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多系统损害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ANFH)并不少见,发病率为4%~13%[1],为提高对其的认识,本文就SLE并发ANFH近年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485例SLE患者中合并骨坏死者共柏例,分为SLE-ON组。按1:2比例随机选择有完整的病例资料的80例非骨坏死的SLE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各个研究因素采用逐步引入一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ushing征、骨质疏松、血钙水平下降、高脂血症、抗磷脂抗体阳性、补体水平下降、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甲泼尼龙冲击与SLE合并骨坏死相关联(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导致骨坏死的危险因素为:激索累积剂量(P=0.013)、日平均激素剂量(P〈0.001)。结论 SLE治疗过程中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子包括Cushing征、骨质疏松、血钙水平下降、高脂斑症、抗磷脂抗体阳性、补体水平下降、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其中激素累积剂量、日平均激素剂量是骨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EE患者骨坏死的发生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多种因子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ONF)的相关因素。方法以37例女性SLE合并ONF患者为SLE-ONF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74例无ONF的女性SLE患者和30例无ONF的皮肌炎/多肌炎(DM/P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疼痛、贫血、狼疮疾病活动积分(SLEDAI)、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SB抗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突然停用激素、激素起始量大于60mg/d,治疗第1个月内激素平均日用量大于60 mg/d以及第2、3月激素平均日用量,第4~6月激素平均日用量,第10~12月激素平均日用量与SLE患者发生ONF相关联(P<0.05或0.01),其中抗SSB抗体阳性与ONF的发生呈负相关性(P=0.001);各阶段的激素用量在SLE-ONF组与PM/D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AnuA、抗SSB抗体阳性、膝关节疼痛、突然停用激素、激素起始剂量大于60mg/d与SLE患者发生ONF相关联(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SLE疾病本身都是发生ONF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冠心病分为并发冠心病组58例和未并发冠心病组133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LE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并发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和合并高血压占比、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补体C4水平更高,IgM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大、病程长、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合并高血压、尿素氮水平升高均为SLE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合并高血压、尿素氮水平升高是SLE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SLE患者治疗初期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风湿科常见病、多发病,需要长期治疗,糖皮
质激素(GC)是SLE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加例SLE患者并带状疱疹感染(SLE带状疱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无感染的SLE患者20例(SLE对照组)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皮损分布为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4例、腰神经5例、骶神经3例,治疗时间(15.7±2.536)d。与对照组相比,SLE带状疱疹组血清蛋白、SLE—DAI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时间较长,预后好,血清清蛋白低、SLE-DM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CTX冲击治疗是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SLE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既往曾多次接受抗狼疮治疗,并复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7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47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LE组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及斑块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与SLE组、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组间的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选择可能对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参数(37项)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29.8%)且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SLE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P=0.007),TG水平增高(P<0.001),HDL-C水平降低(P=0.002),LDL-C水平增高(P=0.002),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P=0.002)。(2)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比较,两组年龄、绝经率、颈动脉IMT值、高血压患病率、病程时间、疾病损伤指数、治疗后TG、抗Sm抗体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6、P<0.001、P=0.015、P=0.002、P<0.001、P=0.046、P=0.042)。(3)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P=0.004)、病程≥5年(P=0.009)是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SLE患者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多发。(2)SLE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绝经、血压、病程、疾病损伤指数、CRP、抗SSB抗体、抗Sm抗体、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3)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绝经及病程≥5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1 994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收治的 1 90例并发细菌感染的SL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同期收治的 1 78例没有并发感染的SLE患者进行比较。先进行单因素 χ2 检验 ,然后对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e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病变、血浆白蛋白 <30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 >3周等 7项是SLE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上列危险因素存在的SLE患者应加强针对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并需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对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 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病变、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 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和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性,38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9 年,颜面部红斑,咳嗽1周入院,入院前曾长期不规则使用地塞米松等治疗,查体:T37℃,BP150/90 mmHg,慢性病容,轻度满月脸,颜面的两颊两侧见有蝶形皮肤红斑,部分皮肤脱屑、心肺(-)、腹部(-)双下肢活动受限,双髋关节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4"字试验(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为钙尔奇 D 组:给予钙尔奇 D 0.6 g,口服,1次/d;另30例为云克治疗组:给予云克11 mg,静脉注射,1次/d,20 d 为1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行Harris 髋关节评分。