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F-1α、HIF-2α、VEGF、Notch等基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肝癌血管新生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实验共分5组,HIFU残留肝癌细胞亚系为实验组,未处理肝癌细胞为对照组,转染HIF-2α基因沉默重组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抑制HIF-2α组,转染VEGF基因沉默重组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抑制VEGF组,转染空载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空载组.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EGF表达.低氧(1%O2)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0、6、12、24 h,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HIF-1α、HIF-2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HIF-2α、VEGF、Notch、DLL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VEGF蛋白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中均有表达.HIF-1α在低氧处理12 h达到顶峰,随后下降,而HIF-2α、VEGF随着低氧处理时间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HIF-2α、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转染慢病毒后,抑制HIF-2α组HIF-2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实验组显著下调(P<0.05),抑制VEGF组VEGF、Notch、DLL4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实验组显著下调(P<0.05),实验组HIF-2α、VEGF、Notch、DLL4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F-2α-VEGF-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高强度聚焦超声残余肝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46例食管鳞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1.31%(19/46)、58.70%(27/46),MVD为46.12±7.64;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与食管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体外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成血管活性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EPCs,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s,RT-PCR法观察未转染/转染质粒在转染后3、12、20、72 h,HIF-1α及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常氧中转染前后HIF-1α蛋白表达、VEGF受体Flk-1蛋白表达在不同组质粒转染后的差异;ELISA法测定各组质粒转染后VEGF在培养基上清中释放含量及VEGF依赖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含量的改变.结果HIF-1α基因有效转染入EPCs;HIF-1αmRNA在未转染时即有表达,在HIF-1α质粒转染后3、12、20、72 h,含量较未转染时增加(P<0.05);HIF-1α过表达诱导VEGF表达上调(P<0.05).Flk-1蛋白在常氧下有一定含量,在HIF-1α质粒转染后Flk-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VEGF释放含量在HIF-1α过表达组显著增加(P<0.05);HIF-1α诱导eNOS含量增加,并与时间、VEGF刺激量成正比.结论HIF-1α质粒在体外能有效的转染入EPCs,促进其下游靶基因及受体表达,引起相应的功能学改变,促EPCs向内皮细胞分化、扩增,可进一步应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朱志鹏  凌晓燕  张才军  周清河  周红梅 《浙江医学》2020,42(21):2262-2268,227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H9C2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ERS)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取正常培养的大鼠H9C2细胞,同时进行对照培养和缺氧/复氧(H/R)培养,其中H/R条件为5%CO2和95%N2密闭缺氧装置中缺氧3h后,常氧条件下培养3h。以含有1滋mol/LDEX和1mmol/L4-苯基丁酸(4-PBA)的培养基提前孵育细胞1h和24h。采用低损伤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特异性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将H9C2细胞分设Control组、毒胡萝卜素(TG)组、4-PBA组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2190)组并进行相应的干预,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38MAPK和p-p38MAPK的表达,以及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力减低,细胞上清液LDH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H/R组比较,DEX+H/R组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上清液LDH浓度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与DEX+H/R组比较,4-PBA+DEX+H/R组的H9C2细胞损伤被逆转,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及蛋白表达也进一步升高。在Control组、TG组和DEX+TG组之间,p38MAPK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TG组的p-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DEX能够抑制p-p38MAPK表达增加(P<0.05);与TG组比较,DEX+TG组的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及蛋白表达被抑制,但是DEX+SB202190+TG组的GRP78、CHOP、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被逆转增高。结论DEX对H/R损伤下的H9C2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ERS有关,通过调控p38MAPK能够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糖及高糖联合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化学低氧诱导剂CoCl2模拟RPE细胞低氧环境,研究RPE细胞分别在5.56mmol/L葡萄糖(对照组)、5.56mmol/L葡萄糖+150μmol/L CoCl2(低氧组)、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以及25mmol/L葡萄糖+150μmol/L CoCl2(联合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反转录PCR检测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检测HIF-1α及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RPE细胞HIF-1α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高糖组可检测出微量的HIF-1α蛋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出HIF-1α蛋白;且高糖组VE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增加(均P〈0.05)。与低氧组比较,联合组RPE细胞HIF-1α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HIF-1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P〈0.05);同时VE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也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HIF-1α的影响是促进蛋白的合成,且对HIF-1α蛋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联合低氧条件下高糖促进合成的HIF-1α蛋白更加稳定,同时也促进VEGF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55-5p mimic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A549细胞,将未经转染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miR-155 mimic及HIF-1α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设为miR 155 mimic组和HIF-1α组;再将两者共同转染于A549细胞,设为mimic+HIF-1α组。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 375与SLC7A11的靶向关系,利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miR 155-5p及HIF-1α mRNA表达水平,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各蛋白表达。结果 HIF-1α是miR 155-5p-mimic的靶向基因。