖、血脂、血压、血清维生素D等指标的差异,并对血清维生素D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按HO-MA模型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25(OH)D3、按HOMA模型估计的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收缩压(SBP)、FPG、2hPG均呈负相关(P<0.05),与HOMA-IS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导致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重症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哮鸣音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4例来我院就诊的T1DM患儿,随机分为未干预组29例和维生素A干预组2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维生素A干预组每日服用维生素A 2 000 U,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留取血清-80 ℃保存,检测患儿血清IL-17及维生素A水平,并与同期于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未干预组和维生素A干预组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维生素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维生素A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的血清IL-17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1);未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05)。结论:T1DM患儿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A干预可以降低T1DM患儿血清IL-17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生素A对1型糖尿病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白细胞介素-17(IL-17)、C肽和脂蛋白-a(LPa)水平的影响,探讨维生素A对患儿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30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未干预组(55例)及干预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胰岛素治疗,干预组增加维生素A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C肽、LPa、FGF19、IL-17水平,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LPa、FGF19、IL-17及血清维生素A水平。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结果健康的5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治疗前维生素A和C肽水平高于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而IL-17、LPa以及FGF19水平低于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干预组每日胰岛素用量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维生素A、C肽水平高于未干预组,IL-17、LPa、FGF19水平低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存在维生素A缺乏、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及糖脂代谢异常,补充维生素A可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学龄期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初诊住院、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门诊长期随访的学龄期T1DM患儿6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晨起空腹血糖、C肽、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肽、晨起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非严重低血糖12例次,对照组发生62例次(χ2=7.14,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能够较好地控制学龄期T1DM患儿的血糖,减少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且不增加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体内维生素D(VitD)水平及其与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因肺炎于我院呼吸中心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其血清VitD水平,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病后1年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病情轻重间血清VitD水平有无差异,以及病后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组与未发生RRI组间血清Vit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肺炎患儿中不同性别及年龄间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肺炎患儿血清VitD水平低于已报道的我国西部地区儿童平均水平;重症肺炎组血清VitD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病后1年内发生RRI组血清VitD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RRI组(P<0.05)。结论:血清VitD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肺炎患儿体内VitD水平普遍低,体内VitD水平高低与肺炎病情轻重及病后再感染风险相关,VitD水平越低,越易发展为重症肺炎,病后再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VA)、维生素D(V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治疗的256例3岁以下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患儿血清VA、VD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200)、重症肺炎组(n=56),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56例肺炎患儿血清VA、VD水平分别为(0.84±0.37)μmol/L、(48.11±17.55)nmol/L,其中VA缺乏(VAD)、VD缺乏的检出率分别为46.5%、58.2%;重症肺炎组VA、VD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VAD、VD缺乏检出率升高(P<0.05);不同VA水平的肺炎患儿VD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儿VD缺乏检出率更高;VD缺乏的肺炎患儿住院时间长于VD不足组和VD正常组(P均<0.05)。结论:肺炎患儿VA、VD水平高低与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不同维生素D(vitamin D,VD)预防剂量状态下V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合理补充V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5所医院健康体检婴幼儿751例(0~3岁),采用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根据不同VD预防剂量、年龄、季节、喂养方式等分组,了解以上因素对25(OH)D的影响。结果:0~3岁婴幼儿VD补充率74.6%(560/751),VD预防剂量30~1 600 IU/d;25(OH)D水平为(35.29±10.39)ng/mL,并随VD补充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保持平稳的趋势;未补充组25(OH)D水平为(30.51±11.03)ng/mL,显著低于补充组;未补充组中VD不足及缺乏率达14.7%,高于补充组(P<0.05);高剂量补充组(>600 IU/d)较其他组VD缺乏和不足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季节、年龄、喂养方式、预防剂量可影响25(OH)D水平,以冬春季无食物来源儿童25(OH)D水平最低[(18.44±11.91)ng/mL]。结论:重庆地区0~3岁婴幼儿预防性VD补充率高,但补充剂量差异较大。VD预防性补充是维持婴幼儿体内25(OH)D水平的重要措施,季节和喂养方式可显著影响VD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中成药血必净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COX-2的影响,了解血必净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收入46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仅用胰岛素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以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8天外周血浆中COX-2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中COX-2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血必净能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OX-2水平,提示其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肾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与减少COX-2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龋儿童体内血红蛋白(Hb)及维生素D[1,25(OH)2D3]水平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龋齿患儿106例,其中重症龋齿患儿44例(重症组),非重症龋齿患儿62例(非重症组),同时选取无龋齿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b、1,25(OH)2D3水平。结果:重症组Hb和1,25(OH)2D3分别为(108.81±6.72)g/L和(64.15±9.87)nmol/L,明显低于非重症组和对照组(P<0.05);非重症组Hb和1,25(OH)2D3分别为(113.03±7.20)g/L和(72.06±10.6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龋失补牙数(dmft)为(8.90±1.11),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Hb、1,25(OH)2D3与dmft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2和-0.454,P<0.05);非重症组Hb、1,25(OH)2D3与dmft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重症龋儿童Hb和1,25(OH)2D3水平明显降低,且与患儿dmft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