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CRF)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化疗的骨肿瘤患者100例,患者进行修订Piper疲乏量表中文版(RPFS-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CRF分为CRF组(RPFS-CV评分>3分,26例)和非CRF组(RPFS-CV评分≤3分,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F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100例骨肿瘤化疗患者的RPFS-CV总分为(4.54±1.02)分。CRF组Ennecking分期为Ⅲ及Ⅳ期占比、病程、化疗次数高于非CRF组,SSRS、GSES评分低于非C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Ennecking分期(OR=1.485,95%CI:1.102~2.001)、化疗次数(OR=2.307,95%CI:1.387~3.837)、SSRS评分(OR=0.319,95%CI:0.141~0.722)、GSES评分(OR=0.512,95%CI:...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向乳腺癌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按照IDC-10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存在CRF,根据Piper疲乏量表中文修订版(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RPFS)得分评价疲乏程度,调查乳腺癌患者CRF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 192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调查问卷,乳腺癌患者发生CRF为668例(占56.04%);以轻、中度疲乏为主,分别占23.95%、55.24%,其中感觉维度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乳腺癌病程、肿瘤分期、化疗周期、疼痛、上肢水肿、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贫血、潮热盗汗、失眠与乳腺癌患者CR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肿瘤分期、疼痛、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潮热盗汗、失眠是CRF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是其保护因素(P<0.05)。CRF认知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对CRF认知度低,医护人员对其宣教度低。结论乳腺癌患者发生CRF较为普遍,以轻、中度疲乏为主;乳腺癌肿瘤分期、疼痛、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潮热盗汗、失眠是影响患者CRF的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对CRF认知度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患者在经历肿瘤或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观感受,临床症状表现为精力疲乏,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兴趣丧失,无法从事原先可胜任的工作,且患者经过休息后得不到缓解,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参与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描述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Piper疲乏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单因素分析部分采用方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部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8例淋巴瘤化疗患者整体疲乏水平评分为(5.32±2.19)分,处于中度疲乏水平;其中存在癌因性疲乏的患者有103例,发生率为80.5%。情感疲乏水平得分(7.37±3.26)分,处于重度疲乏水平,感官维度得分(5.48±2.11)分,行为/严重性维度得分最低,平均为(5.12±1.97)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5.87±2.32)分。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影响淋巴瘤化疗患者疲乏水平的各因素中,性别(OR=3.225)、化疗次数(OR=2.883)、Ann Arbor分期(OR=3.00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淋巴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处于中重度疲乏水平,应对男性患者、化疗次数>10次的患者以及Ann Arbor Ⅲ期及Ⅳ期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疲乏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0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为肺癌并接受治疗的患者101例,采用Piper疲劳自评量表进行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相关因素测量。结果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度程度,不同睡眠情况患者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情绪状态患者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治疗方案对癌因性疲乏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化疗易发生中等程度的疲劳,睡眠、情绪状态是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状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随访并分析手术、化疗、放疗、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等对肺癌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否手术、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x<'2>=22.081、16.584、5.956和5.921,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0.381、1.883和2.010,95%C1为0.251~0.581、1.173~3.022和1.285~3.144).结论:是否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曹鑫  张欢  刘玲 《重庆医学》2016,(21):2953-2955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并参照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价患者的疲乏状况,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CRF各维度及总疲乏评分。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绝大多数存在疲乏症状,CRF发生率为97.0%,以中度疲乏为主,其次为轻度疲乏,重度疲乏最少。在第2次化疗时,两组患者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总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次化疗时,观察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总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质量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L)调查了解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肿瘤科病房与胸外科病房收治的NSCLC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调查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不同年龄、经济状况、诊断至调查时间、焦虑、抑郁、分化程度、诊断时TNM分期、TNM分期变化及家庭支持力度因子下的FACT-L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X4)、TNM分期变化(X6)、焦虑(X7)、抑郁(X8)、家庭支持力度(X9)是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y=87.622-1.208X4-1.525X6+1.792X7+2.041X8-0.925X9。结论:TNM分期变化、经济状况、焦虑及抑郁评分、家庭支持力度是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在改善NSCLC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还应重视NSCLC患者的心理治疗及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变化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度。