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HIF-1α-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升高(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升高,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iR-155-5p可通过靶向抑制HIF-1α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VEGF/P3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对缺氧处理的人血管内皮细胞株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在低氧状态下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 24 h,然后分别以低剂量(6.25mg/L)、高剂量(25.00 mg/L)银杏二萜内酯对HUVEC 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荧光实时定量RT-PCR(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Bcl-2、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低氧培养后HUVEC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氧培养组(P<0.05);低氧培养的HUVEC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氧培养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氧培养组(P<0.05)。银杏二萜内酯处理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氧处理组),高剂量组的细胞活性高于低剂量组(P<0.05)。银杏二萜内酯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氧处理组),高剂量组的凋亡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银杏二萜内酯处理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氧处理组),高剂量组的迁移能力高于低剂量组(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银杏二萜内酯处理组的细胞HIF-1α、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cl-2、VEGF、TGF-β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上述各基因表达变化程度比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而改善缺氧处理的HUVEC细胞的凋亡及血管生成情况,可能成为治疗缺氧性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β(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β,HIF-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机制,并了解红景天苷是否为红景天发挥这些作用的有效成分。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AMI模型,造模前7d开始分组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红景天(红景天组)或红景天苷(红景天苷组),每组12只。灌胃持续至造模手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和非梗死区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的表达,计算其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HIF-1α、HIF-1β、VEGF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方法检测HIF-1α、HIF-1β、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红景天组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心肌v W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HIF-1α、HIF-1β、VEGF mRNA表达和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IF-1β蛋白水平虽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均介于对照组和红景天组之间。 结论:红景天具有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HIF-1β、VEGF表达有关。红景天苷可能是红景天发挥上述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mTOR特异性抑制剂RAD001联合DDP下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 VEGF表达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DDP细胞株,分别给予RAD001、DDP及RAD001+DDP干预48 h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VEGF mRNA的合成情况.结果 RAD001单独作用于SGC7901/DDP细胞48 h后,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和HIF-1α 、VEGF mRNA的合成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组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HIF-1α蛋白呈正相关(r=0.993,P〈0.01),HIF-1α mRNA和VEGF mRNA呈正相关(r=0.994,P〈0.01).结论 RAD001能够抑制细胞体外VEGF、HIF-1α的蛋白表达及mRNA的合成,RAD001联合DDP作用后,效果增强,其机制可能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三醇(resveratrol,Res)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HUVEC)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μ)表达的影响。方法自藜三醇预孵育HUVEC2h后,采用氯化钴(CoCl2)化学方法制作缺氧模型,实验分为3组进行:正常组(NC)、缺氧组(HY)、药物组(0.1、1、5、10、50μmoL/LRes)。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①缺氧组及药物组(0.1、1、5、10μmol/L)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增殖增加(P〈0.01);1、5μmoL/L药物组与缺氧组比较细胞增殖增加(P〈0.01),5μm0L/L药物组与其他各浓度组比较细胞增殖增加(P〈0.01)。②正常组HUVEC胞质内HIF-1α 仅微量表达;缺氧组胞质内HIF-1α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增多,显色呈黄褐色;药物组(5μmol/L)胞质内HIF-1α强阳性表达,显色呈深黄褐色。③缺氧组与正常组相比HIF-1α 蛋白表达增加(P〈0.05),药物组(1、5μmol/L)与正常组相比HIF-1α蛋白表达增加(P〈0.01);1μmol/L药物组与缺氧组相比HIF-1α蛋白表达增加(P〈0.05),5μmol/L药物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藜三醇可能通过促进HIF-1α 的表达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氧诱导因子促内皮祖细胞活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成血管活性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人外周血EPCs,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s,RT-PCR法观察未转染/转染质粒在转染后3、12、20、72h,HIF-1α及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常氧中转染前后HIF-1α蛋白表达、VEGF受体Flk-1蛋白表达在不同组质粒转染后的差异;ELISA法测定各组质粒转染后VEGF在培养基上清中释放含量及VEGF依赖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含量的改变。结果HIF-1α基因有效转染入EPCs;HIF-1α mRNA在未转染时即有表达,在HIF-1α质粒转染后3、12、20、72h,含量较未转染时增加(P〈0.05);HIF-1α过表达诱导VEGF表达上调(P〈0.05)。Flk一1蛋白在常氧下有一定含量,在HIF-1α质粒转染后Flk-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VEGF释放含量在HIF-1α过表达组显著增加(P〈0.05);HIF-1α诱导eNOS含量增加,并与时间、VEGF刺激量成正比。结论HIF-1α质粒在体外能有效的转染入EPCs,促进其下游靶基因及受体表达,引起相应的功能学改变,促EPCs向内皮细胞分化、扩增,可进一步应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MG-63骨肉瘤细胞,另外收集3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及20例新鲜冷冻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Western印迹、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检测骨肉瘤细胞及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MG-63骨肉瘤细胞HIF-1α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VEGF的mRNA、蛋白表达都增加(P<0.05).2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中HIF-1α mRNA总表达率为90%,VEGF mRNA总表达率为100%,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HIF-1α、VEGF蛋白在骨肉瘤石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93.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的6.7%、26.7%(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MVD明显相关(P=0.005,r=0.767),VEGF蛋白表达与MVD正相关(P<0.002,r=0.701).结论:骨肉瘤中存在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HIF-1α高表达可能提示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JAK2抑制剂Ruxolitinib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Ruxolitinib(1、5、10、50、100、500 nmol/L)处理HEL细胞24、48、72 h,通过CCK-8法观察其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Ruxolitinib处理细胞24、48、72 h,RT-PCR检测Jauns激酶2基因(JAK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VEGF、HIF-1α蛋白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体内血管生长实验检测Ruxolitinib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Ruxolitinib(除外1 nmol/L作用24 h)均可抑制HEL细胞增殖。