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盟 《中国病案》2012,13(8):65-6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上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3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占38.7%,其次为神经系统占21%,心血管系统占19.3%,消化系统占12.9%,肌肉反应占4.3%。其中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58人,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62.3%。女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略高于男性,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56.9%。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高龄患者在使用莫西沙星时应慎用,静脉给药时应控制好滴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62例应用莫西沙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ADR类型与特点。结果莫西沙星的ADR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类型有中枢系统反应(32.26%)、胃肠道反应(27.42%)、皮肤及其附件区反应(25.81%)等。结论莫西沙星存在较高的ADR发生风险,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及ADR特点,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本院2009.01-2010.12年共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ADR的性质、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ADR报告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占65.2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占41.30%),发生ADR的最多的药物剂型是注射剂.结论 开展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颜荣 《求医问药》2014,(16):157-158
目的:分析98例患者在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因使用莫西沙星而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相比,本组中年龄>60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98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占68.37%;有31例患者单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占31.6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9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占27.55%;有71例患者静脉滴注药物进行治疗,占72.4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患者中,与其他各时间段相比,在用药10-9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其年龄是否偏大、是否联合用药及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常为用药后10-90min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和评价.方法 对11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ADR中,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多,33例,占28.4%;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3例,占37.7%;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基本无影响.结论 进一步加强ADR上报监管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40例患者中,主要疾病类型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结核杆菌感染等;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胆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临床医生应当重视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序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AP老年患者104例,分为A、B组,各52例。A组予以莫西沙星持续静脉滴注给药,B组予以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达到序贯治疗转换窗时,改为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两组均治疗达满意疗效或用药达14 d。比较两组细菌学及临床疗效,记录静脉滴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所有菌株均对莫西沙星敏感,均未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后,A、B组菌株清除率分别为85.19%、83.33%,有效率为92.31%、90.3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时间、住院时间均多于B组(均<0.05);B组CD3^+、CD8^+水平低于A组,CD4^+/CD8^+水平高于A组(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方案治疗CAP老年患者具有与静脉用药相似且确切的细菌学和临床疗效,缩短了静脉用药时间,免疫状态恢复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崔岩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637-640
目的:分析19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并研究应对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发生ADR的患者192例,分析不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ADR的性别和年龄,不同给药方式ADR发生情况以及ADR累及器官情况并研究应对方法。结果:1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ADR发生例数最多,其次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入选患者中,>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女性占59.90%,男性占40.10%。给予静脉滴注的患者发生ADR者多于使用口服剂型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首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造成的ADR要有效控制,有ADR出现时要及时停止用药,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本院上报的173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3例ADR报告中,男87例(50.29%),女86例(49.71%);静脉注射给药100例(57.80%),口服给药60例(34.68%);抗菌药物55例(31.79%),镇痛药21例(12.14%);心血管系统16例(9.25%);用药后15~30 min发生ADR有42例(24.28%);ADR损害以皮肤系统为主,占32.11%;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占24.77%、14.22%。结论:分析影响ADR发生因素,防止ADR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来立信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010年5月发生的24例来立信注射液致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用药过程中发生的A D R主要集中在用药的前30mi n内;A D R的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结论 来立信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以及给药剂量、给药速度和是否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使用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比较其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2年9月—2014年10月该所经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原则不同分成左氧氟沙星组与莫西沙星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均进行统一基础抗结核方案治疗,并各自加用所选择药物。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莫西沙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左氧氟沙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0.00%,比较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1;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莫西沙星组为26.67%,左氧氟沙星组为23.33%,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显著,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不良反应3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世敬  王蒙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01-1302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类型、药物类别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上报的321份ADR报告,回顾性分析发生ADR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药物类别、反应类型、涉及的药物等资料.结果 321例发生ADR者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61.68%)高于男性(38.32%);发生ADR的患者中,20~39岁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1.75%;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9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为64.4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疹、丘疹、风团、荨麻疹等)最多(42.6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9.91%)和神经系统反应(17.76%).结论 我院ADR主要由抗感染药物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消化、神经系统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4.
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种类、剂型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年度发生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喹诺酮类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占28.90%;静脉注射粉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它剂型,占56.31%。结论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78例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注射剂为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中药剂型,占比46.15%;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占多数,静脉给药引起ADR占比最高,为62.82%;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以及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的监控,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本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5例,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除1例为口服给药外其余均为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半小时内。结论为减少氟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与其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同用,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7.
苗亮 《当代医学》2011,17(18):137-13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29种,占67.44%),其次为口服(11种,占25.58%);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23例,占23.7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上报的278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老年ADR的发生原因。结果本组ADR患者以静脉给药和注射剂所致者比例最高,分别占60.43%,67.98%;以抗感染药物和循环系统药物诱发者多见,合计占到55.03%;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分别占31.65%,23.38%,18.35%。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临床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