方法 纳入 2009年9月~2019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海门市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86医院3个医院的140例肺癌患者,其中68例在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组)及72例化疗后出现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组)。分析两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等血常规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与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度。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及进食减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出现单核细胞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出现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是重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32, 95%CI=1157 3809,2=0876,P=0034)。化疗后血液中单核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下降计数成正相关(r=0673,P<005)。结论 化疗后早期单核细胞计数大幅度下降的肺癌患者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危险度高,临床需要提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马金刚  魏红丽  尚恒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64-4469
背景 甲巯咪唑是临床中最常使用的治疗Graves病(GD)的药物,而白细胞计数减少是用药过程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可达10%左右,严重者可导致粒细胞缺乏,危及患者生命。而白细胞计数减少通常是粒细胞缺乏发生的前兆,因此及时发现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预防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初发未经治疗的GD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以口服甲巯咪唑治疗的前3个月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期。依据白细胞计数减少诊断标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将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的GD患者纳入观察组(n=70),将未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10)。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Graves眼病(GO)活动度、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程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83,95%CI(1.174,3.693)〕、年龄<20岁〔20~40岁:OR=0.057,95%CI(0.028,0.117);>40岁:OR=0.184,95%CI(0.102,0.334)〕,GD合并非活动性GO〔OR=1.809,95%CI(1.172,2.792)〕、活动性GO〔OR=3.238,95%CI(1.723,6.085)〕,高水平FT4〔OR=3.481,95%CI(1.779,6.809)〕,中度水平TPOAb〔OR=2.620,95%CI(1.717,4.000)〕是甲巯咪唑治疗GD早期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年龄<20岁、GD伴有GO和甲状腺内自身免疫失衡所导致的活动性炎性反应是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新苗 《医学综述》2013,(24):4552-455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池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10例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调查,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肺癌患者和未伴有抑郁症状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6例肺癌患者有抑郁症状,比例高达53.71%,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864,95%CI 0.944~9.752),文化程度较低(OR=4.362,95%CI 0.843~8.374),家庭月收入〈2500元(OR=5.942,95%CI 0.458~9.953),患病知情(OR=3.783,95%CI 0.753~8.358),疼痛程度中度及以上(OR=3.456,95%CI0.353~11.836),经过放化疗治疗(OR=4.342,95%CI 0.453~7.654)是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以减少肺癌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晶  游舟 《西部医学》2011,23(6):1047-1049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在不同分期及有无转移的情况下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不同分期及有无转移对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肾癌及肺癌等10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不同分期各指标中红细胞、血红蛋白、FIB(纤维蛋白原)及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FIB含量及白细胞计数与分期明显相关(r=0.244,P〈0.05;r=0.220,P〈0.05);在有及无转移的情况下仅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具有相关性(r=0.202,P〈0.05)。结论 FIB及白细胞计数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后者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干露  李萍  蒋伟丰 《医学与社会》2014,27(10):84-87
目的:探讨觉察压力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觉察压力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22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觉察压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28.91±3.87)分和(54.26±9.63)分。不同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化疗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各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负相关(均P〈0.05)。觉察压力、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和化疗次数均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较大,生活质量较差,觉察压力能够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次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首次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后,在其第1个化疗周期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最终纳入165例初次确诊NSCLC患者,GP方案首次化疗前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其疾病相关因素,每周定期随访其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情况并记录,随访至第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未发生骨髓抑制(63例)和骨髓抑制(102例)两组,分析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未发生骨髓抑制组与骨髓抑制组年龄、手术、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合并症、化疗前血红蛋白是初次确诊NSCLC首次GP方案化疗后,第1个化疗周期中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疲乏发生率为60%-90%^[1]。在我国肺癌已经成为近10a来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疾病,大部分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肺癌的恶性度高,所引起的躯体症状(如疲乏、疼痛等)比较明显,给他们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求干预癌因性疲乏的最佳临床护理策略,寻找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CRF)肺癌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肺癌且未接受化疗的87例CRF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止咳、化痰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和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时间为第1次化疗前3 d至第3次化疗前,持续时间为2个月。