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对所有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依据相关妇科和手法检查进行盆底功能检测,并配合盆底功能诊断仪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结果:阴道顺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3.33%,阴道后壁脱垂率为78.67%,子宫脱垂率为38.67%,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65.33%、26.67%和1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为33.33%,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为52.00%,与剖宫产组的32.00%和5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阴道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减少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59-61+65
目的?探讨改良盆腔脱垂分度法(POP-Q)在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出现POP的初产妇患者24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POP-Q测量及改良POP-Q测量。观察阴道前壁、后壁、子宫以及阴道后穹窿四个方面的分度情况。并对两种分度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其相关性。 结果标准POP-Q阴道前壁、阴道后壁、子宫以及阴道后穹窿分度与改良PO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四项指标进行Kendall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2、0.85、0.81。?结论?改良POP-Q与标准POP-Q的相关性高度一致,而改良POP-Q临床操作更为方便,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快速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后,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对再生育者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130例经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65例)和剖宫产组(65例),比较两组盆底功能[Oxford盆底肌力强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6周剖宫产组Oxford骨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比阴道分娩组高,PFIQ-7问卷评分比阴道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周剖宫产组Oxford骨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比阴道分娩组高,PFIQ-7问卷评分比阴道分娩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SUI、POP发生率均比阴道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6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比阴道分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24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比阴道分娩组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对再生育者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减小,临床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568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底器官脱垂定量(POP 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PF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分别为29.40%、33.10%,疲劳度正常率分别为52.82%、89.08%,阴道最大压力正常率为72.54%,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27.82%,不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和阴道前、后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86%、79.40%、21.13%、12.50%,阴道顺产组>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4000g)是产后SUI和POP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SUI是产后SU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和分娩相关因素会使盆底功能下降,出现产后SUI和POP,应在早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7例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检查,根据产妇不同分娩方式随机分成阴道顺产组62例和剖宫产组35例。观察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阴道顺产组盆底肌力总正常率为58.06%,剖宫产组总正常率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SUI率为19.35%,剖宫产组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2.58%,剖宫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3.55%,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32.26%,剖宫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57.14%,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4.52%,剖宫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后盆底肌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盆腔脱垂分度法(POP-Q)在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出现POP的初产妇患者24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POP-Q测量及改良POP-Q测量。观察阴道前壁、后壁、子宫以及阴道后穹窿四个方面的分度情况。并对两种分度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其相关性。结果标准POP-Q阴道前壁、阴道后壁、子宫以及阴道后穹窿分度与改良PO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四项指标进行Kendall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2、0.85、0.81。结论改良POP-Q与标准POP-Q的相关性高度一致,而改良POP-Q临床操作更为方便,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快速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产后6~8周的131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顺产组65例和剖宫产组66例,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65.15%、阴道后壁脱垂率24.24%、子宫脱垂率13.64%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95.38%、75.38%、33.85%,P<0.01。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28.79%、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48.48%与阴道顺产组32.31%、52.31%比较,P>0.05。孕期,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33.85%与剖宫产组25.76%比较,P>0.05。产后1个月末,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18.46%与剖宫产组16.67%比较,P>0.05。产后随访6个月末,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4.62%与剖宫产组3.03%比较,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肌力和SUI的影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选择性剖宫产能够降低POP的发生,在改善PFD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分娩损伤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关系.方法:采用POP-Q分度法测量2004年9月~2004年12月46例妊娠36周及产后6周产妇的盆腔情况.结果:妊娠36周盆腔脏器脱垂中子宫脱垂为52.2%,阴道前壁脱垂为37.0%,阴道后壁脱垂为19.6%,张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entinence,SUI)为4.3%.产后6周子宫脱垂为34.8%,阴道前壁脱垂为41.3%,阴道后壁脱垂为32.6%,(stress urinary incentinence,SUI)为13.4%,SUI不同程度合并子宫脱垂与阴道前、后壁脱垂.未发现有3~4度脱垂者.结论:历经妊娠及分娩损伤过程,盆腔内组织受损伤,容易形成POP.  相似文献   