不同浓度Ruxolitinib处理HEL细胞24、48、72 h 后,RT-PCR结果显示JAK2 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JAK2、VEGF、HIF-1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亦均降低(P<0.05);CAM实验结果显示Ruxolitinib处理细胞72 h后血管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Ruxolitinib可能通过抑制JAK2通路,抑制HEL细胞VEGF、HIF-1α表达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获取9例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RA-FL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将FLS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阴性质粒组(转染阴性质粒)和阳性质粒组(转染HIF-1α阳性质粒),常氧组进行常规培养,后3组进行缺氧培养12h;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情况.将缺氧组、阴性质粒组和阳性质粒组的FLS分别于缺氧条件下培养6、12、24、48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阴性质粒组和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质粒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较缺氧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缺氧培养12h后阳性质粒组的FLS生长较缺氧对照组及阴性质粒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FLS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NA干扰HIF-1α表达能有效下调RA-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水平,并且能抑制FLS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4只,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术前、术后、给药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微血管密度,RT-PCR 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 HIF-1α mRNA 和 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7d后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微血管密度、HIF-1α mR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HIF-1α/VEGF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6.
李薇  杨芸  宋富强  冯亚星  李昆 《重庆医学》2015,44(13):1749-1751
目的 探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QBC939)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胆管癌QBC939细胞与HUVEC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HUVEC的增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b-FGF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点HUVEC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后12、24、48 h和72 h,HUVEC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0h组比较,共培养12、24、48 h上清液中b-FGF含量显著增高(P<0.05).共培养12 h时VE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至72 h(P<0.01),VEGF蛋白表达在共培养12h后显著增高,24、48、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b-FGF分泌和VEGF表达.b-FGF和VEGF表达增加与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王步军  郑飞云  杨孝军  张乾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85-1188,F0003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EMs异位内膜组织58份,EMs在位内膜组织25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份,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患者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Ms患者的异位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蛋白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关(均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关(均P〈0.05);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0.556,P〈0.05)。结论 HIF-1α和VEGF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杨妮娜  詹景棣  柳海晓  许心弦 《浙江医学》2019,41(21):2265-2268,2273
目的探索臭氧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类风湿关节炎组(RA组)、O3治疗组(O3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O3组大鼠右膝关节腔注射O3,Con组和RA组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并检测各组血清、关节液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RA组和O3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明显增高,血清、关节液及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滑膜组织HIF-1α和VEGF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与RA组比较,O3组右膝关节肿胀率明显减小(P<0.05),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滑膜组织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但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可以通过抑制关节内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高糖诱导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按培养方案分为对照组、迷迭香酸组、高糖组、联合组。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与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的表达水平。结果迷迭香酸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及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炎症指标IL-6、IL-8与TNF-α的含量增加,VEGF、Caspase-3、BAX蛋白及mRNA水平增加,Bcl-2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联合组迁移细胞数量、细胞凋亡水平、IL-6、IL-8与TNF-α的含量、VEGF、Caspase-3与BAX的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Bcl-2蛋白及mRNA水平增加(P<0.05)。结论迷迭香酸可抑制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凋亡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柔毛水杨梅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0~200 ng/m L)柔毛水杨梅作用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Ls),分别采用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Matrigel法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以及Western blot法验证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MTS结果显示:柔毛水杨梅与HMVEC-Ls共同培养7 d,25~200 ng/m L不同浓度组均可促进HMVEC-Ls增殖,与对照组(0 ng/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0 ng/m L组促进HMVEC-Ls增殖能力最显著(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0~150 ng/m L组HMVEC-Ls迁移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50 ng/m L组HMVEC-Ls迁移率最高。成管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50 ng/m L组HMVECLs成管长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以150 ng/m L组HMVEC-Ls成管长度最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0 ng/m L柔毛水杨梅浓度组HIF-1α、TERT和VEGF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柔毛水杨梅可通过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样形成而发挥促血管新生效应,其机制可能与HIF-1α-TERT-VEGF途径介导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