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旭霞  徐成 《重庆医学》2016,(18):2518-2521
目的:探讨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4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重组赖脯胰岛素组(观察组,n=32)和赖脯胰岛素组(对照组,n=16),在睡前给予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的基础上,三餐前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1次重组赖脯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注射,治疗周期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 )变化水平,并评估不良事件。结果44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6例。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 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1.55±1.50)%、(1.06±1.3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2.07±5.01)、(1.09±3.18)mmol/L ,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3.28±5.71)、(3.60±5.89)mmol/L。以 HbA1c为主要评价指标,0.40为非劣效界值,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P<0.05)。观察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4.29%,HbA1c<7.00%的达标率为28.57%;对照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8.75%,HbA1c<7.00%的达标率为43.75%,两组患者在 HbA1c两个水平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患者在有效性方面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秦雯  覃保瑜  夏宁 《重庆医学》2015,(3):321-323
目的:研究血浆激肽释放酶(KLKB1)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经典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和健康成人中的水平,并结合其他指标分析其与LADA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LADA组、T1DM组、T2DM组、健康对照组(NC组)血浆样本中KLKB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DA组与其他各组在FPG(T2DM组除外)、2hPG、HbA1c、FCP、2hCP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组与其他各组(T1DM组除外)GAD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B1在LADA组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T2DM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B1与FCP、HbA1c、FPG、2hPG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程、2hCP无关(P>0.05)。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单独应用KLKB1对LADA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KLKB1对判断LADA发病风险和早期诊断LADA有一定意义,可在LADA高危人群中结合其他指标进行LADA的筛选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钙组、维生素D组和钙加D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糖、调脂等治疗,其他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钙剂、维生素D3、钙剂和维生素D3联合应用,1年后比较四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补钙组的FPG、2 hPG、FCP、HbA1c无明显变化(P>0.05);维生素D组的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钙加D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与补钙组相比,维生素D组的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钙加D组的FPG、2h PG、HbA1c明显降低(P<0.05).与维生素D组相比,钙加D组的FPG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单独补充钙剂对于血糖控制意义不大,补充维生素D能够帮助T2DM患者降糖,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重组人门冬脯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85例早发T2DM患者,50例进行为期4周的重组人门冬脯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35例进行为期4周的普通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0,0.5,1,2,3 h胰岛素及C肽分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重组人门冬脯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重组人门冬脯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早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初诊T2DM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诺和锐30强化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体重指数(BMI)、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清C肽(FCP、IhCP、2hCP、3hCP)、不良反应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CP、1hCP、2hCP、3hC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lc,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4周的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C-P、2hC-P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姚兰  蒋成霞  郭艳艳  游成珊  李梅 《西部医学》2020,32(10):1509-1512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T2DM)疗效及对患者胰岛素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30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利拉鲁肽治疗,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男性患者睾酮(T)、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含量;女性患者于经期结束后一周测定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与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HDL水平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T、SH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E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及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肥胖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上调性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早餐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脂、体重、血压的变化.结果早餐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后FPG、2hPG、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3个月FCP、2h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且无低血糖反应.结论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案具有降糖作用佳、安全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次100 mg,1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组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每次15 mg,1次/天,口服.两组均同时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CP)、空腹胰高血糖素(PGG)、餐后2h胰高血糖素(2hPG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胰岛素用量(DID)、体质量指数(BMI)、血清CA19-9及血尿酸(BUA)、低血糖发生的频次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及B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均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FCP及2hPCP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格列酮组(P=0.045).西格列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与吡格列酮相比,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59例初诊糖尿病,空腹血糖(FPG)高于10mmol/L患者单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1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47例,对照组为40例非糖尿病健康人群。体格检查计算腰臀比(WHR)及体质指数(BMI),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放免法检测空腹C肽(FCP)及餐后2 hC肽(2 hCP)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BMI、WHR、FCP、2 hCP、腰椎及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但FPG、2 hPG及HbA1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HbA1c与腰椎及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FCP、2 hCP与腰椎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进入方程的为病程、HbA1c、FCP及2 hCP(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健康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HbA1c、FCP、2 hCP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50-53+57
目的 探讨赖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133例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26例治疗后血糖达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治疗,观察组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维持治疗前、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效果、β细胞功能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维持治疗前、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LDL-C、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TG、LDL-C、FPG、2 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前两组患者β细胞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HOMA-I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反应3例、皮肤瘙痒2例,观察组发生低血糖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维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逆转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并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7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组(胰岛素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α1-微球蛋白(α1 microglobulin,α1-MG )、血、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结束时胰岛素组完成30例,利拉鲁肽组完成31例,胰岛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T、WC、体重指数、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尿β2-MG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之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10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的平均血糖以及治疗前后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平均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A1c和胰岛素治疗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联合吡格列酮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金逸  符茂雄 《重庆医学》2016,(35):4989-4991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2 h CP)、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 hCP水平高于对照组,LDL水平和HOMA-IR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午餐前1h、晚餐前1h、早餐后3h、午餐后3h和晚餐后3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对T2DM具有更好的降血糖作用,且患者的血糖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Roux-en-Y胃肠转流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接受体重指数( BMI)、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空腹 C 肽(FCP)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F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FINS、FC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F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FINS、FC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的BMI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的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HOMA-IR水平显著低于术前,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2hPG及HOMA-IR水平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的2hINS、2hCP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结论 Roux-en-Y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控制术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泌乐5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0例新诊断T2DM患者,应用优泌乐50强化治疗2周,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精氨酸刺激试验后胰岛素增值(△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以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FPG、P2hPG、HOMA-IR及hs-CRP明显降低(P〈0.05或P〈0.01),△INS和HOMA-IS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INS、HOMA-IS呈负相关,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对显著高血糖初诊T2DM患者应用优泌乐50短期强化治疗可快速降低血糖,控制慢性炎症样反应,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 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治疗口服药物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将口服药物未获得确切疗效的7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状况和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PG、2hPG、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治疗口服药物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能够对患者血糖状况进行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