11.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组、POP组、SUI+POP组、对照组共计120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结果 SUI组、POP组、SUI+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SUI组、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X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SUI、POP发生的一个原因,提高LOX蛋白含量可能预防或延缓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扫描在女性盆底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剖宫产初产妇、未孕未产女性,每组30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MRI动态扫描前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估,评估后3组受试者均行MRI动态扫描。测量3组受试者盆腔器官至耻骨尾骨线(PCL)的距离,同时计算盆腔器官活动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盆腔器官至PCL距离及盆腔器官活动度的差异,并比较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MRI动态扫描与POPQ评估脱垂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POP-Q评估发现4例前盆腔脱垂合并中盆腔脱垂产妇,MRI动态扫描也发现该4例产妇存在脱垂,与POP-Q评估符合率为100%。MRI动态扫描还发现1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和1例剖宫产产妇的前盆腔I度脱垂,1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中盆腔I度脱垂,该结果在POP-Q评估中未发现。MRI动态扫描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组前盆腔脱垂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46.7%VS 3.0%,P <0.05),中盆腔脱垂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VS 0.0%,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将108例产妇分成2组,剖宫产组及阴道顺产组,每组54例.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患者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结果 阴道顺产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率为18.51%(10/54),盆底脏器脱垂(POP)的患病率为75.93%(41/54),剖宫产组产后6~8周SUI的患病率为3.70%(2/54),POP的患病率为40.74%(22/54),阴道顺产组产后6~8周的SUI的患病率、POP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产后16~20周SUI的患病率为7.41%(4/54),POP的患病率为64.81%(35/54),剖宫产组产后16~20周SUI的患病率为1.85%(1/54),POP的患病率为53.70%(29/54),阴道顺产组产后16~20周SUI的患病率及POP患病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及SUI的发生率,但对于远期影响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1 000例门诊复查的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妇科检查,了解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对影响盆底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1 000例产妇发生SUI 275例,发生率27.5%,POP 166例,发生率16.6%。新生儿出生体重≥3.5kg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第二产程≥1.5h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400例阴道分娩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0例剖宫产者,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SUI及P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阴道分娩次数越多,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对盆底功能损伤越大,剖宫产对SUI及PO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生的500例单胎初产妇产前及产后6-10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科相关因素与PF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孕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25%,产后SUI的发生率为20%,其中60例孕妇SUI症状由分娩前持续至分娩后,占产后SUI的60%;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50%,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SUI和POP的发生率为5%和40%,阴道分娩组为30%和65%,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SUI的发生与妊娠期SUI、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会阴撕裂、产钳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前BMI有关(P0.05)。结论孕期SUI的发病率高于产后,选择性剖宫产可能对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与产后早期PFD的发生降低有关,产时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使产后早期PFD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吴雪华 《中外医疗》2011,30(33):40+42-40,42
目的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17例初产妇和425例经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娩后6周内SUI及POP的发生率。结果 SUI发生率:初产妇为4.6%,经产妇为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的POP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初产妇的2.8%(P〈0.05)。结论产后早期经产妇POP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因此特别加强对经产妇盆底功能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博爱县人民医院114例初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各57例。对比两组产后2个月SUI发生情况,测定膀胱颈活动度(UVJ-M)及尿道旋转角度。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SUI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周阴道分娩组UVJ-M与尿道旋转角度大于剖宫产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钳助产、产前SUI、会阴撕裂、子宫脱垂、雌激素治疗均为产后SUI危险因素。结论阴道分娩会提高产后SUI发生风险,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等均为产后SUI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纪伟青  周陈华  叶晓慧  单晶晶 《浙江医学》2020,42(22):2435-243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长与盆底功能近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青田县人民医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42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分为>2h组29例(观察组)和≤2h组113例(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6~8周通过病史采集、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OP-Q)、手测盆底肌力(采用Oxford评分法)、盆底肌肌电检测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简版评分(PISQ-12)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评分(PFIQ-7),进行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综合评估,分析第二产程时长对盆底功能近期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阴道脱垂发生率、POP-Q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测盆底肌肌力、盆底肌I类肌电压和II类肌电压均低于对照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和II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PISQ-12评分和PFIQ-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时长延长可明显增加产妇发生盆底肌群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风险,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择期剖宫产与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圣英  魏文珠  范雅萍  杨建恩  贺辉 《吉林医学》2012,33(16):3397-3399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3月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41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4例,第二产程剖宫产17例。分别于产后6~8周及12~14周进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结果:产后6~8周和产后12~14周随访时,SUI发生率依次为选择性剖宫产组4.16%(1/24),0(0/24);第二产程剖宫产组23.52%(4/17),29.41%(5/1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和产后12~14周随访时,POP发生率依次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7.5%(9/24),33.33%(8/24),较第二产程剖宫产组70.58%(12/17),76.47%(13/17)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