结果:(1)服用钙尔奇 D 组 Harris 治疗前总评分为(49.34±3.4)分,治疗后为(48.55±4.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云克治疗组 Harris 治疗前总评分为(49.46±7.8)分,治疗后为(78.03±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疼痛、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好转。结论:云克较单纯补充钙剂更能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有心瓣膜损害的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84例无心脏损害的SLE患者作对照,所有实验室检查均采用标准方法。结果:SLE心脏瓣膜病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5.9%,与无心脏瓣膜病的SLE患者作对照,其发病年龄、病程、性别、族别4个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对比表明,抗心磷脂抗体(aCL)在SLE心脏瓣膜病组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在SLE心脏瓣膜病组阳性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心脏瓣膜病组SLEDAI≥9阳性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aCL抗体阳性是SLE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抗nRNP抗体是SLE心脏瓣膜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心脏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160例SLE患者,根据有无心脏损害分为心脏损害组和非心脏损害组,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因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了解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心脏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例SLE患者中出现心脏损害的84例,占SLE总数的52.5%;对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统计学分析发现,心脏损害组患者蝶形红斑、血清胆固醇、SLDEAI评分、补体C3、CRP、ESR等指标较无心脏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蝶形红斑、高胆固醇血症、补体C3降低、CRP与SLE心脏损害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心脏损害在临床上较多见,蝶形红斑、血清胆固醇和CRP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的降低等是患者发生心脏损害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这些高危因素,并积极干预,以减少SLE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9年期间收治的SLE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将患者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52例,引发医院感染56例,占36.84%,包括双重感染患者16例,占总感染数的28.6%.活动性S LE106例,其中引发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34.3%;非活动性SLE46例,引发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38.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经得到确诊应立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引发真菌感染,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SLE 4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 SLE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医院感染率为63.3%,病情恶化的13例中12例并发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严重感染;并发狼疮性肾炎(LN)时,尿蛋白和肾功能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SLE激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亦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率较单用激素明显增高(P<0.01);而常规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间歇冲击治疗较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联合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SLE医院感染率高,这与狼疮临床活动,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SLE心脏受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清学检查对239例SLE患者的心脏损害进行评估,并对有无并发心脏损害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9例SLE患者中有114例(47.7%)存在心脏损害,其中31例(27.2%)具有临床心脏病相关症状,心包积液44例(38.6%),心肌损害32例(28.1%),瓣膜病变14例(12.3%),心脏传导阻滞19例(16.7%),其他心脏损害13例(11.9%)。与从无心脏损害患者中随机选择的64例患者对照分析,并发心脏损害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程、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自身抗体、补体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心包炎和心肌损害者SLEDAI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补体C3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而并发瓣膜病变的患者病程较长。结论SLE并发心脏损害常见,活动性和病情较重患者易于并发心包炎和心肌损害,而病程较长则易发生瓣膜病变。 相似文献
19.
《吉林医学》2016,(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SLE患者。系统性地分析了SL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26.8%)合并有胃肠道症状。6例(27.2%)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腹痛有13例(59.1%),恶心、呕吐有12例(54.5%),腹泻有8例(36.4%),消化道出血有2例(9.1%)。合并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及雷诺氏现象的概率高于无胃肠道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白蛋白血症、C3降低、C50降低以及ANCA阳性与合并胃肠道症状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C3、低C50、ANCA阳性以及雷诺氏现象为SLE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胃肠道症状是SLE常见的可逆的并发症,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表现为首发或主要的症状。雷诺氏现象、低补体血症及ANCA阳性会增加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AS和SDS量表调查了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其发生与患者文化程度、人年均收入、病程、婚姻状况及社会支持等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应重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