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07两年临床分离菌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细菌所致的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了解细菌耐药的变迁是控制细菌耐药性、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的基本策略。本研究报告了我院2006及2007年度临床分离菌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并比较了2年细菌耐药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全球问题是可能导致人类现在和未来“人类困境”的问题。本文从细菌耐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球细菌耐药的现状、细菌耐药成为全球问题的依据及其产生的根源、解决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严重地危及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Mohnarin 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1],我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且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等十分普遍,给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困难.因此,熟悉各种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正确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同兵 《中外医疗》2010,29(36):183-183
抗菌药物不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并且使手术和某些肿瘤患者的感染得以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谱从而发生了根本改变。然而,随着人类滥用抗菌药物越来越严重,细菌的耐药性却给这种控制带来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科研的主要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结核病等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可从零到几乎100%,有时对二、三线药物的耐药性也已严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6.
细菌多重耐药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大难题。修饰酶及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以及利用膜蛋白的缺失与主动外排泵系统过表达来减少抗生素在细胞内的浓度,是细菌的几个重要耐药机制。整合子介导耐药基因在染色体、质粒及转座子之间移动,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是细菌耐药性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尤为突出,给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用药造成了诸多困难。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对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研制新的抗菌药物及控制耐药性的蔓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蒋晓燕 《当代医学》2022,(20):187-191
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缓解了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难题,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不及耐药菌的增加及传播速度,使耐药危机愈发严重,探寻新的高效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植物来源的化合物有种类多、易获得、活性成分丰富、作用靶点各异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植物次生代谢物(SMOPs)独特的抗菌活性和机制使其可成为筛选和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可靠来源,可作为攻克耐药菌感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SMOPs的分类、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和对抗细菌耐药性等方面作一综述,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为克服细菌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苗海霞  李宗瑜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06-809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必须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 ,依据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给药。本文探讨了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分类、耐药的趋势及特点 ,以便制定出相应的临床对策和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 ,以达到良好的抗菌作用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0.
1. 细菌耐药性概述 1.1 细菌性耐药的定义及分类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杀菌或抑菌)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分为内源性耐药(又称固有性耐药或天然抗性)和获得性耐药两种.  相似文献   

11.
活血解毒法治疗耐药菌致细菌性肺炎57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1] 。由耐药菌引发的细菌性肺炎常可导致致命的败血症、休克和多脏器衰竭 ,以致死亡[2 ]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 ,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3 ] ,大型医院耐药菌感染率高于小型医院[4 ] 。目前 ,各国学者正在积极研究可以治疗耐药菌的抗生素及如何消除耐药菌的耐药性[5] 。但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变化 ,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远未解决。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了一组由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 ,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淑桂 《吉林医学》2010,31(7):946-947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是细菌适应环境改变的一处生存方式。随着抗生索的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给控制某些感染性疾病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危机,对人类、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提出了又一次严峻的挑战。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与探讨是我们造福后代的一件大事。下面就2008年我院临床标本中检出率比较高的细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临床工作中,细菌的耐药现象不仅针对于抗生素治疗,消毒剂相关的耐药菌株在国内外也被相继发现,因此,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受到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相较于抗生素,消毒剂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及判读尚未建立统一标准,同时针对消毒剂与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否存在关联存在不同观点。因此,本文从消毒剂耐药的定义、判读与检测方法入手,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消毒剂耐药及交叉耐药的机制,以期增进人们对消毒剂耐药产生的理解与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标准检测方法的建立,对消毒剂耐药性的判读也将得到完善与统一,其将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更充足的依据与相应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导致疗程延长和死亡率升高,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成为全球化的重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控制对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性,而且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细菌的耐药成为感染性疾病中治疗的难题,常因此而导致疗程的延长、费用的增加以及死亡率的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及不规范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是大多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整合子通过整合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移动性基因盒,可赋予细菌新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及如何消除由此引发的治疗危机.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如何处理细菌耐药性进行综述.结果:细菌的耐药机制总体分为两类,即遗传学机制和生化机制.结论: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靶点的改变、结构的修饰、遗传、抗生素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的泵出等.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遏制抗生素的滥用;研发新的抗耐药菌型抗生素;可以降低或彻底消除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性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抗生素错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发生DNA损伤修复反应(SOS反应),加剧细菌耐药性的进化和耐药菌的传播。本文聚焦于耐药菌,简明介绍细菌耐药性与SOS反应,系统概述了质谱技术、微流控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在细菌检测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为细菌耐药性相关的药物靶点挖掘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以期发展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抑菌新方法,推动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的控制与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圈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因此,有专家预言,我国有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时代。耐药菌另一个危害是可以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问传播。因此,了解细菌的耐药机理,控制与预防细菌耐药的产生和传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细菌耐药性已经对公共卫生问题构成严重威胁,整合子-基因盒体系是介导细菌获得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播散的重要分子机制。整合子在整合酶作用下识别并俘获游离耐药基因盒,随着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播散,造成细菌间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本文就整合子-基因盒体系的结构、分类、分布、起源及播散机制等几方面研究近况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