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李瑞环 《光明中医》2012,27(8):1661-1662
湿邪致病在温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湿热温病,拟清热利湿法,先化湿而后清热,使湿去则热不能独存,祛湿法在湿热温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就其祛湿法的用药规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蔡亚莉  张岳 《河北中医》2002,24(5):340-342
湿邪既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又是新的再致病因素 ,与外邪气候和五脏病变密切相关。初属气 ,与脾、肺、肾攸关 ,久归血 ,不离心、肝。由于肺有呼吸宣肃之功 ,脾具健运升降之能 ,肾司促阳开阖之职 ,肝为气机生发疏泄之本 ,心主血脉 ,血水互化 ,且三焦通调 ,内外和调 ,水湿方能外从汗排 ,下由尿利。如若湿聚内积 ,外泛成水 ,或化痰变饮 ,三焦不和 ,肺失宣肃 ,则汗无由而致 ,尿无源流 ,致水泛上源 ;脾失运化则湿内聚外泛 ,肿由之起 ;肾阴不足 ,邪湿内恋 ,肾阳不足 ,蒸变无力 ,则阴水泛溢 ,使内之阴湿积聚 ,外湿因之而入 ,超过人体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温经祛湿法治疗肾虚寒凝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肾温经祛湿的中药协定方,对照组采用缓解病情的西药。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Bath强脊功能指数(BASFI)、强脊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指地距、扩胸度、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ASDAI、BASFI、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组BASFI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沉、指地距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ober试验、枕壁距、扩胸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5.2%(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温经祛湿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湿邪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兼症复杂,湿热为多,易阻滞气机、壅滞血脉。罗增刚教授临证常用祛湿法,其主张治湿以运脾为本,辨证用药;注重因势利导,分利三焦;辨湿热之偏重,祛湿为先;佐重行气,气能行津,包括宣肺、疏肝、畅中、散结等;同时不忘活血,血水同调。  相似文献   

5.
介绍肖四旺教授运用温肾助阳法治疗腰痹的经验。肖教授崇尚《内经》"温肾助阳"理论,认为本病以肾阳不足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当以温肾助阳为治法,温补肾阳,行气活血,临床自拟温肾宣痹汤治疗,并随症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祛湿法治疗阳痿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祛湿法治疗阳痿一证,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22~40岁者10例,41~50岁者5例;农民2例,干部1例,工人12例;病程1年以下者12例,1~2年者3例;婚前手淫者3例,伴遗精者6例。  相似文献   

7.
谷越涛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疗脾胃病时善用祛湿之法,现结合谷越涛老师治疗的典型病例,将其灵活运用祛湿法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表现以痹病临床特征为主者,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据200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现患病人数约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000万。可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湿为阴邪,其性粘腻缠绵,秽污重着,常可挟风、挟痰、挟热,滞留人体,上侵于目,致目中清阳之气阻遏,孔窍闭塞,郁滞为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痰湿体质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体质,观察针刺化痰法是否可以调理体质及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其中6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确定为痰湿体质的受试者采用辨体用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针刺的方法,选用具有祛痰化湿功效的穴位可以改善痰湿体质,为探究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近20年中外文献,对化痰散结法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别概述了化痰散结法(化痰软坚散结法、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化痰软坚散结法、化痰散结与活血化瘀、复方大法抗癌肿)在治疗胃癌、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以及放化疗中的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状况,对其认识全面,疗效显著,但临床运用欠规范,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多盲研究,实验研究深度、力度有限,对其认识有待深化。研究说明,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加强化痰散结法治疗肿瘤的规范化研究,如症候量化、客观化,方药固定化,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大对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医整体辨证的指导下,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疾病(PID)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炎性反应性感染性疾病,以腹痛或腰痛为临床特征,有些患者热象明显,可伴有发热、带下黄臭,尿赤便秘、甚则咽痛身痛、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内蕴征象。清利三焦治法是针对湿热邪气困遏三焦证候的治法,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及各科内伤杂病的治疗。借鉴清利三焦湿热治疗思路,应用温病学名方黄芩滑石汤治疗PID,取得良好效果,故本文对清利三焦湿热治疗PID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机制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曾玲 《世界中医药》2020,15(7):1059-1062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祛瘀法联合黄体酮胶囊口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痰湿瘀结证)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评估中西结合治疗的疗效,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痰湿瘀结证)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口服黄体酮胶囊的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法(中药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黄体酮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效果相当,观察组对月经异常改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的防治,予以化痰祛瘀中药联合黄体酮胶囊口服,优于单纯使用黄体酮胶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阴生肌散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58例(治疗组),并与锡类散作对照(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积分、溃疡数目积分和疼痛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1则典型病例就湿与郁如何致痿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湿与郁可在阳痿发病中互为因果,湿久致郁,郁久生湿,可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时不可囿于某法某方,当谨遵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消瘿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化痰散结消瘿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L-T4,100μg/d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体检和甲状腺功能、B超等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化痰散结消瘿方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散结消瘿方辨证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确切,且优于西药L-T4,为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利湿攻下法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湿攻下法组方口服和(或)灌肠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并发症,比较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1.7%(43/60例),显效率为48.3%(29/6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7%(31/60例),显效率为20.0%(12/60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例数及各主要并发症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ALT、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及HBeAg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胆固醇(TC)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间AST、TBil、PTA及HBV-DNA定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组病死率为23.3%(14/60例),对照组为41.6%(25/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湿攻下法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整体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石潇  周慧灵  刘铸  黎雪  林洪生 《世界中医药》2021,16(9):1482-1484
肺癌无论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来看,在恶性肿瘤中均居我国首位,其发病隐匿,一经发现大多就是中晚期.虽然西医有很多治疗手段,但是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常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药的应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积极性,同时能配合西医治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此外,现代许多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软坚散...  相似文献   

20.
陈云 《河南中医》2022,42(3):428-43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