于干预前、第3次化疗前使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ES-R)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后肺癌患者CRF状况。结果 2个月干预结束,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CRF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RF总分为及行为疲乏、情感疲乏、感觉疲乏、认知疲乏4个维度均较对照组低[(4.2±1.2)分比(5.4±1.7)分,(4.1±1.4)分比(5.4±1.6)分,(3.5±0.6)分比(5.0±1.5)分,(4.0±1.1)分比(5.0±1.6)分,(4.3±1.2)分比(5.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化疗的肺癌患者,能有效减轻肺癌患者的CR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应用FACT量表调查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与总分均低于不吸烟患者;大专学历以上的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分、情感状况得分、肺癌相关症状得分、总分均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患者;接受化疗的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分、肺癌相关症状得分、总分均高于未化疗患者;医疗保险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得分高于自费患者。结论对于吸烟、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未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准确评估晚期癌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情况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预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工具尚有待改善。目的 探索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11-01至2019-06-31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175例,收集其入院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随访截至2019-09-30,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各实验室指标是否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患者中在院死亡150例,出院失访25例。在院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29 d,中位生存期为8 d;出院失访患者住院时间为30~167 d,中位住院时间为67.5 d。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C反应蛋白偏高、血清白蛋白偏低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偏低:HR=1.498,95%CI(1.035,2.170),P=0.032;偏高:HR=8.490,95%CI(1.894,38.057),P=0.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HR=2.227,95%CI(1.478,3.357),P<0.001〕、血小板计数〔偏低:HR=2.185,95%CI(1.418,3.366),P<0.001〕、C反应蛋白〔偏高:HR=1.478,95%CI(1.005,2.201),P=0.047〕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评估患者生存情况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85例肺癌化疗患者为肺癌化疗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肺癌化疗患者的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而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则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差,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的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肺癌化疗患者客观与主观支持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881-0.978,均P〈0.05);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754-0.891,均P〈0.05)。④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婚姻状况、并发症预测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指导患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化疗整个疗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ATS)与传统后外侧开胸肺癌根治术(SPT)对肺癌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医附一和附二两院2005年7月-2007年7月的肺癌患者2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277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VATS组和SPT组(VATS组154例,SPT组12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第1天、以及术后第21天患者出院后复查或者再次入院化疗时使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L中文版(V4.0)在专业医师、护士的指导下通过自评方式作出评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影响、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附加关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生存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SPT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理状况(17.99±1.50 vs 17.15±1.50)、情感状况(15.98±1.40 vs 15.43±1.74)、功能状况(17.17±2.66 vs 16.52±2.44)、附加关注情况(19.49±2.73 vs 18.46±3.25)等方面的影响明显较小(P〈0.05);对社会家庭状况(15.32±4.93 vs 14.20±4.89)影响两者相似(P=0.059)。结论:经VATS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明显占优,VATS对患者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较小;适宜手术的肺癌患者行VATS根治术治疗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因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接受输尿管软镜治疗的8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SIRS组(n=37)和Non-SIRS组(n=85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RIRS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90例患者(男性584例,女性306例)中,4.2%(37/890)术后出现SIRS。在单因素分析中,SIRS与术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前因结石发热、术前中段尿培养、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术中尿液浑浊、脓苔(P<0.05)等因素显著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血肌酐水平、手术时间、结石大小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回顾分析中,术前因结石发热(P=0.014,OR=4.228,95%CI=1.341~13.331)或术前尿白细胞计数≥544个/mL(P<0.001,OR=5.075,95%CI=2.350~10.959)或术中尿液浑浊、脓苔(P<0.001,OR=8.373,95%CI=2.773~25.279)与术后SIRS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术前因结石发热、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术中尿液浑浊、脓苔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应予以充分治疗,必要时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