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联合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对脾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18 年7 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开腹脾切除术患者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及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联合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左旋布比卡因组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注射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记录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手术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吗啡的用量,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及离床的时间,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P <0.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4 ~ 72 h,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静息VAS 低于左旋布比卡因组(P <0.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咳嗽VAS 低于左旋布比卡因组(P <0.05);对照组首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较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短(P <0.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吗啡总消耗量较对照组少(P <0.05),对照组较左旋布比卡因组少(P <0.05);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和离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首次进食时间、止吐药用量较对照组少(P <0.05);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组满意度评分较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对照组高(P <0.05)。结论 使用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进行腹直肌鞘联合腹横筋膜平面神经阻滞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病房63例择期行单孔腹腔镜下妇科良性肿物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32例)和O组(31例),剔除3例,最终纳入60例,每组各30例。E组患者采用术前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O组患者采用术后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T1)、术后12h(T2)、术后24h(T3)静息、活动状态的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切皮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羟考酮使用量、术后镇痛补救率;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长及手术时长;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静息NRS评分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NRS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O组患者T2、T3时点静息NRS和活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5);E组患者T3时点静息NRS评分显著低于T1时点,T2、T3时点活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5)。组间比较:E组患者T1时点静息NRS和活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O组(P<0.05)。切皮后,O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本组切皮前,心率显著快于本组切皮前(P<0.05)。两组均无腹腔穿刺、穿刺点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等情况发生。结论 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术前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术后早期可为患者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且患者术中切皮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更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直肌鞘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宫产术产妇6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R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N组不进行腹直肌鞘阻滞。2组产妇术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术后6 h(T1)、12 h(T2)、24 h(T3)及48 h(T4)产妇切口痛(静息及咳嗽状态)、子宫收缩痛,产后抑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及咳嗽时,切口痛NRS评分均低于N组(P < 0.01)。R组产妇子宫收缩痛均低于N组(P < 0.01)。R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及不良反应低于N组(P < 0.05~P < 0.01)。结论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产妇满意度,优于单纯使用静脉镇痛泵,并且减少术后48 h内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0例胸腔镜术后镇痛患者分为两组:联合镇痛(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和单一镇痛(静脉自控镇痛)组。评估两组4h、24h和48h患者在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疼痛程度,评估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程度。记录芬太尼的累积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4h的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及芬太尼的累积使用剂量有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优于单一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洪怿  张长椿 《当代医学》2021,27(25):114-115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完全腹膜外法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TEP手术患者75例,电脑随机数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空白对照组接受普通麻醉,对照组接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EP术中采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舒适度显著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细胞免疫功能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1组(QLB1)、Q2组(QLB2)、Q3组(QLB3)、C组(空白对照),每组30例。四组均采用相同全麻方案复合不同入路的超声引导双侧腰方肌阻滞。记录术后0、6、12、24、48 h时刻静息和动态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量,围术期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检测T0(术前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时刻T细胞亚群水平;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除术后48 h外,四组其余时刻VAS评分比较,静息:Q2组其余三组(P<0.05)。四组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手术完毕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统计2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T)、儿茶酚胺(CA)、血浆谷氨酸(GLU)水平;统计并记录2组恶心呕吐、肝挫伤、脾挫伤、穿刺点感染、寒战及心动过缓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时间点CORT、CA、GLU水平均高于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T1、T2时间点CORT、CA、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穿刺点感染、寒战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联合腹横肌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舒芬太尼药物使用剂量及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76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给药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2 h、12 h及24 h时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符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肠癌患者芬太尼给药量,缩短其术后苏醒、拔管等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安全性更高,因此该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林  肖飞  张引法 《浙江医学》2014,(14):1242-1244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 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PCIA的用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术后2、4、8和1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1),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0.01),术后24h内PCIA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的需要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纳布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结直肠癌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各30例.Ⅰ组采用纳布啡PCIA联合TAP阻滞,Ⅱ组仅采用纳布啡PCIA,Ⅲ组采用舒芬太尼PCIA,比较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照组在手术室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麻醉阻滞与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切皮即刻与术毕疼痛评分分别为(1.55±0.45)分和(0.56±0.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1.22)分和(1.43±0.82)分(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8.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能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郭娟  张龙堂  林丽 《新疆医学》2023,(5):533-537
目的 研究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促进快速康复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T组)术毕实施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静脉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照组(C组)仅使用静脉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48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自控镇痛按压的次数、相关不良反应及快速康复的效果。结果 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2 h和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4 h、8 h、12 h、24 h的VAS评分,T组明显低于C组(P <0.05);快速康复方面:胃肠排气、尿管拔除、术后坐起、离床活动、病区行走和初乳时间比较差异,T组均短于C组(P <0.05);两组术后均无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T组的恶心、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5),T组舒芬太尼的总用量少于C组(59.58±10.81 vs 89.28±12.56,P <0.01)。结论 腹横肌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分次给予镇痛,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给予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腹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d腹痛评分分别为(4.26±0.63)分、(4.32±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7 d腹痛评分分别为(1.98±0.32)分、(2.54±0.49)分,2组患者腹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给予镇痛药物,虽可减轻患者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单次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160例符合标准的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镇痛方式(PCEA)进行镇痛,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对象在术后1~24 h4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状况,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同时评价两组相关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采用单次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安全有效,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例.氟比洛芬酯组在手术切皮前20 min和术毕前30 min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予PC...  相似文献   

18.
张莹  王天龙  符颖 《北京医学》2021,43(7):608-611,615
目的 探讨单次收肌管阻滞(single shot adductor canal blockade,SAC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ade,C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TK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SACB联合PCIA组(A组)46例,CACB组(B组)43例.观察患者术后24 h(T1)、48 h(T2)的生命体征,包括HR、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体温(temperature,T)、静息和运动状态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活动情况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事件等.结果 T1、T2时两组生命体征和静息、运动状态NRS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补救镇痛、排气延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T1、T2时A组活动状态评分更低[(1.52±0.43)分比(1.83±0.51)分,P< 0.05;(1.14±0.43)分比(1.22±0.40)分,P<0.05].T1时Bromage评分更低[(1.02±0.32)分比(1.22±0.44)分,P<0.05].T2时两组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KA术后镇痛中,相对于CACB,SACB联合PCIA不仅可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在Bromage评分和早期下地活动中更具优势,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组(B组)和硬膜外组(E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组和C组,每组51例.Q组行腰方肌阻滞复合PCIA;C组单纯行PCIA.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PCIA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