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对白内障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患者应用Toric IOL,观察其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Toric IOL植入的患者30例36眼,术中分别植入SN60T3,T4,T5 Acrysd Toric IOL,术后3个月时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T3,T4,T5各组的未矫正视力分别为0.73±0.20,0.92±0.16,0.85±0.23,残余散光为0.52±0.22D,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5.75±4.15)度,各组分别为6.8±4.5,5.0±2.0,4.5±1.8。结论Acrysof Toric IOL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具有良好的囊袋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OK镜)与框架镜矫正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154只眼)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76只眼)和观察组(43例,78只眼)。对照组佩戴框架镜矫正,观察组佩戴OK镜矫正,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裸眼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大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小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对照组角膜曲率高于佩戴前,观察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角膜塑形镜长期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18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900例,佩戴框架眼镜;实验组900例,佩戴角膜塑形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佩戴前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数据相仿,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佩戴后1年、2年、3年、5年、7年的裸眼视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更为理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佩戴后的屈光度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较小,且佩戴后1-7年内屈光度稳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佩戴后的眼轴长度增长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娇小,且佩戴1-7年内眼轴长度稳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近视散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普通LASEK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术后治疗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1.0。屈光度对照组柱镜-0.57±0.11D,明显大于治疗组-0.26±0.08D,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球镜-0.32±0.19D与治疗组-0.30±0.17D,2组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出现夜间眩光、不适及光晕症状,治疗组没有出现夜间眩光、不适及光晕等症状,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结论:与普通LASEK治疗相比,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矫正近视散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65-91
目的对比分析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近远期疗效及角膜并发症情况,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7~12月在我院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每组50例100眼。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并配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对照组患者据常规验光并配制相应的单焦镜片至于镜架后白天佩戴。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回院随访,了解患者佩戴过程中的情况,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比较两组患者佩戴36个月过程中角膜并发症发生情况、3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佩戴36个月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入组前明显提升(P0.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均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轴长度均较入组前增加(P0.05),但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年期间角膜并发症共发生56例56眼次,其它并发症21例21眼次,经暂停佩戴或药物对症处理或指导正确佩戴等措施后,1例因角膜并发症退出研究,对照组仅4眼次发生角膜并发症,其它并发症6眼次。观察组角膜并发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眼轴长度进展,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屈光度,而单焦眼镜对青少年的近视没有明确的控制作用,虽戴角膜塑形镜在角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单焦眼镜高,但在佩戴期间规范验配、严格复查、指导和随访,及时采取措施和改善并发症的前提下,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orthokerafology简称OK)矫正近视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角膜塑形术矫正82例近视,观察术后1周、半月、1月、2月近视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中央曲率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配戴OK镜后屈光度,角膜中央曲率明显下降,角膜散光随时间延长有增加倾向,主要并发症是角膜上皮着色占16.7%,角膜可塑性散光增加占14.5%。结论:角膜塑形术可以降低近视度数,矫治和检测的规范化是矫治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赵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2):114-115
角膜塑形术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它通过采用特殊的隐形眼镜来改变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弧度 (曲率 ) ,降低近视屈光度 ,从而提高远视力[1,2 ] 。这种特殊的隐形眼镜被称作OK镜[3] ,它选用高透氧的高科技材料 ,针对每位患者的多项屈光数据 ,经电脑设计而专门定制的[4 ] 。我院 2 0 0 0年1月— 2 0 0 1年 1月开展角膜塑形术 ,对 60例 (12 0眼 )青少年近视进行观察总结。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共 60例 (12 0眼 ) ,其中男 2 1例 ,女 3 9例 ,年龄11~ 18岁 ,平均 14岁。裸眼视力 0 .0 5~ 0 .4,屈光度 - 1.0 0D~ - 7.0 0D ,散光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配合针刺疗法防治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低度近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组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个月,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后的屈光度增加量和眼轴长度变化量,并评价2组患儿治疗2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年后,2组患儿的裸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单纯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对照组比较,配合针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1年和2年后的屈光度增加量、眼轴长度变化量均有明显减缓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屈光度增加量、眼轴长度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防治儿童中低度近视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191眼),单眼17眼,双眼87眼,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2年进行复查。观察患者戴镜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及配戴前的比较,所有观察病例均以配戴自身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配戴前,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查膜前表面HK/HV值明显优于戴镜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变化配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角膜上皮点染水肿及印痕配戴占7.34%、6.58%及9.09%,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中、小学生(8周以上)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但是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5例(180只眼),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5±1.2)岁,双眼近视球镜范围为0--6.00DS,散光均为顺规散光,范围为0--1.50DC。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6个月、1.5年、3年回访,观察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A组的角膜曲率。结果A组病例戴镜后不同时期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6个月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5年、3年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1.5年者停戴3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0DS,B组病例戴镜满1.5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0.86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的角膜曲率在戴镜前,6个月、1.5年、3年,每一个时间与前一时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回访时,两组患者均无不适。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 50例(100只眼)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根据佩戴角膜塑形镜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佩戴环曲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对照组(佩戴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每组25例(50只眼)。记录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周、1、6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偏心量以及眼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戴镜前与戴镜后视力矫正和眼轴控制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矫正角膜散光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偏心量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曲面设计和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均能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且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治疗区角膜散光及偏心量。 相似文献
14.
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研究近几年来已在国内外取得较好的临床成绩,短暂快速降低近视度的效果可达100%,而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约为60%~90%,其成功率与近视的种类、散光存在的情况、角膜塑形镜设计的类型、配戴方法和时间长短、医疗管理监控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有密切关联。现代角膜塑形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对角膜进行矫形治疗,即配戴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反的特殊设计的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部占时性的改变角膜曲率实施塑形,从而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56例(110眼),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半年,56例近视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未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瘢痕等并发症。在远视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常伴重影,视力波动等异常视觉现象,影响视觉效果。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视觉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126眼)青少年验配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其验配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轴及眼压等临床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配戴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完成随访病例。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埘光度眼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地形图提示镜片定位良好,未见明显镜片中心偏移现象。有2例(411)数7化角膜塑形镜西亡戴者因配戴手法不当引起点状角膜上皮脱落,均予停戴及局部眼药水治疗恢复正常并继续使用;2例(4眼)患者外因导致镜片破损而更换同型号镜片。结论数字化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减低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快速可逆的治疗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3):284-286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短期疗效。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单光眼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患者戴镜治疗期间角结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央角膜厚度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3例(6.81%)并发症,而观察组出现5例(11.36%)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较单光眼镜可明显延缓青少年近视患儿裸眼视力、屈光度数及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的下降趋势,减慢眼轴长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与佩戴单光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9)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观察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88只眼。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9-21岁,平均(14.21±1.19)岁。近视度数:球镜1.00-6.25D,平均(3.34±1.55)D;柱镜0.25-1.00D,平均(0.57±1.32)D。采用夜间配镜8-10h。戴镜1周、1月、3月、6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戴镜一周后,角膜曲率明显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戴镜前(0.19±0.16)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提高至(0.75±0.27)、(0.95±0.11)、(0.96±0.13)、(0.95±0.13),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与戴镜前比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较戴镜前有所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角膜塑型镜治疗镜近视达到矫治稳定状态后,停戴则裸眼视力回退明显。屈光度一般1个月可恢复。结论角膜塑型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可控制近视的发展,是一种可逆非根治性矫治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